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第27课《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能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评议并小结:我们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比如《水滴石穿》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想凭侥幸心理不劳而获最终将一无所得。www.21-cn-jy.com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个新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父子骑驴,学生齐读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父子俩是怎样骑驴的?在骑驴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2·1·c·n·j·y
5.教师播放动漫故事,学生认真观看。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学习。
2.在文中找一找,小组同学议一议:父子俩在回家的了哪些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这些人说了什么话?(老先生说:“世界上竞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老太太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阳走路。”年轻的母亲说:“看哪!世界上竞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一群小孩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个人真狠心,竞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腿都被压得发抖了!”)并用不同符号勾画出这些人说什么话。
3.路上遇到的那些人对父子二人骑驴有什么看法?(老先生认为父子二人愚蠢;老太太认为儿子不孝;年轻的母亲认为父亲狠心;小孩子们认为父子二人狠心。)父子二人又是怎样做的?(父亲听了,心想老先生说得对,于是便叫儿子骑上毛驴,自己在前头拉着毛驴走。父亲一听,觉得老大大的话有道理,便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毛驴。父亲听了年轻母亲的话,感到这人说的话也不错,于是便要儿子一起骑上毛驴。父亲听了孩子们的话,连忙叫儿子一起跳下驴背。最后父亲下定决心,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回答你读懂了什么?(有一对父子牵着一头毛驴从城里回来。)
2.学生默读课文2~3自然段,互相交流了解父子遇到的人以及对父子骑驴的看法。
(1)“迎面来了一位老先生”老先生看到他们牵住着驴走是怎么说的?(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竞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
指名学生朗读老先生说的话。21cnjy.com
(2)老先生哈哈大笑的原因是什么?(他看见父子二人牵着毛驴,笑父子二人太笨。)
(3)老先生的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嘲笑、讥笑),“竟然”是什么意思?(想不到,出人意料,意料之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在你看来,老先生觉得父子二人应该怎样做?(骑着驴走。)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老先生的话时读出惊讶、可笑、嘲笑、讽刺的语气。)www-2-1-cnjy-com
(6)听了老先生的话,那位父亲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父亲听了,心想老先生说得对,于是便叫儿子骑上毛驴,自己在前头拉着毛驴走。)
(7)谈话过渡:儿子骑上毛驴,父亲在前头拉着毛驴走,本以为这样做肯定是对的,可是他们又遇到什么麻烦呢?21
cnjy
com
3.学生默读课文4~5自然段,互相交流了解父子遇到的人以及对父子骑驴的看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5自然段。
(2)老太太看见儿子骑在驴子上是怎么说的?(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阳走路。”)
(3)你觉得老太太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责。)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5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教师评议。
(5)听了老太太的话,父亲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父亲一听,觉得老大大的话有道理,便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毛驴。)【来源:21cnj
y.co
m】
(6)谈话过渡:这对父子呀,牵着驴走,老先生笑他们笨;让儿子骑驴,父亲走路,又受到了老太太的指责,现在听从老太太的话,父亲骑驴,儿子走路,别人不会再说什么了吧!【出处:21教育名师】
4.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互相交流了解父子遇到的人以及对父子骑驴的看法。
(1)学生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指名回答:年轻的母亲看到父亲骑驴,儿子走路是怎样说的?(大声地说:“看哪!世界上竞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
(3)引导学生交流:年轻的母亲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她怀里抱着孩子,她爱自己的孩子。)
(4)听了年轻母亲的话,父亲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父亲听了,感到这人说的话也不错,于是便要儿子一起骑上毛驴。)21
cnjy
com
(5)谈话过渡:他们刚骑上去,迎面来了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这群孩子又是怎么说的?
5.学生默读课文8~9自然段,互相交流了解父子遇到的人以及对父子骑驴的看法。
(1)学生默读课文8~9自然段。
(2)指名回答:他们刚骑上去,迎面来了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些什么?(看哪!这两个人真狠心,竞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腿都被压得发抖了!)21·cn·jy·com
(3)听了孩子们的话,父亲又是怎样想?(今天的事,怎么左也不对,右也不对,到底该怎么做呢?)
(4)谈话过渡:故事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抱孩子的母亲和一群小孩子分别代表不同身份的过路人,故事中他们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乍一听,都有道理。但父子俩将所有的方法都尝试过以后,才发现,左也不对,右也不对。如果是你和家人一起牵着毛驴回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评议并小结,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6.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父亲最后的决定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主见”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
(2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决心和父子的快乐。
7.从这个寓言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篇寓言故事通过讲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老先生、老太太、抱小孩的妈妈和一群孩子的四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2.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一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qí
lǘ
bèn
zhònɡ
xiào
jìnɡ
(
)
(
)
(
)
hěn
xīn
xiǎnɡ
fú
fā
dǒu
(
)
(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哈哈大笑(AABC)
指指点点(AABB)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 )毛驴 一( )老先生 一( )大汗
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并用词语说一句话。
竟然:
指指点点:
指指点点: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骑驴、笨重、孝敬、狠心、享福、发抖。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哈哈大笑(AABC)津津有味
遥遥在望
炯炯有神
窃窃私语
欣欣向荣
栩栩如生
喋喋不休
默默无闻
滔滔不绝
息息相关
历历在目
彬彬有礼
指指点点(AABB)郁郁葱葱
浩浩荡荡
隐隐约约
踉踉跄跄
星星点点
兢兢业业密密麻麻
恭恭敬敬
形形色色
絮絮叨叨
密密层层
结结巴巴
吞吞吐吐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头)毛驴 一(位)老先生 一(头)大汗
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并用词语说一句话。
竟然:意思是表示出乎意料,不在意料之中。
竟然:这样容易的题,你竟然做错了。
指指点点:指频繁挑出他人的缺点咄咄逼人,或背后评论人。
指指点点:不要总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这个习惯特别不好。
【板书设计】
来老先生 愚蠢
儿子骑驴
老太太 不孝
自己骑驴
父子骑驴
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
年轻母亲 狠心
一起骑驴
一群孩子 狠心
一起下驴2-1-c-n-j-y
【课后反思】
《父子骑驴》教学反思
《父子骑驴》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四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堂上,我和学生交流寓言导入课题后,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动漫故事,利用动漫故事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创新。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在文中找一找,小组同学议一议:父子俩在回家的了哪些人?这些人说了什么话?.路上遇到的那些人对父子二人骑驴有什么看法?父子二人又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四人小组的同学自己去讨论去学习,并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展开全班交流。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创新。
第三步:抓住词句,质疑深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画出路人所说的话,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来读。例如,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老先生那种嘲笑、讽刺的语气。再如,通过朗读,读出老太太那种批评的语气。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获得读书的方法。
存在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本课很适合分角色朗读,而教学中这方面做的不够好。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充当主人公。分角色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有助于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在朗读中展现的语言美感能够带给学生精神享受,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分角色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朗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朗读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分角色让所有的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角色的途径和形式,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1·世纪
教育网
同课异构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父子骑驴》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四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和方式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重难点分析:
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多媒体投影毛驴,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桌桌自己对毛驴的认识。教师小结,简介毛驴,“驴”是一种比马小的动物,耳朵和脸部都比较长,毛多为灰褐色或黑色,尾巴根毛少,尾端像牛尾。家驴性情温驯,富忍耐力,多用作力畜。“驴”和“炉”是形近字,读音却有较大的差异,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可一边出示驴的图片,一边给学生作介绍。 【版权所有:21教育】
2.板书课题:父子骑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学习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3.把难读的句子标出来,多读几遍,读通顺。
(二)检查反馈。
1.学习生字。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生意
牵着
毛驴
迎面
竞然
不孝
竞然
享福
狠心
发抖
主见
休息
这么笨
哈哈大笑
指指点点
快快乐乐
(2)识记生字:引导学生比较“孝”和“教”;“狠”和“很”;“抖”和“科”。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正确的读音。
3.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1)老先生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竞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
(2)老太太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阳走路。”
(3)年轻的母亲大声地说:“看哪!世界上竞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
(4)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两个人真狠心,竞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腿都被压得发抖了!”21教育网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一想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
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
二、深入交流。
(一)默读课文,交流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对父子二人说的话。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互相评议,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指导学生抓住不同的人说话时不同的神态来指导。如:“哈哈大笑”“大声”“指指点点”。
3.小组同学交流了解,父亲听了他们每个人的话,各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父亲听了,心想老先生说得对,于是便叫儿子骑上毛驴,自己在前头拉着毛驴走。父亲一听,觉得老大大的话有道理,便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毛驴。父亲听了年轻母亲的话,感到这人说的话也不错,于是便要儿子一起骑上毛驴。父亲听了孩子们的话,连忙叫儿子一起跳下驴背。)
(二)理解最后父亲下决心说的话。
1.多媒体出示:最后父亲下定决心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师生交流:“主见”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意见。)
3.“儿子点了点头,父子二人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父亲下决心说话。
三、师生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练习复述。
附:板书设计
父子骑驴
牵着毛驴
儿子骑驴
左也不对右也不对 下决心 有主见 快快乐乐
父亲骑驴
父子骑驴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