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第17课《温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主动帮助他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
【教具准备】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雷锋头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雷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2·1·c·n·j·y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雷锋的资料,教师小结,简介雷锋生平: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1959年12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3.出示雷锋名言:
(1)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21
cnjy
com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我们要真正的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的,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里是空的,就能装进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
4.学生阅读名言,交流体会。
5.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温暖。学生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字,把自己的记字方法与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效果。
(1)多媒体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帮他纠正。(“宿”是多音字,读sù
xiǔ
或xiù。)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捅”“宿”“添”等的写法。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多媒体出示词语:小韩、雷锋、火炉、吭声、捅炉子、半宿、煤块、添饭、暖烘烘。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指名读,师生评价,再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4)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换词语,借助词典,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等方法)“暖烘烘”、“半宿”、“添饭”等。
(5)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多课文,师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看自己还能读懂什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xiǎo
hán
léi
fēnɡ
huǒ
lú
kēnɡ
shēnɡ
tǒnɡ
lú
zǐ
(
)
(
)
(
)
(
)
(
)
bàn
xiǔ
mián
kù
méi
kuài
tiān
fàn
nuǎn
hōnɡ
hōnɡ
(
)
(
)
(
)
(
)
(
)
2.形近字组词。
峰(
)
芦(
)
坑(
)
涌(
)
库(
)
锋(
)
炉(
)
吭(
)
捅(
)
裤(
)
3.照样子写词语。
(1)暖烘烘:
(2)又累又困:
(3)轻手轻脚:
(4)大惊小怪: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小韩
雷锋
火炉
吭声
捅炉子
半宿
棉裤
煤块
添饭
暖烘烘。
2.形近字组词。
峰(山峰)
芦(芦苇)
坑(水坑)
涌(涌出)
库(水库)
锋(雷锋)
炉(火炉)
吭(吭声)
捅(捅开)
裤(裤子)
3.照样子写词语。
(1)暖烘烘:白皑皑
笑吟吟
笑盈盈
笑嘻嘻
笑眯眯
笑呵呵
乱哄哄
直勾勾
直挺挺
黄澄澄
黄灿灿
热腾腾
湿淋淋
绿茵茵
毛茸茸
眼巴巴
眼睁睁
黑乎乎
(2)又累又困:又香又甜
又酸又辣
又冷又饿
又大又红
又笑又跳
又大又圆
又长又细
又渴又饿
又气又急
又瘦又小
又高又大
(3)轻手轻脚:挨家挨户
碍手碍脚
百发百中
百伶百俐
百依百顺
百战百胜
半青半黄
半推半就
半吞半吐
半信半疑
必恭必敬
毕恭毕敬
不卑不亢
(4)大惊小怪:大公无私
南腔北调
厚此薄彼
南来北往
因小失大
声东击西
大材小用
长叹短息
瞻前顾后
瞻前顾后
舍近求远
弃旧图新
千呼后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本文表达上的作用。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21·世纪
教育网
2.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主动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播放课文范读录音。
2.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鼓励学生质疑(简单问题当场解决,把与课文理解有关的重点问题或重点句子整理并罗列出来)。
3.师生交流解决质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雷锋关心战士的句子。
(2)师生交流:
①多媒体出示句子: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
A.学生轻声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B.理解“轻手轻脚”: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放慢脚步,尽量不发出声音。)这个词语体现了什么?(雷锋关心战友)你还能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吗?(蹑手蹑脚)鼓励学生到讲台做一做这个动作(师生评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指导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教师小结(轻柔的语调)
②多媒体出示句子: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21
cnjy
com
A.雷锋当时的内心活动是什么?(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
B.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体会“一针一线”“轻轻地”等词的意思。(“轻手轻脚”“轻轻地”给战士们盖被子,“一针一线”地缝补棉裤上的一个个小洞,都写出了雷锋心细、关心大家,又不想惊动熟睡的战士,时刻替别人着想的品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多媒体出示句子对比朗读,体会这些词好在哪里。
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就拿起棉裤给缝补好,然后盖在小韩的身上。
③指导朗读:“轻手轻脚”给战士盖被子,要读得轻柔,而在读“天冷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衣服去出操、出车”要联系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体会雷锋对战友无微不至的关爱,读出疼爱的语气。
④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学生齐读。
4.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到六自然段,标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内容反复读一读。
5.师生交流。
(1)从“不吭声”“大惊小怪”等词想一想:雷锋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通过词语揣摩人物内心,感悟雷锋做好事后的平常心态。)
(2)讨论“又是班长……”中的“又”是什么意思?(从“又”字感悟战士心中的激动和温暖之情,进一步感受雷锋给战友带来的温暖。)
(3)小组同学分角色练习朗读三到六自然段,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选择读得好的小组读给全班同学听。
6.多媒体出示:炉火烧得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1)学生齐读,小组交流:小韩为什么心里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有什么关系?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温暖不仅是指炉火使人感到温暖,雷锋关爱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张扬、不图回报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所以小韩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呼应。2-1-c-n-j-y
三、再读课文,整体了解。
1.学生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用一两句话夸一夸自己了解的雷锋。
3.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抓住“一天”“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第二天出完操回来”“过了一会儿”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同时引导学生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如果雷锋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雷锋说些什么呢?(教师启发学生结合文中相关句子谈自己对雷锋的印象,从而引导学生去细读课文,主动探索到作者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语言这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的。)
3.多媒体出示雷锋的名言警句,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谈感受,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五、作业。
1.组织一次“讲雷锋、学雷锋”故事会。
2.简单写写身边雷锋式的人及其典型事迹。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来源:21cnj
y.co
m】
(1)用横线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地方。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2.给下面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第二天出完操回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时,小韩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补好了,他惊奇地叫起来
哎
奇怪呀
这是谁给我补的裤子
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摇头说不知道。雷锋在一旁也不吭声,不住地用火钩捅炉子,把炉火捅得旺旺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写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炉火烧得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4.写几条自己积累的雷锋的名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21教育网
(1)用横线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地方。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2.给下面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第二天出完操回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时,小韩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补好了,他惊奇地叫起来:“哎,奇怪呀!这是谁给我补的裤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摇头说不知道。雷锋在一旁也不吭声,不住地用火钩捅炉子,把炉火捅得旺旺的。21cnjy.com
3.写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炉火烧得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温暖不仅是指炉火使人感到温暖,雷锋关爱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不张扬、不图回报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所以小韩感到暖烘烘的,与题目“温暖”呼应。
4.写几条自己积累的雷锋的名言。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板书设计】
温暖
轻手轻脚
轻轻地
一针一线
不吭声
大惊小怪
暖烘烘
【课后反思】
《温暖》教学反思
《温暖》是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关于关爱主题的课文,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雷锋同志为了帮助小韩同志缝补棉裤而半宿没睡,小韩同志心里深受感动,感到无比温暖的故事。赞扬了雷锋同志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内容不是难事。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动作、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确定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雷锋的高贵品质。
第一步:设置情境,导入课题。简单介绍雷锋生平后,多媒体出示句子“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热情,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等雷锋的名言,学生读名言激发情感的基础上导入课题。21·cn·jy·com
第二步:阅读课文,探究初成。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对准字音,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利用生字词语课件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及时评议正音。接着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范读纠正,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我检测,引导学生掌握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的方法。
第三步:品味文字,感悟情感。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例如引导学生抓住“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等词语感受雷锋心细、关心大家,又不想惊动熟睡的战士,时刻替别人着想的品质。通过“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就拿起棉裤给缝补好,然后盖在小韩的身上。”两个句子的对比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品质。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www.21-cn-jy.com
第四步:有序阅读,发展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首先引导学生有层次的阅读品味,通过自读自悟、分节朗读、感情朗读一步步地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学生的情感在读中不断地得到升华。其次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掌握更多的读书方法。www-2-1-cnjy-com
第四步:了解写法,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如“一天”“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第二天出完操回来”“过了一会儿”等,启发学生根据词语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同时引导学生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对人物进行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描写去展现人物性格,这是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出处:21教育名师】
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只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默读训练重视不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朗读时语速过快,以至于在表情达意时显得不够充分。【版权所有:21教育】
今后改进的方案:《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默读能力。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由出声的朗读发展到无声默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要求学生能在默读中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让学生在无声的默读中用心灵去感受语言,领会作者的情感。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