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8 17:3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阿里山纪行》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读成诵,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重点难点]
重点:1.
熟读成诵,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难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创设情境:课件展示主题画面“闲人 闲情”(配乐:《春江花月夜》琵琶古曲)[课前三分钟]
一、情境导入。
在这流水般的古韵中,让我们一起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眼睛,走进空灵的、亦真亦幻的春江花月夜,等大家再度睁开眼睛时,老师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将大家带到另外一个地方(粘贴水粉画《月下松柏图》于黑板)好,请大家睁开眼睛,我们看到一个夜深人静的庭院,院中皓月当空,竹柏摇曳,一切像笼着轻纱的梦,若隐若现。老师有感于这种美妙,给这幅水粉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下松柏图》。大家的心中是否也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把这种美妙的感月情怀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哪位同学试试看,可以用我们曾经学过的诗句,也可以用自己散文诗般的语21教育网
言,当然还可以轻轻吟唱几句……生:“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水调歌头》…

真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真是多才多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呀!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幅《月下竹柏图》画的是何夜的月?何处的竹柏吗?(想——)好,现在就请大家把教材翻到P127,跟着苏轼一【出处:21教育名师】
起,到湖北黄州的承天寺夜游一番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①这仅有84个字的美文,老师非常喜欢,本想借这个机会朗诵给大家,但因老师今天噪子不好,就把老师事先录好的朗诵送给大家和在坐的每一位老师。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听准字音和21
cnjy
com
节奏停顿的处理,在书上做好标记。(师情景朗诵课文)
②过渡:听准注音、节奏了吗?(师巡视)我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很多同学都在书上作好了标记,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好,下面就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③好,哪位同学试试,只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停顿就可以了。
(学生指名读课文后,同学就字音、节奏等方面进行点评)
2.自主合作,梳理课文。
过渡:同学读得很流畅,字音节奏处理得都很到位,只是缺少那么一点情韵。要想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就得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那就得理解文章的内容。好,下面请大家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借助手头的资料,自主地学习课文,把你认为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字音或不能理解透彻的字、词、句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出来,在组内交流、解决,组内不www.21-cn-jy.com
能解决的过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组内交流,自主学习)(全班交流,课件展示)
①寝qǐn 藻荇zǎo
xìng 竹柏bǎi 遂suì

③念:想,思考。


⑥相与:共同,一起。


⑨耳:罢了
⑩庭下如积水空明。
译:月色如同积水一样,自上而下注满庭院,清澈透明。
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只不过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很少罢了)
三、品味闲景。
1.过渡:孔子云,“温故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新”,我们刚才在温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又积累了新的文言词汇。其实,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不断地积累,触类旁通,才能产生语感,领悟古韵。好,我们扫除了文字障碍,我们再回到黑板上的这幅《月下松柏图》。请同桌交流一下:这84个字的美21·世纪
教育网
文当中,哪些文字最能形象地描绘出这幅图的风情呢?我想请一位同学能用文中的原文到
黑板上来给这幅《月下松柏图》简单地作个图注。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板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过渡:师总结图注设计后:这样独具匠心的图注与这幅如笼轻纱的水粉画真可谓是“珠联璧合”。现在老师将这图注略微作了改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何种表述更好?为什么?【来源:21cnj
y.co
m】
(组内交流讨论)
——原文运用隐喻先声夺人,将主语“月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隐去,给读者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从而产生一种水月莫辨、亦真亦幻的美感。而添上主语后,则没有这种效果。
——正当我们如痴如醉地享受这种亦真亦幻的美景,细细体味分辨究竟是水还是月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进一步生发奇想,又将庭院中竹柏摇曳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交横,更让读者沉醉、痴迷于这浪漫、空灵的世界,不愿醒来。就在这时,作者却轻轻一点“盖竹柏影也”,使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回到现实,原来这月光如水,竹柏似草哪。改过后的句21
cnjy
com
子太过直白,没有这种美的效果。
3.小结过渡:这几句美语,没有写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作者巧妙运用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月光如水、皎洁、空灵的月夜图(指黑板上的水粉图)。“积水空明”给人一池春水的静谧之美,而“藻荇交横”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显其静,创设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那么,哪位同学能合上
书本,把这16个字背诵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这16个字呢?
——月色如同积水一样,自上而下注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
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把握闲事。
过渡:这的确是一幅令人惬意、舒适的悠闲之景(板书:闲景)。唐代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宋八大家的文学观点承袭了这一点,创作上都反对骈文,讲究务实。即创作要紧贴生活,反映时事。那作为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创作这篇散文的时候,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情呢?哪位同学能用叙述的语言给大家概括一下?(注意记叙的几
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宽衣就寝,为入户的月色所吸引而走出户外。又因如此良辰美景,却形单影只,又驱使他到承天寺找与他同病相怜的好友张怀民。于是两人一起
在承天寺的庭院中散步,欣赏到了如此美景。
五、理解闲人。
1.过渡:介绍得很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了,这的确是一件很自然、很悠闲的事情(板书:闲事)。这等闲事还妙在东坡与同病相怜的好友张怀民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须预约,无须解释,月色如水,相视而笑,自然而然就相与步于中庭,自然www-2-1-cnjy-com
而然就领悟到这绝美之月色了。那为什么只有他们才能读懂这清幽淡雅、宁静悠闲的绝妙美景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到答案?【版权所有:21教育】
——“何夜无月,无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因为他们是闲人。
2.那什么叫“闲人”呢?《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解释“闲人”:①没有事情要做的人。例:现在正是农忙季节,村里一个闲人也没有;②与事无关的人。例:闲人免进。那我们文中的“闲
人”指什么呢?
——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不汲汲:不急切地追求,即淡泊名利)
我们把这三个解释联系起来,不难理解:正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轼他没有事情要做,才能从容流连于光景,而与名利(事情)无关,与世无争哪。你能从文中能找到东坡没有事情要做的证据吗?(“解衣欲睡”)又流连于什么光景?(“月色入户”)正是受到月光的吸引,才雅致大增,“欣然起行”。
3.背景介绍。
过渡:大家知道苏轼为什么会无事可做吗?这就要我们来追溯东坡的一段经历了。21世纪教育网
苏轼21岁时以一篇《刑赏忠
( http: / / www.21cnjy.com )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35岁,因上书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调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湖州太守。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播放卡通短片“乌台诗案”),因此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东坡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21cnjy.com
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板书:闲人)
六、领悟闲情。
过渡:而张怀民也是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他有着相似生活经历的患难之人。这两位闲人相与步于中庭,看到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这样一种月光如水,皎洁空灵的透明世界。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从东坡笔下的这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的景语中读懂他的情语吗?
请大家自由地放声地朗诵课文,读完后与同桌一起找一找,看看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字、词、句
中,品读出东坡怎样的情感信息?
欣然——赏月的欣喜;
念无与乐者——贬谪的悲凉、孤寂,辜负良辰美景的遗憾;
亦——孤寂、遗憾的心情得到了宽慰;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以“闲人”自居,显示出随缘自适、自宽自慰,自我排遣的达观;
——以“闲人”自傲,流露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的谴责和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还
有贬谪的悲凉,与好友赏月的闲适……
师总结:是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生发感叹。闲人多不多哪?(不多)人都到哪里去了呢?都追名逐利去了。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进了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有闲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呢?所以这淡淡的一句中,既以“闲人”自居,显示出随缘自适、自宽自慰,自我排遣的达观,也以“闲人”自傲,流露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的谴责和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还有贬谪的悲凉,与好友赏月的闲适等特殊心境,如果问大家,作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把这些特殊的心境归结到一个字上,应该是哪个字?(闲)一种闲适的心境。(板书:闲情)
七、情感延伸。
我们说苏轼一生都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不随波逐流,为此,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难得的是他始终能随缘自适、自得其乐。请同学们看课前发给大家的拓展2-1-c-n-j-y
练习第2题(出示课件)
贬官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他品尝着鲜嫩的荔枝,欣然写下“日啖荔枝三面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句中,你看到了一个具有怎样心境的苏轼?(豁达乐观、笑对人生)
当然,苏轼的作品风格多样,其它作品中也反映苏轼的另类风情,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完成拓展
练习,进一步地去了解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21世纪教育网
八、美文回味。
过渡:这篇《记承天寺夜游》除了有这种豁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的心胸,情绪也要轻松得多,闲适得多。在月色入户的夜晚,他的欣然之乐促使他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同乐,但又不张扬两人同乐的状态,仅仅写了两人步于庭院所见到的景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就这一句,就描绘出一幅清新秀美的月下松柏图(指黑板的水粉画)。这对步月的幽人不就是悠游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于“积水空明”中,自由自在的鱼儿吗?(贴两个古人画于黑板)
1.(指板书:闲人、闲事、闲景、闲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这样两位境遇相似的闲人,做着赏月的闲事,描绘清幽的闲景,抒发着闲适的心境,这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板书:美)人、事、景、情就构成了一般游记散文的基本要素,一个“闲”就成了这篇美文的文眼。这样的美文,我们不当21世纪教育网
场把它背诵出来,又怎能罢休呢?就请大家自由地放声背诵课文吧。
2.学生试背(要求声情并茂)同学点评,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大家韵味十足地背诵,老师不禁也想试一试了。我们大家合作背一回吧。男同学感情直白些,就背第一段叙述部分,女同学感情细腻些,就来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背诵第二段描写的句子。老师呢,就背第三段抒情式议论的部分吧。
九、结语
过渡:老师刚才在背最后一句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东坡看着这美景感慨到:“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即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下雨的夜晚就没有月光哪,就在我们盐城也不常见到竹柏呀?这与事实不符嘛。会是东坡的一个败笔吗?哪位同学来理解一2·1·c·n·j·y
下?
——月光、竹柏并不是实指,而是一种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以月光竹柏来代美景。这就明白了,即:美时时有,处处有,正像雕刻大师罗丹所说的那样:“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才能欣赏到无处不在的美呢?东坡告诉我们: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即:只有闲人才能欣赏到无处不在的美。怎样才能成为闲人呢?苏轼有没有告诉我们方法?没有?
我们从他的景语里找答案:积水空明——心如止水,心无杂念。
我们说,在苏轼生活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只能做一个闲人。而生活在我们当今这样的社会中,你们能做闲人吗?希望同学们课后去深思这个问题。但东坡豁达的心境,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是令我们赞赏的。让我们坚韧地对待荆棘,勇敢地迎接挑战,洒脱地面对人生,用闲适的心
情去发现生活的美,发现自然的美,创造诗意的人生吧!
十、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打开这幅图,看图抒情,写一段话。教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