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2.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燃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C.燃烧需要氧气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3.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浇灭
C.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7.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21·cn·jy·com
9.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www.21-cn-jy.com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21·世纪*教育网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10.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____,包括事例(2)____ (填序号).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
【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21cnjy.com
2.【答案】D
【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支持,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火要虚”的含义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D2·1·c·n·j·y
3.【答案】D
【解析】热值和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发生改变故A、B不正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固定,这样的改变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正确;“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使煤 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答案】D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答案】D
【解析】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降温和隔绝氧气,但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答案】D
【解析】A、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该做法错误。
B、电器着火,干粉灭火器灭火,故该做法错误。
C、液化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故该做法错误。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生成的有毒的气体受热密度变小,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该做法正确。21教育网
7.【答案】D
【解析】A、蜡烛就是可燃物,故说法错误;
B、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故说法错误;
C、纸盒中的气体也是空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纸盒外的一样,故说法错误;
D、从纸盒小洞中喷出的气流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所以蜡烛熄灭,故说法正确。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木头与钻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木头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解析】“取火”就是让易燃物燃烧,而燃烧必须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故“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9.【答案】(1)可燃物
(2)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A
(4)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到着火点以下
10.【答案】隔绝氧气,②③④
【解析】关闭液化气阀门和森林着火砍树木都是移走了可燃物;锅盖、灯帽盖都是隔绝了氧气;水警惕性吸热起到降温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完成一系列促 进燃烧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21cnjy.com
【教学重点】
(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
(1)实验方案的设计
【课前准备】
多媒体、实验所需要的器具,学生可能会选用的器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那些茹毛饮血的祖先用笨拙的双手,把一块块兽肉烤出第一缕香烟时,火成了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再也无法与之分开。www.21-cn-jy.com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二、新课学习
探究燃烧的条件
明确任务
1. 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
般思路。
做好准备
本次实验对学习第六单元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之前请你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回顾有关知识和经验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有可燃的物质,要有氧气,温度达到一定程度]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
[土埋、吹灭、浇水、封闭等]
怎样才能使炉火烧得更旺?
[通风、粉碎、架空等]
2. 确定本次实验你想解决的问题
你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还可以重复或改进下面3个实验。
3. 准备好实验用品
木条、A4纸、秒表、酒精灯、火柴、试纸、烧杯、坩埚钳、钢丝棉、酒精、一瓶氧气。
友情提示
任何点燃操作和燃烧过程都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带来危险,在动手操作前务必思考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防范意外的发生。2·1·c·n·j·y
动手实验:
1. 分别尝试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
取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酒精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取另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水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也尝试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操作 现象 结论
点燃浸过酒精的木条 木条燃烧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酒精是可燃物
点燃浸过水的木条 木条未燃烧
结论: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
(1)你认为上述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什么?该实验能否达到这一探究目的?
[是否可燃,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时间的掌控要好]
(2)你有自己的实验方案吗?你的方案与本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可以用同大小的石块与煤块进行点燃对比探究。此方案对时间要求不高,排除了时间长木条燃烧的可能。]
2.“纸船烧水”
取一张A4纸,裁成两半,折成两只同样的纸船。将一只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记录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21·世纪*教育网
向另一只纸船中小心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记录该纸船从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
注意:
1.在操作时,纸船可以用手扶着
2.水不要加的太多,只要能浸湿船底即可。
3.纸船燃烧后,立即将纸船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参考视频:纸盒烧水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纸船 纸船很快燃烧 水使纸船的温度降低了
加热盛有水的纸船 很长时间才能部分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使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
上述实验能否证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你有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吗?
[可以]
[优化方案:如图,烧杯中放80℃热水,两个试管中分别入白磷和红磷,按图组装,观察现象
红磷不燃烧,白磷可燃烧]
同学们也可用其它方案。
3. 分别尝试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
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将钢丝棉迅速插入氧气中(瓶底需盛水或铺沙子),观察现象。21·cn·jy·com
注意:
实验要成功关键要做到两点:
1.集气瓶底要预先盛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止瓶底炸裂。
2.火柴即将熄灭时再将其迅速的伸入集气瓶中,且不能触及集气瓶内壁。
操作 现象 结论
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钢丝棉,然后迅速插入氧气瓶中 钢丝棉在空气中灼烧变红热 钢丝棉燃烧需要纯净的氧气
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对燃烧条件有哪些新的理解?
[是否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发生燃烧。]
我们试卷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变化。
如图:钢丝棉在空气中燃烧时,由于氮分子比氧分子要多,所以氧分子与铁原子的相遇机会就少,就很难发生化学反应,当钢丝棉在氧气中燃烧时,铁原子只与氧分子接触,就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反思交流:
1. 通过本次实验,你对燃烧条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改变氧气的浓度,也可以促进或抑制燃烧。改变反应物的浓度,也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 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结论的科学性?
[控制实验变量,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3. 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
[用嘴吹灭,用水浇来,用烧杯扣灭
降低温度,降低温度,隔绝空气或氧气]
拓展实验:用杯子罩燃烧的蜡烛
操作 现象 结论
点燃两支同样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玻璃杯 罩上玻璃杯的蜡烛很快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
拓展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同学们可以亲自探究。
参考视频:烧不坏的手帕
结论:燃烧时的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结: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3.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同理,灭火的原理有: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堂练习:
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D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使火焰朝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B )
A.氧气不足
B.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
C.没有和空气充分接触
D.火柴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太高
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B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板书设计】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1.物质具有可燃性 → 1.隔离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 2.隔绝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 (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
【作业布置】
1. 从生活中寻找能让可燃物更好燃烧的方法
2. 从生活中找到其它的灭火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
【教学反思】
在学生独立探究前,考虑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是很明确,因此,我以选择木条和石块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借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的过程:设计方案、控制好变量进行实验、依据现象获得结论。在共同完成的这一探究的引领下,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实验,从学生交流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确实有所收获:既体会到了探究过程和乐趣,也能通过探究明确控制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还可感受到小组互助合作、集思广益的好处。21教育网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出燃烧需要的条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体会控制条件对于控制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基于以上考虑,我通过油锅起火这一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猜想,进而自己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体会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并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实验方案。通过分析铁丝在不同浓度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认识到改变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机会,可以促进或抑制燃烧,体会改变反应物浓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进而感受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整节课就是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燃烧需要的条件,并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
鲁教版 九年级全册
探究燃烧的条件
导入新课
自那些茹毛饮血的祖先用笨拙的双手,把一块块兽肉烤出第一缕香烟时,火成了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再也无法与之分开。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新课学习
明确任务
探究燃烧的条件
1. 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思路。
新课学习
做好准备
1. 回顾有关知识和经验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怎样才能使炉火烧得更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
需要有可燃的物质,要有氧气,温度达到一定程度
土埋、吹灭、浇水、封闭等
通风、粉碎、架空等
新课学习
2. 确定本次实验你想解决的问题
你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还可以重复或改进下面3个实验。
3. 准备好实验用品
木条、A4纸、秒表、酒精灯、火柴、试纸、烧杯、坩埚钳、钢丝棉、酒精、一瓶氧气。
新课学习
友情提示
任何点燃操作和燃烧过程都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带来危险,在动手操作前务必思考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防范意外的发生。
动手实验
1. 分别尝试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
取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酒精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取另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水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也尝试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新课学习
结论: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
操作 现象 结论
点燃浸过酒精的木条
点燃浸过水的木条 木条未燃烧
木条燃烧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酒精是可燃物
新课学习
(2)你有自己的实验方案吗?你的方案与本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1)你认为上述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什么?该实验能否达到这一探究目的?
是否可燃,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时间的掌控要好
可以用同大小的石块与煤块进行点燃对比探究。
此方案对时间要求不高,排除了时间长木条燃烧的可能。
动手实验
2.“纸船烧水”
取一张A4纸,裁成两半,折成两只同样的纸船。将一只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记录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
向另一只纸船中小心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记录该纸船从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
1.在操作时,纸船可以用手扶着
2.水不要加的太多,只要能浸湿船底即可。
3.纸船燃烧后,立即将纸船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新课学习
参考视频
纸盒烧水
新课学习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纸船
加热盛有水的纸船 结论:燃烧需要使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
很长时间才能部分燃烧
纸船很快燃烧
水使纸船的温度降低了
新课学习
上述实验能否证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
着火点?你有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吗?
可以
方案:如图,烧杯中放80℃热水,两个试管中分别入白磷和红磷,按图组装,观察现象
红磷不燃烧,白磷可燃烧
动手实验
3. 分别尝试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
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将钢丝棉迅速插入氧气中(瓶底需盛水或铺沙子),观察现象。
实验要成功关键要做到两点:
1.集气瓶底要预先盛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止瓶底炸裂。
2.火柴即将熄灭时再将其迅速的伸入集气瓶中,且不能触及集气瓶内壁。
新课学习
操作 现象 结论
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钢丝棉,然后迅速插入氧气瓶中
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钢丝棉燃烧需要纯净的氧气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对燃烧条件有哪些新的理解?
钢丝棉在空气中灼烧变红热
是否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发生燃烧。
新课学习
氧分子
氮分子
铁原子
钢丝棉在空气中燃烧
钢丝棉在氧气中燃烧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变化
氧分子
铁原子
反思交流
3. 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
1. 通过本次实验,你对燃烧条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结论的科学性?
改变氧气的浓度,也可以促进或抑制燃烧。改变反应物的浓度,也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控制实验变量,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降低温度,降低温度,隔绝空气或氧气
用嘴吹灭,用水浇来,用烧杯扣灭
拓展实验
熄灭了
操作 现象 结论
点燃两支同样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玻璃杯
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
罩上玻璃杯的蜡烛很快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
拓展实验
烧不坏的手帕
结论:燃烧时的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总结
1.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2. 可燃物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3. 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堂练习
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使火焰朝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
A.氧气不足
B.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
C.没有和空气充分接触
D.火柴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太高
D
B
课堂练习
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B
A
课堂小结
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本节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作业布置
从生活中找到其它的灭火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
从生活中寻找能让可燃物更好燃烧的方法
1
2
板书设计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