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与合作
qq:2355394557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与合作
qq:2355394557
浙江省金华市金兰合作组织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右图所示两种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都保证了最高权力的集中
B.都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C.都是我国古代基本政治制度
D.都是以血缘等级为纽带建立的
2、下列周代人物中,在周代宗法制中兼具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的是
①周武王
②周公
③孟孙氏(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大夫)
④孔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3、右图是西汉“扬州刺史”印,该官职
A.
可以世袭
B.
隶属扬州郡守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沿袭于秦朝
4、宋代中央新设一官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此官职应为
A.
三司使
B.
中书门下
C.参知政事
D.枢密使
5、右图所示秦朝疆域图中,首次纳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地区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6、三省制始创于隋朝。其中有一省的长官称为“纳言”,意为对政令进行建言。根据职能,此部门应为
A.
中书省
B.
行中书省
C.
尚书省
D.
门下省
7、元代学者赵天麟评论行省制说:“今立行省于外,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根据所学知识,空格处应填入最恰当的选项是
A.
维持错综
B.
上权下移
C.
一人总领
D.
专职监察
8、“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宦官)。”这一现象导致了
A.
宰相制度被废除
B.
明代政治黑暗
C.
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D.
内阁地位和权势提高
9、中国近代一条约规定:“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下列选项所示条款与上文出自同一条约的是
A.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B.
俾……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C.
应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一体均沾。
10、关于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影响表述不确切的是
A.
严重破坏了我国的主权完整
B.
加剧了我国的社会矛盾
C.
激发了仁人志士探索民族解放之路
D.
使我国的民主革命陷入低潮
11、右图是我国近代著名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登载的“大帅誓师”,描绘了刘永福率黑旗军抗击外敌入侵的誓师大会的场面。该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黄海海战期间
C.甲午战争结束后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2、下列甲午海战中的历史人物、身份、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
刘步蟾
北洋舰队提督
受重伤仍在甲板激励将士作战
B
叶祖圭
“靖远”号管带
在旗舰桅楼被击毁后果断代替旗舰集队与日舰作战
C
邓世昌
“经远”号管带
在所辖舰只被鱼雷击中下沉的情况下继续带领官兵向敌舰开炮
D
林永升
“致远”号管带
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撞向敌舰,不幸被鱼雷击中与舰同沉
13、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时宣誓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袁世凯举行就职仪式的地点在南京
B.
此誓言发表时孙中山已经解除了临时大总统职务
C.
文中的“宪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D.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一职得自全国大选
14、1916年孙中山在海宁观潮后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当时认为中国要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A.
瓦解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
B.
改组国民党,发起国民大革命
C.
向苏联学习,走十月革命道路
D.
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15、五四运动之所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这次运动
B.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C.
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D.
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16、“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据此判断此文件为
A.
中共一大纲领
B.
中共二大纲领
C.
国民党一大宣言
D.
中共的抗日宣言
17、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
。这次决议是为了纪念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1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期间的有
①遵义会议
②会宁会师
③四渡赤水
④发表八一宣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近代有一著名电文(片断):“惊传蒋氏被幽,事出意外。然此实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张杨均贵党中央委员,且属‘剿共’军领袖,然亦坚请停止‘剿共’,一致抗日;观其宣布之八项主张,实为全国人民之所言,厉行不暇,何可厚非。”根据内容判断,此电文应为
A.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对全国人民发表的通电
B.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对国民政府的通电
C.
西安事变后中共对国民政府的通电
D.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对全国人民发表的通电
20、抗战时期,随着国土沦陷,东部高校纷纷内迁。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清华大学内迁的路线图最为符合史实可能性的是
A.
北平—长沙—昆明
B.
北平—沈阳—吉林
C.
北平—上海—广州
D.
北平—南京—武汉
21、学校里要安排纪念抗战图片展,下列素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22、如果要为下图所示的历史著作目录配一幅形势图,下列选项最合适的是
23、右图所示纪念章可作为研究下列哪一段历史的史料
A.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
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斗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
24、“双方动员兵力之多、战役持续时间之长、作战地域之广、战斗程度之激烈、均为国共战史上所仅见。”属于文中所说“战役”的是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
④百团大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5、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的建立,我国
A.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召开了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6、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组织基础和政治基础的是
A.
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开国大典
27、“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破坏体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复存在
④建立了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8、1982年宪法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
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C.
规定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29、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届人大的召开
C.
“文革”的结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政治建设的鲜明特色是
A.
建立起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构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实现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1、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与邓小平举行会谈。会谈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有
①规划“以主权换治权”方案的路线图
②如何保证香港回归后的稳定
③英国军队撤出香港的问题
④就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咨询英方意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2、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从大陆政府提出“三通”建议,到“三通”成为现实,经过了
A.
约10年
B.
约25年
C.
约30年
D.
约40年
3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3月5日的最新对台讲话中强调:“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九二共识”之所以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因为两岸双方均确认了
A.
“和平统一”的原则
B.
“一国两制”的原则
C.
“互不干涉”的原则
D.
“一个中国”的原则
34、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外长说:“中国代表团带着协商和和解的精神第一次参加这个国际会议。我们今天提出的最后一个建议被拒绝了,不能不表示最大的遗憾。这使我们大家都了解到美国代表如何阻挠日内瓦会议并阻止达成即使是最低限度的、最具和解性的建议。”这次会议上未能达成的和平建议是关于下列哪个地区的
A.
朝鲜半岛
B.
印度支那
C.
非洲
D.
东南亚
35、我国的一个重要城市,既是近代最早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起点,还见证了中美关系史上的转折,这个城市是
A.
北京
B.上海
C.
武汉
D.
广州
36、右图是1965年我国发行的“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系列纪念邮票中的一张。主图是两位中日男青年,携手并肩,高呼口号“中日两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根据信息可知
A.
《中日联合声明》促进了两国政府交流
B.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影响了两国关系
C.
中日建交前民间交往已经有所发展
D.
中日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
37、之所以说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主要是因为该组织
A.
由成员国共同保障地区安全,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B.
由大国始创,大小国共同参加,成员国承担强制性义务
C.
奉行结伴又结盟的宗旨,对外奉行集体一致的原则
D.
成员国众多,涵盖了当今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
38、梭伦改革时期的第四等级公民
A.
虽然经济地位低下,但能通过参政获得津贴
B.
可以要求陪审法庭受理自己的投诉
C.
不能参加公民大会也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D.
因是外邦人转化过来所以政治地位低下
39、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开创了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
A.
低等级公民已经不复存在
B.
所有居民都能参加公民大会
C.
任何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首席将军
D.
“五百人会议”兼具政府职能
40、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介绍了罗马的一种交易形式:“不少于五个成年罗马市民作证人,另外有一名同样身份的人手持一把铜秤,他被称为司秤。买主手持铜块说:‘我根据罗马法说此人是我的,我用这块铜和铜秤将他买下。’然后他用铜敲秤,并将铜块交给买主,好似支付价金。”这种交易形式
①体现了罗马公民法的特征
②体现了罗马法已经高度成熟
③体现了罗马法具有重视法律程序的特点
④体现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重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此部分共两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10分)历史遗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故宫军机处旧址
材料二:湖北军政府旧址
材料三:南京总统府旧址
材料四: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摘编自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旧址设立于清代哪一皇帝秉政时期?该机构地处内廷,体现了政治决策的什么特点?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影响?(3分)
(2)材料二所示旧址是我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该事件对我国近代的政治体制有何主要影响?(3分)
(3)材料三所示旧址中有个铜制的日历,时间定格在民国38年4月23日,有何历史涵义?(1分)
(4)材料四中省略号部分应该填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近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主要趋势?(3分)
42.
(10分)国际法是协调国际关系的重要依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①尊重基本人权……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1955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新的法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人能够制定出该法律的原因。体现了罗马人的什么精神?(5分)
(2)材料二是一次著名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宣言。根据材料指出该宣言的内容受到了我国哪一外交方针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宣言得以成功发表的原因及此次会议取得的主要成果。(5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A
D
D
A
B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D
B
A
C
B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A
D
B
C
A
D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D
A
B
C
A
B
D
D
二、非选择题(此部分共两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1)
雍正时期。(1分)
特点:政治决策的封闭性大大加强。(1分)
影响: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到了顶峰。(或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1分)
(2)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1分)
影响:加速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或“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建立。”)(2分)
(3)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1分)
(4)近代中国社会性质。(1分)
对内实现政治民主,对外实现民族独立。(2分)
42.(1)万民法。(1分)
原因:①自然法思想的影响。②疆域的扩大和商业的发展。③吸收其他民族的法律成果。(3分)
精神:理性、务实、包容、创新。(2分,言之有理,每点1分)
(2)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历史背景:①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②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2分)
成果:出现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反殖的局面,形成了“万隆精神”。
(2分)
第1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11题图
③李宗仁在台儿庄
④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②张自忠公祭大会
①卢沟桥抗战
A
B
D
C
第23题图
第36题图
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海南
名校投稿与合作
qq:2355394557
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海南
名校投稿与合作
qq:235539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