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放射性的发现
同步练习
1.关于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的裂变过程
B.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
C.各种放射线都是电磁波
D.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随时间的增加而变短
2.碘﹣131(I)是重要的核裂变产物之一,因此它可以作为核爆炸或核反应堆泄漏事故的信号核素.碘﹣131本身也具有放射性,它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β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B.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C.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D.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3.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有关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
B.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是不带电的
D.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
4.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则(
)
A.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B.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C.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D.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C.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α粒子动能很大,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最强
D.氢原子能吸收任意频率光子并跃迁到高能态
6.关于不同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形成的电子流,它是一种电磁波
B.x射线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C.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作用非常弱
D.β射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7.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
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
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
8.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9.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放射性元素不论以单质形态还是化合物形态存在,其放射性都不受影响
10.关于放射性物质,以下正确的认识是(
)
A.放射线就是电磁波
B.放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
C.其半衰期与温度有关
D.其半衰期与外界条件无关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电磁波不是实物粒子,而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
解:A、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
B、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即能够发生衰变,故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故B正确.
C、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电磁波.故C错误.
D、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不随时间,位置,状态,温度等等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
2.A
【解析】
试题分析:碘的质子数是53,中子数=131﹣53=78;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解:质量数=质子+中子,所以碘﹣131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它的放射性物质β射线是一种高速负电子流,不是电磁波,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组成和天然放射现象.
3.C
【解析】
试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正确理解半衰期的含义;α、β、γ三种射线性质和应用.
解: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并非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故A错误;
B、合理应用放射性辐射可以造福人类,如示踪原子、人工育种等,并非都是有害的,故B错误;
C、α射线带正电,β带负电,γ是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故C正确.
D、放射性衰变的快慢即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部环境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大都需要记忆理解,因此对类似知识要加强积累和记忆.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半衰期的决定因素,即由原子核本身决定的,不随外界条件改变的改变而改变.故这三种措施都不能增大半衰期.
解: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本身决定的,不随外界条件改变的改变而改变,即与放射性元素所处的环境、位置、温度,状态、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等无关,故将放射性物质存放在水中并不能增大它的半衰期.故只有D正确.
故选D.
点评:记住了半衰期的定义和半衰期的决定因素,本题就能顺利解决.故要加强基本知识的积累.
5.AB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光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γ射线不带电,α射线电离本领大,但贯穿本领很弱,氢原子在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
解:A、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以太阳光的形式辐射出来.故A正确.
B、γ射线是γ光子,是电中性的,在电场中不会受到电场力,在磁场中不会受到洛伦兹力,故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故B正确.
C、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α粒子动能很大,但由于电量大,体积大,故电离本领很强,贯穿本领很弱,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故C错误.
D、氢原子在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如从n能级跃迁到m能级,其吸收的光子的频率为γ,则hγ=Em﹣En.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但难度不大,所考查问题全面但比较容易得分,从本题我们可以得出,基础好了,综合题自然就会了.
6.B
【解析】
试题分析:阴极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他的电离作用很强,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形成高速电子流.
解:A、阴极射线是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原子当中发生电离的而形成电子流,是实物粒子,不是电磁波.故A错误.
B、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而产生的,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B正确.
C、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他的电离作用很强.故C错误.
D、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形成高速电子流,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较简单,属于识记层次,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记忆与积累.
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比较:α射线贯穿能力很弱,电离作用很强,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能贯穿几毫米厚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强,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β射线;γ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的.
解:A、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原子核发生衰变造成的,β射线能贯穿几毫米厚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强,故②是β射线.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该电子即β射线,故β射线来自原子核,故A错误.
B、α射线贯穿能力很弱,电离作用很强,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故①是α射线.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是实物粒子,不是电磁波.故B错误.
C、γ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几乎没有电离本领.故③是γ射线,是一种光子,是一种电磁波.故C错误.
D、③是γ射线,它的电离作用最弱,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熟悉课本基本知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多记.
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来源:α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在一起而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产生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是原子核自身决定的.
解:A、α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在一起而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故A错误.
B、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故B错误.
C、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产生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故C错误.
D、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是原子核自身决定的,而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原子的原子核,故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简单,只要多看多记就能解决.故要加强知识的积累.
9.D
【解析】
试题分析:α射线是核原子核,β射线是电子流,γ射线是电阻跃迁产生的光子流,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由其本身决定.
解:A、α射线是由α衰变产生的核原子核,A错误;
B、β衰变现象是原子核内部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失去一个电子,B错误;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外层电子跃迁产生,C错误;
D、放射性元素不论以单质形态还是化合物形态存在,其放射性都不受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种射线的本质,要了解他们的生成物及原理,此类题目难度不大.
10.D
【解析】
试题分析: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电磁波不是实物粒子,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
解:A、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
B、αβ是带电的放射性.故B错误.
C、D: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不随时间,位置,状态,温度等等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不难,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