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第29课《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文中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并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与说明理由,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各抒己见,并练习讲故事。教学难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其结果各异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并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2·1·c·n·j·y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交流: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吃的白面馒头使用什么做的吗?(麦子)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想得真周到,特意把三袋金灿灿的麦子送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让它们过个好年,这可乐坏了三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三袋麦子的吗?那就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三袋麦子》。www-2-1-cnjy-com
2.板书课题:三袋麦子,学生齐读课题。指导“子”应读轻声。
3.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读读几遍。
(2)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想办法记住宇形,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践进行理解,并多读几遍。21
cnjy
com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4)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连贯。
(5)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3.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4.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生字词语中的生字带有注音)。
礼物
麦子
喊道
馒头
烙饼
面粉
食品
饱满
保存
杂粮
发霉
虫蛀
嘴唇
憨厚
告别
告诉
神秘
麦囤
自豪
收获
抚摸
兴奋
金灿灿
迫不及待
各种各样
哈哈大笑
(2)学生自由认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
(4)指名领读。
(5)去掉注音,一人一词,全班学生开火车读,随时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
(6)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方法。(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部件的办法。如:记“麦”,把“表”(或“素”“青”)的下面部分去掉,换上“夂”(折文儿)。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太棒了”的“棒”是“好”的意思。)21·世纪
教育网
(7)理解词语: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憨厚:的意思是老实厚道。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不漏字、不重复。
(2)请你按“快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或按照“收到礼物”“处理礼物”“最后结果”分成三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师生进行评价。)
4.全班交流:
第一种分段方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小麦,它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它们各自处理小麦的情况。
第二种分段方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小麦。
第二部分(第2~4段):讲三个小动物把意外得到的一袋小麦各自作了处理。
第三部分(第5~9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它们各自处理小麦的情况。
5.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中的对话部分画下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再次自由练习读对话,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小猪的话要读出高兴、馋的样子;小牛的话要读出满足感;小猴的话要充满神秘、自豪感)
7.分角色读,评一评谁读得好。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快过年了。)
(2)谁给谁送了什么礼物?(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送了一份礼物:一袋麦子)
(3)谈话过渡:小猪、小牛、小猴分别是怎样对待礼物的?
2.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2)小组交流: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它们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是怎么想的?(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金灿灿”,想到了“吃”。小牛看到麦子“饱满的麦粒”,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21·cn·jy·com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金灿灿,颗粒很饱满等。)
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3)三个小动物分别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小猪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出处:21教育名师】
3.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五、回扣课文,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猪、小牛、小猴,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教师适当点拨,尊重孩子们独特的体验。)21教育网
2.学生自愿到讲台上边表演边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作业练习,指导书写。
1.互相交流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注意提醒孩子们正确的写字姿势。
4.同桌对作业相互进行评价。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mán
tóu
lào
bǐnɡ
bǎo
mǎn
bǎo
cún
pò
bu
jí
dài
(
)
(
)
(
)
(
)
(
)
fā
méi
zuǐ
chún
hān
hòu
mài
dùn
ɡè
zhǒnɡ
ɡè
yànɡ
(
)
(
)
(
)
(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各种各样(ABAB)
例:哈哈大笑(AABC)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
)礼物
一(
)麦子
( )的麦子 ( )的食品
( )地喊道 ( )地说
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并各说一句话。
(1)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馒头
烙饼
饱满
保存
迫不及待
发霉
嘴唇
憨厚
麦囤
各种各样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各种各样(ABAB)
打量打量
打扮打扮
打探打探
打听打听
打扫打扫
锻炼锻炼
调查调查
探听探听
品尝品尝
评价评价
品味品味
飘扬飘扬
轻松轻松
清醒清醒
例:哈哈大笑(AABC)
翩翩起舞
勃勃生机
津津有味
井井有条
姗姗来迟
欣欣向荣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恋恋不舍
振振有词
落落大方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份)礼物
一(袋)麦子
(金灿灿)的麦子 (各种各样)的食品
(开心)地喊道
(神秘)地说
4.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并各说一句话。
(1)自豪:他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迫不及待:我生日那天,母亲送了我一个小礼物,我
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礼品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2.能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与说明理由,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过程
】
复习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2.教师提示: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声音响亮,全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处理方法。
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吃光了。
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以后慢慢吃,还经常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4.谈话过渡: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再来看望小猪、小牛、小猴的时候,他看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读一读课文的5—9自然段,了解三种不同的结果。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5~9自然段。要求:
(1)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漏字、不断句、不重复。
(2)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2.联系全文,全班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读找到的描写小猪处理办法的句子。(课件出示: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2-1-c-n-j-y
(3)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吃)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迫不及待)【版权所有:21教育】
(4)“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急迫的不能等待,形容非常着急。)
(5)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急不可耐)
(6)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7)对待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哈哈大笑)
(8)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憨厚)你是从哪里读懂的?(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喜欢。因为他憨厚可爱,还是个美食家,会把麦子磨成面粉,还能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9)指导朗读:读出小猪的憨厚可爱,读出对小猪的喜欢。
3.联系全文,全班交流描写小牛的句子。
①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结果呢?(一年以后仍有半袋麦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当土地爷爷了解小牛的想法和做法后,会怎样夸奖小牛呢?(你真是个懂得节俭,有计划的孩子。)
③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4.联系全文,全班交流描写小猴的句子。
①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把麦种全种下地。)
②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能干,还很有远见。)
5.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1)教师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它们都非常开心。21
cnjy
com
(4)指导朗读:读出他们当时开心的样子。
6.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作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通过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7.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8.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
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
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
9.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10.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处理春节时收到的压岁钱的。
三、回顾全文,角色表演
1.教师提出要求: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象,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2.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选几组演得好的孩子上台表演。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突然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对你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我的一口袋麦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你拿到这袋麦子会如何处理呢?(请根据提供的情境续编故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防(
)
迫(
)
麦(
)
访(
)
泊(
)
表(
)
2.连线。
例:饱满的
麦子
憨厚可爱的
小牛
上等的
麦粒
勤劳节俭的
小猴
金黄的
麦种
聪明能干的
小猪
3.找出四对近义词写在括号中。
兴奋
礼物
保存
草料
节俭
保管
杂粮
高兴
节约
礼品
(
)——(
)
(
)——(
)
(
)——(
)
(
)——(
)
4.读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2)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比一比,再组词。
防(预防)
迫(急迫)
麦(麦子)
访(访问)
泊(停泊)
表(钟表)
2.连线。
例:饱满的
麦子
憨厚可爱的
小牛
上等的
麦粒
勤劳节俭的
小猴
金黄的
麦种
聪明能干的
小猪
3.找出四对近义词写在括号中。
兴奋
礼物
保存
草料
节俭
保管
杂粮
高兴
节约
礼品
(兴奋)——(高兴)
(礼物)——(礼品)
(保存)——(保管)
(节俭)——(节约)
4.读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2)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我回家后,先吃饭,再做作业,然后复习,最后洗漱睡觉。
【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了——憨厚可爱
小牛——慢慢吃——勤劳节俭
小猴——全种下地——聪明能干
【课后反思】
《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的礼物——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之后收获了很多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21cnjy.com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想得真周到,特意把三袋金灿灿的麦子送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让它们过个好年,这可乐坏了三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三袋麦子的吗?语言的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寻求问题的学习情境,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第二步:情感朗读,引领探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而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读带讲,读中感悟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抓住关键词,仔细品读,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尝能力。为了学生从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中发现各自的优点和感悟他们的美好品质,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齐读、读书感悟、读书评价、读点圈画的方法来理解三个小动物的不同做法优点。
第三步: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在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合作探究找出小动物得到礼物后的做法和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评议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
第四步:活跃表演,情感升华。在教学中开发教材资源,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了示范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在表演中发展自己,课堂气氛尤为活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朗读及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也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第五步:课外拓展,积累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将语文学习的课堂融进生活,把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激励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借助“压岁钱”这一生活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好必要的铺垫。
第六步:读写结合,续编故事。课堂教学结束,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是“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突然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对你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我的一口袋麦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给你。你拿到这袋麦子会如何处理呢?”达到了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机结合。
存在的问题:课堂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评价语单调匮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一部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有的只是课堂上的看客,不能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尽管老师费了很大的功夫,总是事倍功半。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评价的能力,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有及时有效的激励性评价,注意评价语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的变换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精彩片段
学习《三袋麦子》前四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告诉大家,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的事。
师:(多媒体投影三袋打开袋口的麦子)看,这就是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咱们看来一模一样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看到的却不太一样,小猪看到的是怎样的麦子?【来源:21cnj
y.co
m】
生:小猪看到的是金灿灿的麦子。
师:谁来告诉大家“金灿灿”是什么样子?
生1:金黄金黄的。
生2:闪着金光的,亮闪闪的。
师:多诱人的麦子啊,小猪望着这“金灿灿的麦子”一定非常开心,谁来读读这个词语(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中第一个词“金灿灿的麦子”)
生:朗读“黄灿灿”,读出色泽的鲜亮,读出小猪的开心。
师:小牛看到麦子是怎么样的?
生:小牛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
师:课件出示词语“饱满的麦粒”。
生:朗读“饱满的麦粒”。
师:小猴发现这袋麦子是怎么样的?
生:小猴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
师:课件出示“上等的麦种”,同学们,这“上等的麦种”是什么样的麦种?
生1:这“上等的麦种”是最好的麦种。
生2:这“上等的麦种”是百里挑一的麦种。
生3:这“上等的麦种”是不仅颜色金黄而且颗粒饱满的麦种。
师:请同学们带上动作,夸夸这一袋“上等的麦种”。
生:读词语。
师:同样的麦子在他们三个人眼中却不太一样,他们拿到自己那袋麦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生: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的时候非常开心。
师:他此时此刻脑子里立刻会出现哪些好吃的东西?
生1:有包子和水饺。
生2:还会有面包和蛋糕。
生3:面条。
师:所以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
生:朗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时急迫地想吃到美食的心情。是哪个词语?
生:迫不及待。
师: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把小猪的开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生:朗读。
师:看到饱满的麦粒小牛是怎么想的?
生: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师:小牛又是怎么做的?
生: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师:怎样才能读好这一句:
生:读的慢一点,特别注意这几个描写小牛动作的词。
师:范读。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猪面对黄灿灿的麦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磨成面粉,做成美食吃了!而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是看了又看决定保存起来慢慢享用;我们看看小猴,他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决定怎样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师:你觉得小猴当时可能想些什么?
生1:小猴肯定想,如果现在把麦子吃了,明年就没东西吃了,不如种下地,就会有更多的麦子吃。
生2:小猴想,一袋麦子很快就会吃完,我要种下地,明年收到更多的麦子还可以分给大家吃。
师:恩,看来小猴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啊!看看故事越读越有意思了,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样。www.21-cn-jy.com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