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西藏高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西藏高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8 18: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第9课《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理解,学习文章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www.21-cn-jy.com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2·1·c·n·j·y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2.鼓励学生说说听了豪迈激昂的《青藏高原》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4.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西藏高原。学生齐读课题。
5.教师简介西藏高原:美丽富饶的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有230万人口的民族自治区。主体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现辖拉萨、日喀则、那曲、昌都、阿里、林芝、山南七个地区。境内海拔7
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
000米以上的有11座,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21cnjy.com
二、自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默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21·世纪
教育网
3.检测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光洁
琢磨
光滑
精致
海拔
挨着
墨绿
丛林
倒映
清澈
稀有
矿藏
茂密
载着
广阔
草毯
哺育
土壤
肥沃
青稞
锅庄
富饶
美丽神奇
皑皑雪峰
风景优美
资源丰富
珠穆朗玛峰
(2)指名读,师生纠正出现的错误,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4.问题过渡: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导入下文的学习。
(二)自主朗读,理清顺序。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西藏高原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天空、高山、湖泊、森林、草原)
2.小组交流: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二大部分)为什么?(一到四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西藏高原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五到七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西藏高原是个富饶可爱的地方。)www-2-1-cnjy-com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旁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尝试着做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同学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
3.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后小组交流:这段话写出了天的什么特点?(蓝)
(2)鼓励小组同学交流这段话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3)全班交流后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小结: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把蓝天比作光滑的蓝宝石和异常精致的蓝缎子。表达了作者对蓝天的喜爱之情。)21
cnjy
com
(4)鼓励学生用上“像……又像……”说句子。
(5)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西藏高原蓝天的喜爱之情。
4.多媒体出示:高原上有无数的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近九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高峰。
(1)学生齐读。交流感受到西藏高原山的什么特点?(多
高)
(2)小组同学交流并整理收集的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多媒体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多幅图片,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8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山峰呈巨型金字塔状,横空出世,高入蓝天,被誉为南极、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为藏语“女神第三”的音译。峰顶冰雪常为劲风吹拂,飘飘洒洒,状若女神面纱,丽日晴空之下,瑰丽非凡。山中冰川遍布,最长者达26公里,玉龙奔涌,周天寒彻。山下的绒布寺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寺院。寺外冰川纵横、冰塔林立,映衬着佛门梵音,情韵绝异。
5.学生自由朗读描写湖泊的自然段,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美丽的画面。多媒体展示高原上的多幅湖泊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后再读这一自然段。读后交流:这段话写出了湖泊的什么特点?(多
大)【来源:21cnj
y.co
m】
6.多媒体出示: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
(1)小组交流:这段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连接上文,引起下文。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他过渡句。)
(2)鼓励学生用“不仅……而且……”说话。
7.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抓住西藏高原的什么进行描写?(森林)写出了西藏高原的什么特点?(树多、树大、物产丰富)21·cn·jy·com
(2)作者是怎样描写树的特点的?(具体数字:森林里的大树很多,有的直径竟达三米。举例子: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就可以载三四十个人。)
(3)学生自由朗读。
8.自由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小组交流这段话主要描写了西藏高原的什么?(草原)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广阔、土地肥沃、庄稼丰收)2-1-c-n-j-y
(2)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
(3)鼓励学生从其他自然段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4)鼓励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9.鼓励学生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比赛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出处:21教育名师】
四、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默读课文。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学生自由组合分小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配乐播放西藏高原风光图片。)
2.学生交流: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
3.教师小结:西藏高原这样美丽富饶,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你们长大了去开发那里的宝藏,使我国的西藏更加美丽富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学生实践,提高认识。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进一步查找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西藏高原。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版权所有:21教育】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个“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图片展。搜集来的图片要配上简要的说明,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搜集一些有关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电教设备播放给同学们听或自己唱给同学听,也可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交流感受。
4.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做上记号。
哺育(pǔ
bǔ) 
挨着(āi
ái)  土壤(rǎng
ráng)肥沃(è
wò)地毯(tǎn
dàn) 锅庄(ɡē
ɡuō) 资(zhī
zī)源丰富(hù
fù)
2.用字组词语。
 挨(
)(

资(
)(

毯(
)(

哺(
)(

壤(
)(

沃(
)(

 锅(
)(

3.用线把词语连接起来。
清澈的  
森林  
光洁的  
缎子
丰盛的  
草原  
精致的  
蓝天
广阔的  
牧草  
密密的  
矿藏
茂密的  
湖水  
丰富的  
丛林
4.课文中在不少优美句子,请找一找,抄一抄。
如:成片的羊群和牛群在绿莹莹的草地上游动,丰盛的牧草哺育着它们。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做上记号。
哺育(bǔ) 
挨着(āi)  土壤(rǎng)肥沃(wò)
地毯(tǎn) 锅庄(ɡuō) 资(zī)源丰富(fù)
2.用字组词语。
 挨(挨打)(挨着)
资(资源)(资料)
毯(地毯)(毛毯)
哺(哺乳)(哺育)
壤(土壤)(接壤)
沃(肥沃)(沃土)
 锅(饭锅)(锅盖)
3.用线把词语连接起来。
清澈的湖水  
  
光洁的蓝天  
丰盛的牧草  
  
精致的缎子  
广阔的草原  
  
密密的丛林  
茂密的森林  
  
丰富的矿藏  
4.课文中在不少优美句子,请找一找,抄一抄。
如:成片的羊群和牛群在绿莹莹的草地上游动,丰盛的牧草哺育着它们。
(1)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
(2)高原上有好些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
(3)近处,挨着湖的是墨绿色的密密丛林;远处,连着天的是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峰。
(4)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天空:蓝
美丽神奇
山:多

西藏
湖:多

风景优美
高原
森林:树多
树大
物产丰富
资源丰富
富饶可爱
草原:广阔
土地肥沃
庄稼丰收
【课后反思】
《西藏高原》教学反思
《西藏高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围绕“西部风情”来编写的,学习本组教材要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感受家乡的可爱,感受生活是如此美好。这是本组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一是认识了解西藏高原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二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三是理解词句,大胆想象加深课文的理解,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在教学中,我以歌曲《青藏高原》导入话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后教师简介西藏高原,并导入课题。
第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蓝天、高山、湖泊、森林、草原形象、生动、逼真、贴切的图片,将学生带入西藏高原那美丽富饶的神秘境地,激发了学生的的阅读欲望和探究动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存在的问题: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教材是围绕“西部风情”来编写的,学习本课时没能引导学生练习整组课文大胆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感受家乡的可爱,感受生活的美好。21教育网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教学中要紧密围绕单元目标,注意单元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练习整组教材大胆想象,充分感受。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