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1.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21教育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
,因为
。)
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多媒体出示有关画面),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齐读课题。
2.来,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请大家一起再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21cnjy.com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
④齐读。
(2)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坐落
浓密
晨曦
掩蔽
絮语
学校
铺路
教室
顿时
春笋
红旗
茁壮
红领巾
拔地而起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再指名读。
③指名领读。
④齐读。
(3)理解词语:
①提示朗读带有“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的句子。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范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
,坐落在
。
,飘着歌声。
,荡着笑语。
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
,山里的孩子
,
。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zuò
luò
nónɡ
mì
chén
xī
yǎn
bì
xù
yǔ
(
)
(
)
(
)
(
)
(
)
xué
xiào
pū
lù
jiào
shì
dùn
shí
chūn
sǔn
(
)
(
)
(
)
(
)
(
)
hónɡ
qí
zhuó
zhuànɡ
hónɡ
lǐnɡ
jīn
bá
dì
ér
qǐ
(
)
(
)
(
)
(
)
2.形近字组词。
顿(
)
期(
)
室(
)
拔(
)
吨(
)
旗(
)
屋(
)
拨(
)
蔽(
)
茁(
)
笋(
)
岭(
)
避(
)
出(
)
群(
)
领(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
,一半在
,一半在_________
。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_________
,伸到山脚平地。
(2)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
,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_________
。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_________
……
(3)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
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
,一对对耳朵在
。顿时,
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读拼音,写词语
坐落
浓密
晨曦
掩蔽
絮语
学校
铺路
教室
顿时
春笋
红旗
茁壮
红领巾
拔地而起
2.形近字组词。
顿(停顿)
期(日期)
室(教室)
拔(拔出)
吨(一吨)
旗(红旗)
屋(房屋)
拨(拨弄)
蔽(隐蔽)
茁(茁壮)
笋(竹笋)
岭(山岭)
避(避雨)
出(出现)
群(群众)
领(带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21
cnjy
com
(2)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出处:21教育名师】
(3)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版权所有:21教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节合作朗读。
3.教师范读。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多媒体出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www.21-cn-jy.com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21
cnjy
com
1.自由朗读,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学校的位置、周围的环境等。“坐落”的意思是土地或建筑物位置,或在某处,“怀抱”一词体现了自然与学校的水乳交融。文中伸向山脚的石板路,可以想象到山村的孩子们是怎样上学、回家的,感受他们跋山涉水去求学的艰辛与坚强。)
2.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大胆想象,画出学校的简笔画。(引导学生想象画图,画出学校的方位、环境,画出学校“门前翠竹掩蔽,屋后山溪跳跃”的美丽景象。)
3.小组交流: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学校很美?(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4.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老师在学校里讲课。)
(二)多媒体出示: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1.自由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孩子们的快乐。)
2.齐读,读出快乐的气氛。
(三)多媒体出示: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2-1-c-n-j-y
1.自由朗读。
2.小组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中“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琅琅书声”表现了山里的孩子勤奋学习的情景。“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在幽静中透着孩子学习的快乐。“探求”的意思是探索寻求;“谛听”的意思是仔细地听;“絮语”的意思是连续不断地低声说话。把“同学们”比作“喜鹊”,写出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样子,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生动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孩子们上课时听讲是那样认真专心,可见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多么强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谈话过渡: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多媒体出示:
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鼓励学生自由举手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
2.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
(1)“春笋”“闪闪的红领巾”指谁?(都指山里的少先队员。)
(2)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两句的?(这两句话是全文理解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山里孩子的校园环境优美、无忧无虑地玩耍、与大自然的亲近,以及学习知识的乐趣等方面作多元理解。了解山里孩子们在这里学知识长见识,一天一个样,好比新生的竹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四)积累运用。
1.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在全班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自主朗读,练习背诵。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谈话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山里的孩子一起走进了大山里的学校,感受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让我们也投入大山的怀抱,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也来向他们介绍一美美地读课文。
2.小组交流,试着向山里的孩子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教师巡视。(对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指导其按照提示进行交流:我们的学校,坐落在
,坐落在
。蓝天下
;花坛里
;操场上
;教室里,
。当
,顿时,
。校园的小树,
,树上的鸟儿,
。)www-2-1-cnjy-com
3.鼓励学生将自己说的写下来。
4.课外阅读《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仿写词语。
例:弯弯曲曲
2.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
)的竹子
(
)的孩子
(
)的竹林
(
)的红领巾
(
)的石板路
(
)的山溪
(
)的铃声
(
)的书声
3.联系全文理解“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幸福成长。”的意思是:
4.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几个这样的句子。
例: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仿写词语。
例:弯弯曲曲
整整齐齐
三三两两
郁郁葱葱
婆婆妈妈
密密层层
花花绿绿
安安静静
嘻嘻哈哈
纷纷扬扬
风风雨雨
打打闹闹
快快乐乐
勤勤恳恳
干干净净
2.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青青)的竹子
(快乐)的孩子
(浓密)的竹林
(闪闪)的红领巾
(弯曲)的石板路
(跳动)的山溪
(清脆)的铃声
(朗朗)的书声
3.联系全文理解“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幸福成长。”的意思是:
(答案不唯一)如:校园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学习的小天地。孩子们在这里学知识长见识,一天一个样,好比新生的竹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4.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几个这样的句子。
例: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
(1)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在蓝色天幕上闪烁。
(2)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3)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板书设计】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我们的学校
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课后反思】
《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我们的学校》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课文通过对学校环境的具体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通过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多次反复指导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学校的美丽和学校生活的快乐。21·cn·jy·com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以读代教,读中感悟。如在教学第二句话“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一句时,设计了“门前,翠竹掩蔽”
与“屋后,欢跳着山溪”对比的环节。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翠竹掩蔽与山溪欢跳,对翠竹与河水进行想象。通过教师的语言渗透,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并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的读出掩蔽与欢跳两个词语。再如在教学“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一句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设身处地地去朗读、去思考,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第二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随着教学的进行巧妙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交流中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他们进行适时的补充介绍和引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教师尽可能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鼓励学生有话敢说,引导学生有话会说,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2·1·c·n·j·y
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听的习惯较差,教师要通过表扬、鼓励的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从听入手,对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注意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21·世纪
教育网
今后改进的方案:小学三年级是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延续,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识字教学中让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通过多样的识字游戏,引导学生在自由、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汉字,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自豪感与快乐感。这样做,不但能巩固认读效果,还能使学生掌握识字的技巧。【来源:21cnj
y.co
m】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