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第32课《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体会“永不凋谢的玫瑰”的含义。理解句子“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美好、善良的心灵。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体会“永不凋谢的玫瑰”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玫瑰花,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的能形容玫瑰的词语(花蕾满枝、艳丽动人、十分鲜艳、蓓蕾初开、繁花似锦、红红火火、玫瑰花开、色彩鲜艳、
含苞欲放、绚丽多彩、群芳竞艳、红花似火、瑰丽多彩、灿若云霞等)。www-2-1-cnjy-com
2.教师评议并小结:玫瑰花儿以它的艳丽和鲜美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学生大生齐读课题。)
【来源:21cnj
y.co
m】
3.学生质疑课题:课题中的玫瑰为什么永远不会凋谢呢?(教师整理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解决。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认读生字,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3.多媒体投影文中词语。开火车认读生字,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生齐读。
凋谢
玫瑰
婴儿
惊讶
观赏
径直
摘下
惊讶
气愤
甚至
散步
相信
害羞
天真
颤动
牵着
养育
纯洁
善良
红艳艳
赞不绝口
4.指名多个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对的不正确的读音。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摘下了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训斥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送给了小女孩及她的母亲。)课文中把什么当成是永不凋谢的玫瑰?(小女孩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交流结果。
3.小组派代表最汇报发言,老师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教师小结,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xiè
méi
ɡuī
yīnɡ
ér
jīnɡ
yà
hónɡ
yàn
yàn
(
)
(
)(
)
(
)
(
)
ɡuān
shǎnɡ
jìnɡ
zhí
zhāi
xià
chàn
dònɡ
zàn
bù
jué
kǒu
(
)(
)(
)(
)(
)
2.形近字组词。
凋(
)
婴(
)
愤(
)
纯(
)
调(
)
樱(
)
喷(
)
吨(
)
3.指出下列甸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
(
)
(2)阳光下,荷花向岸边的我点头致意。
(
)
(3)冬天的夜,静极了,掉地上一根头发都听得见。
(
)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凋谢
玫瑰
婴儿
惊讶
红艳艳
观赏
径直
摘下
颤动
赞不绝口
2.形近字组词。
凋(凋谢)
婴(婴儿)
愤(愤怒)
纯(纯洁)
调(调查)
樱(樱桃)
喷(喷射)
吨(一吨)
3.指出下列甸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
(比喻)
(2)阳光下,荷花向岸边的我点头致意。
(拟人)
(3)冬天的夜,静极了,掉地上一根头发都听得见。
(夸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句子“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美好、善良的心灵。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21·世纪
教育网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生评议并补充。)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小组交流,圈画批注:
1.找出课文中描写玫瑰花样子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女孩摘玫瑰花原因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来。(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出处:21教育名师】
3.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奖励小女孩?用双横线标出相应的语句。(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慢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4.在文章结尾处写一写你对“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一句话的理解。(小女孩送的玫瑰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一份孝心,校长对小女孩的奖励也一样纯洁、善良。只要我们拥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就会像玫瑰一样美丽动人,永远不会枯萎,永远不会凋谢。)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小女孩摘下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些地方具体描写玫瑰花的美丽?(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
(3)指名朗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玫瑰花比作可爱的婴儿的笑脸。)有什么好处?(形象、生动地介绍玫瑰花的美丽。)
(5)学生品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指导读:读出对玫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导言:如果这些玫瑰花就在你的校园你会怎么做?(学生畅所欲言。)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句,指导学生理解“观赏”“赞不绝口”的意思。(观赏:观看欣赏。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位四五岁的小姑娘,她做了什么?(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4)理解“径直”的意思。(径直:直接。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5)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小小女孩摘花时非常从容、毫不犹豫、旁若无人。)
(6)谈话过渡:假如当时你正在观赏玫瑰花,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畅所欲言)
3.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1)指名朗读。
(2)同学们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惊讶极了、非常气愤、想上前阻拦。)
(3)校长是怎样做的?(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通过校长的动作和语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校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同学们的惊讶、气愤,读出校长的和蔼可亲。)
(6)谈话过渡:假如你现在就是书中的小女孩,你能告诉校长,你为什么要摘花吗?(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几个学生读小姑娘的话。(其他学生评议。)
(2)从小姑娘的回答里,我们看出了她为什么要摘玫瑰花?(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
(3)再读小女孩儿说的话,从中我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是个有爱心、孝敬老人、懂事的孩子)
(4)文中的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板书:(具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的女孩。)
(5)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的纯真和善良。)
(6)分角色再读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体会他们的美好心灵吧。
(7)谈话过渡:小女孩说明原因后,大家都有什么反应?(学生自由交流。)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导语: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这是校长是怎么做的?(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还奖励她。)21·cn·jy·com
(2)校长是怎么做的?(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怎么说的?(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3)你觉得校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拥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的人。)
6.理解题目,教师小结。
(1)课文题目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什么?(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
(2)教师小结:再美的玫瑰总有凋谢的一天,而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却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只要我们拥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就会像玫瑰一样美丽动人,不会凋谢,
它能把芳香永留人间。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鼓励交流:学习了课文,我们收获了很多,你想对文中的小女孩说点什么?你想对文中的校长校长的?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2.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具有美好心灵的人,这些人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别人失望沮丧时给人以鼓励,它们也具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
3.了解人物: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搜集并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作品。)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玫瑰花
(
)的花朵
(
)的心灵
(
)的玫瑰花
(
)的花朵
(
)的心灵
(
)的玫瑰花
(
)的花朵
(
)的心灵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善良
——
(
)
赞不绝口——
(
)
相信——(
)
3.句子品析间。
(1)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想一想,校长的心为什么颤动?
(2)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改变句子的说法,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盛开的玫瑰花
红艳艳的花朵
纯洁的心灵
美丽的玫瑰花
漂亮的花朵
善良的心灵
永不凋谢的玫瑰花
迷人的花朵
美好的心灵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善良
(凶恶)
赞不绝口(冷嘲热讽)
相信(怀疑)
3.句子品析间。
(1)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想一想,校长的心为什么颤动?
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校长。
(2)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改变句子的说法,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摘下了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训斥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送给了小女孩及她的母亲。
【板书设计】
小女孩摘下玫瑰花
同学们惊讶
气愤
永不凋谢的玫瑰 校长弯下腰
亲切地问
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
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
没有批评
反而奖励她21cnjy.com
【课后反思】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反思
《永不凋谢的玫瑰》是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祥和人生、热爱生命。课文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园里盛开着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摘下了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训斥她,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得知是为了给重病的奶奶看而且看后她会还回来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批评她,而是另外摘了两朵玫瑰花分别送给她和她的妈妈。2·1·c·n·j·y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一位善良、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凸现在我们面前,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也让我们难以忘怀。2-1-c-n-j-y
这篇课文优美的语言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以“交流体会”为形式,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读自悟。21教育网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播放各种各样漂亮的玫瑰花图片,把学生带进一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积累的描写玫瑰花的四字词语,激发了学生对玫瑰花的兴趣。然后出示课题,让学生质疑课题,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第二步:情感朗读,引领探讨。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描写这朵玫瑰花美丽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玫瑰花的美丽、迷人,接着创设情境:如果这些玫瑰花就在你的校园你会怎么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对玫瑰花的爱护与喜爱,并从中引出课文中的新词“赞赏”“赞不绝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21
cnjy
com
第三步:抓住词句,质疑深探。在体会小女孩子与校长美好心灵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美好感情。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自觉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点拨与引导较多,学生活动较少。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教学中要把“以读代教”落到实处,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教导学生手中,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生的主体地位。
同课异构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不凋谢的玫瑰》是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摘下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指责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奖给了小女孩及其母亲。这篇课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能感染、熏陶孩子们的心灵,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美好、善良的心灵。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长辈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www.21-cn-jy.com
重难点分析:
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一束鲜艳的玫瑰花展示在讲台上。鼓励学生看看花的样子,闻闻花的气味,然后用通顺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版权所有:21教育】
2.谈话导题:看着同学们这么喜欢玫瑰花,老师很高兴。其实,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玫瑰花,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玫瑰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认识这位小女孩。
3.教师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学生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利用工具书解决。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认读生字,相互正音,交流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3.多媒体出示文中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教师相机矫正字音。
4.多媒体出示课文中出现的新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5.利用软件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了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玫瑰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摘下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指责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奖给了小女孩及其母亲。)
四、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一)引导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试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同学们交流。
2.汇报交流,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简单问题当场解决,板书共性问题等待交流。
问题预设:小女孩摘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小女孩摘花的原因是什么?看到小女孩摘花同学们有什么表现?校长是怎么做的?校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3.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圈画批注解决留下的问题,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探究。
(二)品味语言,感悟花美。
1.多媒体出示玫瑰花图片,学生欣赏美丽的玫瑰花,感受玫瑰花的美丽。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玫瑰花美丽的句子。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最大”“从来没见过”和“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通过朗读,读出对这玫瑰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学生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玫瑰花的美丽?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利用课件总结。
(1)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2)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赞不绝口就是不停地称赞。)
(3)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5.这么美的玫瑰被小女孩摘了,在旁边观赏的同学有什么表现?(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
5.问题过渡: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明白原因,感悟心灵。
1.课件出示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
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慢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2.分角色朗读。
(1)学生自由分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生扮校长,老师演小女孩,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表情,揣摩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3)学生扮小女孩,老师演校长,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表情,揣摩校长当时的心情。
3.学生感情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对奶奶的爱,读出小女孩有一颗纯洁、善良、美好的心;引导学生读出校长对小女孩的爱,读出校长有一颗纯洁、善良、美好的心。21
cnjy
com
4.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小女孩送的玫瑰花里包含着对奶奶的美好祝愿,一份孝心。校长送给小女孩和她妈妈的玫瑰花里包含着校长对小女孩的关爱。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像芬芳的玫瑰一样美丽动人,永远不会枯萎,永远不会凋谢。)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老师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小女孩说,请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把自己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在课本空白的地方。
2.搜集爱心名言和同学互相交流。
3.让我们也行动起来,播洒爱的种子。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