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4.一座铜像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使学生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体会小英雄于连的机智、勇敢与热爱祖国的好品质。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面对险情、不依靠他人,自主处理事情,是一种独立精神的表现。一个人需要有独立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独立精神,文章主人公小于连的行为正是这种独立精神的象征。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铜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使学生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体会小英雄于连的机智、勇敢与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导言:同学们,请看图片中这座城市,恢宏的建筑、标志性的三拱凯旋门、宽大的广场、雄伟的市政厅,这就是布鲁塞尔。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凡是去那里游览的人一定会去瞻仰一座铜像。(板书课题:一座铜像
学生齐读课题)
2.鼓励学生交流: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座铜像,谁的铜像?什么样的铜像?铜像在哪里?)21
cnjy
com
3.师生交流了解课题的特点。(“一”是数词,“座”是量词,“铜像”是名词。)
4.指导书写:“座”,是“广字头”的座,“铜”是一种金属,“金子旁”,右边“同”表示读音,是形声字。用铜塑成的人像就是铜像。一起再读课题。
5.多媒体出示铜像,鼓励学生仔细看看,说说这座铜像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吗?(一个外国小孩子在尿尿。)
6.引导再疑:在大庭广众下尿尿这可是不雅的行为。为什么比利时人还把这座铜像放在自己的首都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www.21-cn-jy.com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提出朗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自由品读、指名读、齐读、边读边给生字组词。
(2)多媒体出示注音的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
(3)去掉注音后,开火车读、指名领读、齐读。
(4)只保留生字,打乱原来的顺序,开火车读,并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5)多媒体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首都
铜像
卷卷
翘翘
鼻子
撒尿
调皮
于连
塑像
侵略
抗击
浓烈
迸跳
干涸
燃烧
扯掉
浇灭
得救
塑造
凡是
游览
比利时
导火线
布鲁塞尔
连蹦带跳
又长又粗
又窄又深
急中生智
4.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于连做了什么事,成了小英雄?而且要把他撒尿的样子塑一座铜像?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小于连的一件什么事?(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小于连发现一条燃烧着的连接着大火药库的导火线,他急中生智,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布鲁塞尔和全城百姓。)
(2)说出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①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半米高的男孩铜像。②五百多年前,外国侵略者攻打比利时。比利时人民奋起抗击,终于赶走了侵略者。③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④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www-2-1-cnjy-com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字组词。
qīn
bènɡ
hé
lǎn
yào
kù
(
)略
(
)跳
干(
)
游(
)
火(
)
sā
sù
liè
rán
zhì
(
)尿
(
)像
浓(
)
(
)烧
急中生(
)
2.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dōu(
) diào(
)
fā(
)
都 调 发
dū(
)
tiáo(
) fà(
)
3.形近字组词。
像(
)
撒(
)
抗(
)
烈(
)
迸(
)
象(
)
散(
)
坑(
)
列(
)
并(
)
涸(
)
燃(
)
扯(
)
浇(
)
智(
)
固(
)
然(
)
址(
)
烧(
)
知(
)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看拼音写字组词。
qīn
bènɡ
hé
lǎn
yào
kù
侵
略
迸
跳
干
涸
游
览
火
药
库
sā
sù
liè
rán
zhì
撒
尿
塑
像
浓
烈
燃
烧
急
中
生
智
2.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dōu(都有) diào(调动)
fā(发现)
都 调 发
dū(首都)
tiáo(调节)
fà(头发)
3.形近字组词。
像(铜像)
撒(撒尿)
抗(扛着)
烈(烈火)
迸(迸射)
象(好像)
散(散开)
坑(水坑)
列(排列)
并(并且)
涸(干涸)
燃(燃烧)
扯(
)
浇(
)
智(
)
固(坚固)
然(忽然)
址(
)
烧(
)
知(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
2.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面对险情、不依靠他人,自主处理事情,是一种独立精神的表现。一个人需要有独立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独立精神,文章主人公小于连的行为正是这种独立精神的象征。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过程
】
复习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
3.教师范读。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教师评议,指导朗读:注意读好“卷卷的”“翘翘的”“光着身子”“正在撒尿”这些词语,把小男孩调皮又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4.学生齐读。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体会当时情况紧急和于连的勇敢机智。)
2.鼓励学生快速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2·1·c·n·j·y
(1)指名朗读。
(2)教师评议,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重读关键词语:浓烈
火药味
夺目
迸跳
又长又粗
吱吱
大火药库;注意朗读速度:逐渐加快语速。)
(3)小组交流: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于连路过小院发现险情。)
(4)指名朗读、齐读。
3.鼓励学生再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于连机智的句子。(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2-1-c-n-j-y
(1)指名朗读。
(2)教师评议,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出于连的勇敢机智,读出对于连的赞美。)
(3)小组交流: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什么?(于连急中生智保住城市。)
(4)指名朗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教师导言: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挽救了布鲁塞尔,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
2.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小结:为了纪念小英雄于连,人们为他塑造铜像。
3.鼓励交流:五百多年来,这座铜像一直立在布鲁塞尔。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看看这座铜像。如果你站在他的铜像前,你的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崇敬、仰慕、敬佩、敬意)。你想对小于连说点什么呢?(小英雄于廉,你的机智、勇敢与热爱祖国的好品质是值得我学习的。)
4.鼓励学生说话练习:今天,凡是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小朋友,都……
5.指导朗读:怀着对于连的崇敬、仰慕、敬佩之情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拓展活动一:美丽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请你做个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铜像的来历。(学生小组交流,代表汇报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2.拓展活动二:如果你作为游客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你会给小于廉带去什么礼物呢?(学生小组交流,代表汇报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小英雄事迹的文章进行阅读,也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小试身手: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吗?
例:又窄又深
又____
又____
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2.读句子,试着用“凡是……都……”写一句话。
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看看这座铜像。
3.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半米高的男孩铜像。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1)用横线画出片段中的外貌描写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片段中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3)用虚线画出片段中的动作描写的句子。
(4)仿照样子,用简短的话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4.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21cnjy.com
(1)用横线画出能表现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能表现于连机智的句子。
(3)用虚线画出描写于连思想活动的句子。
(4)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次自己的思想活动。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小试身手: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吗?
例:又窄又深
又大又圆
又高又瘦
又白又胖
又红又亮
2.读句子,试着用“凡是……都……”写一句话。
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看看这座铜像。
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都应该认真完成。
3.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半米高的男孩铜像。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用横线画出片段中的外貌描写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片段中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3)用虚线画出片段中的动作描写的句子。
(4)仿照样子,用简短的话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我的弟弟是一个又机灵、又顽皮的孩子。他胖乎乎的圆脸上,长着一双会说话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一样的大眼珠只要一转,说不定会想出什么样的鬼点子。在他那黝黑的脸上鼓鼓的腮帮,薄薄的嘴唇,微微翘起的小鼻尖,让人一见就油然而生喜爱之情。
21
cnjy
com
4.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
(1)用横线画出能表现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能表现于连机智的句子。
(3)用虚线画出描写于连思想活动的句子。
(4)用“·”标出描写于连动作的词语。
(5)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次自己的思想活动。
刚刚升入三年级的一天,我因为贪玩没有完成作业,利用早读时间我匆匆写完,就交了作业,虽然完成了,但是字迹依旧潦草不堪,我的心忐忑不安,唉!都怪我,星期天因贪图玩耍而耽误了做作业,可能老师因忙着上课,忘记了检查,可能老师因为有事让小组长代批,可能老师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正想着种种可能,老师便拿着一本练习本走了进来,应该是我的作业本吧!
【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路过小院 发现险情
一座铜像
急中生智
保住城市
纪念于连
塑造铜像
【课后反思】
《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一座铜像》是小学西师大版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座铜像的来历:比利时小英雄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勇敢拯救了整座城市,为了纪念他,人们为他塑造了铜像。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学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求通过《一座铜像》的学习扎实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琅琅书声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把大量的工夫花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上,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感悟的目的。如: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读课文的二小节,是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针对这两小节内容进行质疑。读课文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和小于连的机智勇敢……除了读的要求不同,我采用的读的形式也不同。教学中,通过以读代讲,以读带悟,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学生可以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了解故事,感悟文字,体验情感。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朗读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到位。
第二步:以书为本,学以致用。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凭借。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文本为载体,紧扣语言文字,设计了几个语言实践的项目。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我在组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的写作特点。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人物动作、思想活动来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和人物的机智。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凡是到比利时的游人,都要去看看于连铜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话:“今天,凡是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小朋友,都……”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对小于连的崇敬心情。
存在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的引导多了些,学生自发的、充满激情的思考和交流少了些,没能充分让学生的思维与文本的学习碰撞出动人的火花。21教育网
今后改进的方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追求。而实现这一追求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学习,钻研教材,虚心请教。【来源:21cnj
y.co
m】
精彩片段
学习《一座铜像》第三自然段:体会当时情况紧急和于连的机智勇敢。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能看到当时的情况很紧急?(第三自然段)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描写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生: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师:这段话有四个句子,这四个句子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生1:浓烈的火药味。
师:“浓烈的火药味”
,说明一旦爆炸,它的威力非常强大。这段话中还有让你感到情况紧急的语句吗?
生2: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师:刺眼的
耀眼的火星正在不断向外喷射,向外溅出。说明当时导火线燃烧得
很旺。
师:火花四溅,情况的确非常危急。这段话中还有让你感到情况紧急的语句吗?
生3: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
师:“涸”字典上的意思是——没有水。我们都知道火在干燥的地方会燃烧得更快,更旺,那么在干涸的深沟里,导火线会燃烧得怎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导火线会燃烧得更快、更旺。
师:燃烧得更快、更旺的导火线让人感到情况万分危急。这段话中还有让你感到情况更紧急的语句呢?
生4: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师:火药库是干什么用的地方?
生:存放炸药,枪支弹药的地方。
师:导火线又粗又长,连着的火药库又是大火药库。如果爆炸,后果会怎么样?
生:把欢庆胜利的人炸死,把城市炸毁。
师:一旦发生爆炸,雄伟的市政厅,宽大的广场,欢庆的人民,都会随着爆炸声毁于一旦。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生:(朗读)
师:多媒体出示“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21·cn·jy·com
师:
重读加点的词语,体现浓烈的火药味。(生齐读。)
师:多媒体出示“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
师:加快语速,重读加点的词语,体现情况的危机。(生齐读。)
师:多媒体出示“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师:加快语速,重读加点的词语,读出心惊肉跳的感受。(生齐读。)
师:一条连着大火药库的导火线在滋滋燃烧着,随时有爆炸的可能,真是万分火急。谁连起来读。
生:(读)
师:面对这样危险的情况,小于连不但没有退缩,他想到了什么?
生: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
师:指表现了于连的什么?
生:勇敢。
师:在万分紧急的时刻,小于连能想出办法吗?想出了什么办法?
生: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师:用小便浇的办法和其他方法比好在哪里?
师:小便是最快,最方便的。
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生:于连的机智。
师: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不到十岁的于连成功地排除了险情。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读出对于连的赞扬之情。(生齐读)【版权所有:21教育】
师: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全城老百姓得救了。此刻,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于连?
生:机智勇敢。
师: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读出情况的危机和于连的机智勇敢。(生自由朗读)
【单元说课】
《一座铜像》说课稿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文《一座铜像》抓住一座城市的标志性铜像这个点,叙述了五百多年前,比利时小英雄于连发现燃烧的导火索将要点燃地下火药库,而炸毁布鲁塞尔市,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机智地用自己的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城市,保护了全城的百姓,受到了人们的称颂,并为他建立了一座铜像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本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小于连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掌握一定的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并使学生受到相关的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使学生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体会小英雄于连的机智、勇敢与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面对险情、不依靠他人,自主处理事情,是一种独立精神的表现。一个人需要有独立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独立精神,文章主人公小于连的行为正是这种独立精神的象征。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铜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事件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
2.以读代教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不断变换读的方式,采用学生自读、分节读、合作度、齐读、默读等读课文的形式,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提高自己的感悟,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3.质疑探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教师以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质疑解答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五、说学法
“反复朗读,自我感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用的方法。“质疑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圈划、批注、质疑等方法自主地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探求知识。在生生、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一座铜像》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多媒体出示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城市,观察恢宏的建筑、标志性的三拱凯旋门、宽大的广场、雄伟的市政厅。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布鲁塞尔,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凡是去那里游览的人一定会去看看一座铜像。很自然的导入了课题:一座铜像。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座铜像,谁的铜像?什么样的铜像?铜像在哪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情趣。
在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同乡的特点后,引导再疑:在大庭广众下尿尿这可是不雅的行为。为什么比利时人还把这座铜像放在自己的首都呢?使学生产生了继续读课文以探求问题答案的兴趣。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
(1)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①学生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②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通过指名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在学会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小于连发现一条燃烧着的连接着大火药库的导火线,他急中生智,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保住了布鲁塞尔和全城百姓。弄清课文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①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读好“卷卷的”“翘翘的”“光着身子”“正在撒尿”这些词语的基础上,把小男孩调皮又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②引导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当时情况紧急和于连的勇敢机智。
鼓励学生快速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生生、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进行总结: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重读加点的关键词语,逐渐加快语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是自己路过小院发现险情。
鼓励学生说说在紧急关头自己想到的办法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于连机智的句子。(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
指导朗读,读出于连的勇敢机智,读出对于连的赞美。在朗读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受到教育。
③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了解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挽救了布鲁塞尔,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
鼓励学生交流:如果你站在他的铜像前,你的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学生在读懂课文,感知课文的同时会对于连油然而生崇敬、仰慕、敬佩的思想感情)。
同时进行说话练习:你想对小于连说点什么呢?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说听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3.拓展延伸,积累实践。(3—5分钟)
(1)拓展活动一:美丽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请你做个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铜像的来历。(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拓展活动二:如果你作为游客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你会给小于廉带去什么礼物呢?(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得到深化。)【出处:21教育名师】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重点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布置作业:
通过拓展阅读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积累。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情境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产物。教材文本大多以语言文字为主,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体会情境,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课文情境,演示作品中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例如: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恢宏的建筑、标志性的三拱凯旋门、宽大的广场、雄伟的市政厅,了解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再如多媒体出示铜像,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座铜像的特点。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质疑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在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双方的互动过程中,使被指导者主动探求与获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卷卷的”“翘翘的”“光着身子”“正在撒尿”这些词语,把小男孩调皮又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在阅读积累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读写的能力。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为学习的主人。例如:鼓励学生快速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表现于连机智的句子。
(二)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例如,例如,拓展活动一:美丽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请你做个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铜像的来历。拓展活动二:如果你作为游客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你会给小于廉带去什么礼物呢?在口语交际和说话练习中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21·世纪
教育网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质疑探究式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积累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综合性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