备考集训44 新信息新情境专题
1.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是 ___BCD__。
A.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B.“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2.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__气密___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对照(或对比)__。
(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不正确__。
(3)甲装置内因__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__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3.84消毒液是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现北京地坛医院)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消毒液,能迅速杀灭各种肝炎病毒,后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它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HCl)混用,如果二者混合,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氯气(Cl2),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ClO+2HCl===Cl2↑+NaCl+H2O__。
4. 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__Cu(OH)2、CO2(或相应名称或“A、B”)__。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___Na2CO3(碳酸钠)__,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___有气泡(气体)产生___。
5.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__液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__挥发__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___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__(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6.利用某品牌的洗衣粉洗衣服时,发现温水效果比冷水效果好,于是想探究其中原因。她仔细阅读该洗衣粉包装袋上的说明,发现其成分中含有蛋白酶,联想有关酶的知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按下列步骤进行了探究。①取六只相同的烧杯,各倒入500毫升不同温度的清水,加入2克洗衣粉;②每只烧杯中放入大小相同涂有均匀蛋白膜的胶片;③观察、记录胶片上蛋白膜消失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号
1
2
3
4
5
6
清水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胶片上蛋白膜
消失时间/分
15
12
7
4
8
15
根据实验回答:
(1)小丽研究的课题是“___温度__对蛋白酶活性强弱的影响”。
(2)探究中小丽是通过__胶片上蛋白膜消失的时间长短__来判断蛋白酶活性强弱的。
(3)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__环境保护等(只要是合理答案均可)__。
7.下表是几种家庭常用洗涤剂的主要功能及成分,请结合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洗涤剂
洁厕灵
活氧彩漂
漂白粉
功能
有效清除污垢及异味
漂洗衣服,使色彩更鲜艳
快速除去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Ca(ClO)2
(1)洁厕灵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与碱性洗涤剂混合使用。
(2)将少量二氧化锰放入盛有活氧彩漂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2O22H2O+O2↑__,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__作催化剂__。
(3)漂白粉与盐酸发生反应可表示为:Ca(ClO)2+2HCl===X+2HCl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__CaCl2__。
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CDBA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 、B′和C 、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多次实验,便于得出普遍规律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出相应规律___(将AA′_、BB′_、CC′连线,标明垂足,并分别注明测量数据)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___。
课件27张PPT。第44讲 新信息新情境专题一、了解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知道解题的一般过程
二、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能有效迁移,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究物质成分的实验设计 信息给予题也叫新情境试题,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使学生经过短时间临场阅读、结合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题干(信息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问题部分)。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包括生产生活实践、新闻媒体报道、科技成果介绍、历史事件记载和社会热点聚焦等,题干可以是文字描述、数据或图示等信息。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取决于能够从题干中获取多少信息以及运用获取的信息能否快速地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问题往往以连环式、渐进式、并行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信息的比较完整的研究和运用。
从信息的呈现形式来看,信息给予题可以是短文信息给予题、图片信息给予题、图像、表格信息给予题。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提取信息能力、分析迁移能力等,其解题的一般过程是:1.阅读理解信息,尽可能多的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
2.认真审题,分析所给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类比推理,将分析所得的信息概括出新知识或新方法。1.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微波炉就是用微波来煮饭烧菜的。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而且还很有“个性”,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但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且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仅能透过,其能量也会被吸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能穿透食物,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1)通过短文的阅读,在微波炉中应选用下列哪种容器来加热饭菜____。
A.不锈钢盆子 B.铁盆子
C.玻璃盆子 D.铜制盆子
(2)微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请你猜想,微波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能量。
(3)为安全使用微波炉应选用____孔插座。
(4)微波炉的外壳为什么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C3.0×108m/s具有三【解析】 (1)由短文知道,电磁波有几个重要的特性: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但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且不会消耗能量;故选C玻璃盆子。(2)微波传播速度和光速一样是3.0×108 m/s,微波具有能量。(3)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其中一孔是接地的),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4)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2.PTC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暖风器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1)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就使用了PTC陶瓷电热元件,右图为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__________。
(2)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工作时的温度基本恒定在165 ℃左右,若它的温度高于165 ℃,电阻_______,功率_______,使其温度________。(以上均填变化情况);反之,也能自动调节。因此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自动调节功能。100℃增大变小降低【解析】 (1)由题意可知,PTC有个“居里点温度”,当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图像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100 ℃。(2)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工作时的温度基本恒定在165 ℃左右,若它的温度高于165 ℃时,电阻会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由P=U2/R可知,功率会变小,其温度会降低;反之,也能自动调节。3.如表所示是某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
(1)已知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的化合价为____;
(2)上述“含碘量”中的碘是指( )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单质 D.碘分子
(3)由上述“文字说明”可推测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碘酸钾中碘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上述“加碘食盐”1000 g中含碘酸钾的最低质量为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O-16;K-39;I-127)+5B不稳定(或受热易分解)59.3%33.7mg1.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2)用饱和Na2CO3溶液充分吸收步骤(1)所产生的CO2,生成NaHCO3;(3)使步骤(1)得到的CaO跟水反应;(4)用步骤(3)的生成物与Na2CO3溶液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厂的生产原料只是煤和石灰石
B.该厂的最终产品是烧碱和碳酸氢钠
C.该厂排放的尾气对大气无污染
D.该厂生产涉及四种基本反应B2.“轻轨电车”如右图,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优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电刷材料中含有石墨。选择石墨作电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润滑耐高温(或不易氧化;或化学性质不活泼……)3.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时被弹了回来4.小科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了下图,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字母均表示初中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C、D、E、F均含有铜元素。请回答:(1)“A+H2O=B”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
(2)写出B和D反应得到C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3种能与E反应得到F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C、H2、CO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
A.30% B.40% C.60% D.90%比热容DB(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120(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2.阅读下面短文:
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有一些材料,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做半导体,除了导电能力外半导体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能,使它获得了多方面的重要应用。有的半导体,在受热后电阻迅速减小;反之,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迅速地增大。利用这种半导体可以做成体积很小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可以用来测量很小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反应快,而且精度高。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热敏电阻与电源、电流表和其他元件串联成一个电路,其他因素不变,只要热敏电阻所在区域的温度降低,电路中电流将变____(填“大”或“小”)。
(2)上述电路中,我们将电流表中的电流刻度换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就能直接显示出热敏电阻附近的温度。如果刻度盘正中的温度刻度值为20℃(如图1所示),则25℃的刻度应在20℃的____(填“左”或“右”)边。小右(3)为了将热敏电阻放置在某蔬菜大棚内能检测大棚内温度的变化,请用图2中的器材(可增加元件)设计一个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