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语言连贯+语言应用+诗歌鉴赏
分值:23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1.在文中的①②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是到断桥去寻残雪的,可寻到的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地的泥泞。然而我敏感的心却突然震颤,仿佛感觉到背后有轻盈的脚步在向我走来。像是初恋的情人,总是悄然而至,在我等待得不耐烦之时,____①____。感觉并没有骗我,在我的背后,____②____。
A.①突然如一阵轻风似的出现在我背后,给我以意外的惊喜
②在鲜为人至的几块山石的缝隙间,立着一树灿然欲笑的玉兰花
B.①突然如一阵轻风似的出现在我背后,给我以意外的惊喜
②立着一树灿然欲笑的玉兰花,在鲜为人至的几块山石的缝隙间
C.①给我以意外的惊喜,突然如一阵轻风似的出现在我背后
②在鲜为人至的几块山石的缝隙间,立着一树灿然欲笑的玉兰花
D.①给我以意外的惊喜,突然如一阵轻风似的出现在我背后
②立着一树灿然欲笑的玉兰花,在鲜为人至的几块山石的缝隙间
解析:既要考虑句式,更要注意语意的连贯,第一空强调的是“意外的惊喜”,所以选“突然……”;第二空承接前句“在……”,应该选“在鲜为……”。
答案: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话的立足点是占有,所以才会有____①____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____②____,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是可以反其意而说的: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____③__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瞻前顾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处,根据前面的“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及后面“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可知,该处应该填“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等相关内容;②处,根据后面“我们是可以反其意而说的”“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及前面的“立足点是占有”可知,此处可以从“创造”的角度来说;③处,根据前面“寻求和创造”及“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可知,此处可填“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等内容。
答案:①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 ②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 ③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3.仿照示例,就“考碗族”和“奈特尔家庭”两种职场现象,做劝勉或者警醒式点评。(每则不超过40字)(6分)
[示例]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或者写字漂亮或者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现象
考碗族: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奈特尔家庭:专心于事业,收入丰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职场家庭。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类试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注意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示例,将其点评的角度作为参考。通过分析题中对“考碗族”和“奈特尔家庭”概念的解释,深入认识这两种职场现象,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注意点评时可劝勉,可警醒。
答案:(考碗族)对自己职场的规划可以多种多样,各行各业都有“金饭碗”
(奈特尔家庭)事业不是生活的唯一,感受生活,享受亲情,人生会更美好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4~5题。(8分)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其一)
苏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4.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诗歌的手法,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描述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答案: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傍晚大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上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
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
答案:天气严寒,诗人远离朋友,漂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孤独无依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咸阳百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试题(理科)
命题人:薛金盼
审题人:杜红月
班级:
姓名:
选择题(25×2=50分)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3.建立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长远大计,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与此相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
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5.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6.“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7.“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是
A发明本心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即理也
8.程朱理学最终被统治者确定为官学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B有利于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C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
D理学大师的积极宣传和推动
9.李贽赞扬自由恋爱,提倡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赞扬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这些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道貌岸然的“道学”先生
B主张男女平等
C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予以否定
D同情农民起义军
1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上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11.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2.2010年时郑和首次下西洋605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郑和下西洋使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是
A指南针的应用
B造纸术的应用
C火药的应用
D活字印刷术的应用
13.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②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③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④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⑤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
⑥成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
A
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14.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15.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
B戏曲表演
C书法艺术
D舞蹈艺术
16.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C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D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17.《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对研究西周社会状况最具史料价值的部分是
A风
B雅
C颂
D风雅
18.“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纪念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柳永
B苏轼
C辛弃疾
D李清照
19.明清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其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扩大③印刷术的完善
④小说表现手法丰富
⑤社会民众文化水平提高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
20.在明清小说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必然衰亡历史趋势的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21.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
2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与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
A.马克思主义
B.三权分立
C.社会进化论
D.中体西用说
23.陈独秀说:“儒者三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
B.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
24.李大钊先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主张或历史活动包括( )。
①曾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②在北大开设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主张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④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 )。
①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
②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演讲宣传
③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 ④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论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班级:
姓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题(50分)
(28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4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5分)
27.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两位应排在前面 为什么 (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有何影响 (8分)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特点如何 (4分)(二)成语+病句+语言连贯
分值:15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________的活的史书。
(2)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________。
(3)试想一下,如果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云拜访王林的一张照片,使王林重回公众视野,那么,会不会有《新京报》的记者去采访,以及引发接下来令人________的问题呢?
A.触手可及 水到渠成 眼花缭乱
B.唾手可得 水到渠成 眼花缭乱
C.触手可及 一以贯之 目不暇接
D.唾手可得 一以贯之 目不暇接
解析:①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此处应用“触手可及”。②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串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串于始终。此处应用“一以贯之”。③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此处应用“目不暇接”。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3月15日开始施行的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身事外,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B.马尔克斯善于把现实主义场面与完全虚构的情境并置共存,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反映和表现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C.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山东省著名景点——东岳泰山将迎来旅游高峰,有关人士说,泰安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D.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进行双人滑短节目表演,中国选手彭程、张昊两人的表演犹如冰上芭蕾,真可谓天作之合。
解析: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此处不合句意,应改为“置之不理”。C项,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此处感彩不当。D项,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多用作新婚的颂词。此处为用错对象。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补出主语“归纳中心思想”。B项,成分赘余,“可说”和“堪称”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只保留其中一个即可。C项,不合逻辑,“老年职工”和“须眉”对应不当,“须眉”指“男子”,一般说“巾帼不让须眉”,而此题强调的是老年职工和年轻职工互不相让。可改为“老年职工更是精神焕发”。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在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删掉“看能否”。B项,结构混乱,“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的主语为“荷兰”,“逐渐流入……仍有不少收藏”的主语是“马剑银币”,暗换主语,可把“铸制”删去。C项,句式杂糅,可将“使”改为“给”,或者把“造成”改为“招致”。
答案:D
5.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句子序号,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有些人吃着碗里圆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溜的东西,往往陷在“元宵”或“汤圆”分不清的困惑里。其实,________;________。当然,最本质的区别是制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好的汤圆是很难通过工业化生产出来的。
①单看个头,元宵比较大,汤圆则比较小
②元宵是“滚”出来的,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沾水后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边滚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大小即可
③就是说,把糯米泡水后,连水带米一起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
④除了名称上有区别,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
⑤汤圆是“包(抱)”出来的,其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
⑥但汤圆用的是糯米粉,最好用“水磨粉”
A.②⑤④①⑥③ B.④①②⑤⑥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①②⑤③⑥
解析:本段介绍“元宵”和“汤
( http: / / www.21cnjy.com )圆”的区别,首句为④句,然后①句,讲二者外在的区别。②⑤两句讲制作方法,顺序与前文“元宵”“汤圆”相呼应。⑥句承接⑤句,解析包汤圆与包饺子的不同,③句是对⑥句的解说。
答案:B(二十八)语言连贯+诗歌鉴赏+名句默写+文言文化知识
分值:20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我成长的乡间,几乎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它的种子早已填满了大地之腹,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最佳时间里萌芽破土而出。
①苦艾在乡间几乎被人们视而不见,或者见了之后,时常嫌其与庄稼、蔬菜争抢肥力和空间,便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
②但苦艾并不因此而在乡村显得珍贵起来,更多的时候,它和乡间农人一样,显得普通而卑微
③可以说,在乡间苦艾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是闲置的土地,它就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挤占
④无论在田边、地头、路旁和屋舍周遭,都有苦艾繁茂生长的影子
⑤不过,对于苦艾来说,你任其生长也好,你限制其生长也罢,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即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
⑥苦艾与人的亲和力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彰显
A.②③④①⑤⑥ B.⑥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③⑥①⑤
D.④③②⑥①⑤
解析:②句紧承原文起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乎人人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转折并引起④③两句,根据文段空处第四句的句号以及⑤句“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和原文后面的承接关系,将⑥放在①前。
答案:C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3题。(8分)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 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2.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旅雁的形象可以从“风雨群相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饥渴辛勤两翅垂”、“云海茫茫无处归”“哀鸣急”等语句中分析得出。词中的旅雁,其实就是流离失所的南宋百姓,旅雁南飞的画面,就是百姓南渡的画面。
答案: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
( http: / / www.21cnjy.com )惘,凄苦哀鸣。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意思对即可)
3.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抓住旅雁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作者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和对国家破亡的哀痛之情。意思对即可。
答案: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作者借南飞的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人们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对人生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如弘治,是中国明朝第十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B.疏,又称“奏议”或“奏章”,是臣子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的统称。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古代,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丧。即丁忧期间,不能为官。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奖意味的称号。
解析:“带有褒奖意味”错,谥号有褒也有贬。
答案:D(八)语言连贯+语言应用+诗歌鉴赏
分值:22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1.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于是贾赦贾政等在前导引,又是两个老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秉着两把羊角手罩,鸳鸯、琥珀、尤氏等贴身搀扶,________,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
A.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
B.至山之峰脊上,不过百余步,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
C.不过百余步,从下逶迤而上,邢夫人等在后围随,至山之峰脊上
D.从下逶迤而上,邢夫人等在后围随,至山之峰脊上,不过百余步
解析:从前面的文字,贾赦
( http: / / www.21cnjy.com )贾政等导引,鸳鸯琥珀等搀扶,即可知首句应该是“邢夫人等在后围随”。再者,从叙述上看,应该是按行走态势——行程距离——到达位置这个顺序。
答案:A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重要论断。那么____①____?首先,____②____,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____③__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讲阴阳之间的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来看,②句应该是讲“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再从③空后面的内容来看,可知③空应该填“但也是相互配合的”等相关内容;而①句是对全语段的总领,结合后面的问号可知,应该是问阴阳是什么关系。
答案: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②阴阳是互相对立的 ③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
3.阅读下面的小诗,仿照内容和形式(形式基本一致)再续写一节。(5分)
祝福
当一颗种子发芽的时候
别忘了
你周围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在你成长的路上
学会悄悄将她们珍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续写时应关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在形式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所写小诗与所给的诗歌基本一致;在内容上,结合小诗标题及诗句的内容来看,主题为“祝福、感恩”。同时语言应贴切优美,符合诗歌的语言特点。
答案:当一棵树木结果的时候/别忘了/春夏秋冬的雨日霜雪/在你蓬勃向上时/学会静静地驻足回望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4~5题。(8分)
夏意
苏舜钦①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山亭夏日
高骈②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 ①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②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
4.苏诗是用什么手法营造意境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诗用衬托的手法营造意境,石榴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明媚,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树阴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
5.两首诗都写“夏”,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诗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谧,清幽的气氛,表达诗人的悠旷闲适(或者罢职后的寂寞冷清)。高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机,色彩艳丽,明净清新,表达诗人悠闲自在之情。
【诗歌鉴赏】 《夏意》一诗能于盛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首句“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营造了清幽的意境。次句色调由幽转明,隔了一层帘幕观看石榴花,虽火红明亮但并不刺目,反映出此时诗人明快的心情。第三句以“树阴满地”与“日当午”对比,从“树阴满地”可想象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阴之茂密深邃,又以幽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
《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句“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一个“入”字把原本毫无生气的倒影拟人化,使整个句子立刻呈现出一种活泼跃动的美感。第三句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先写“帘动”而非“风起”,给人以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相应相和。
【原味翻译】 《夏意》: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在宅庭幽深处,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石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日当正午,而小院中仍树阴遍地,一片凉意。不觉酣然入睡,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啼鸣的清韵。
《山亭夏日》:树木碧绿,树阴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夏日渐渐延长。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微风乍起,池水像水晶帘幕轻轻颤动;满架蔷薇怒放,院落里随风飘来幽香。(二十二)病句+语言连贯+诗歌鉴赏+名句默写
分值:23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之一的地铁从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格局上改变了城市的内涵,以其快速、准时、舒适、时尚受到市民的关注与热捧,让市民远离迟到、堵车的烦恼。
B.一部被称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短片,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短短的14分钟,但因为在网络上的传播而在中东地区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反美示威浪潮,相关冲突甚至导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领事馆丧生。
C.东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协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目标,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互利的合作。
D.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在因贪腐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双规之后,原计划在深圳音乐厅演出的由王益本人谱写的大型古典交响乐《神州颂》被主办方撤换,从此成为绝唱。
解析:A项,缺宾语的中心词,在“时尚”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加“的特点”。C项,“宗旨是……为目标”,句式杂糅。去掉“为目标”。D项,结构混乱,出现“王益”和“《神州颂》”两个主语,应将“在”字提至句首;另外,“绝唱”一词用在这里不合事理。“绝唱”或指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或指生前最后的歌唱。这里应取后一义项,但必须是最后一次演出,以后再不演出了,句中《神州颂》已被主办方撤换,并没有演出,不能叫“绝唱”。
答案: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6分)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出一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两种途径:要么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____①____。前者往往难以如愿,____②____,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____③____,因为他的比较对象不是不如自己的人,而是其他的富豪。因此,唯一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语段主要讲提升自己的幸福感的两种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径,第一种难以实现,第二种可以实现,而①空就是讲第二种途径,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是“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②空主要讲第一种途径难以如愿的原因,根据后面“他的比较对象不是不如自己的人”可知,该处应填“人们总是和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等相关内容;③空,根据后面“而是其他的富豪”可知,此处应该填“即使是富豪也有自己的焦虑”等相关内容。
答案:①要么降低对自我的期望 ②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人们总是和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或:因为人们常以自己预期的目标是否达成为标准) ③即使是富豪也有自己的焦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8分)
清平乐
张炎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②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 ①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②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3.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描写兰花。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此兰花和作者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从正、侧面描写,对比联想等角度合理分析,亦可)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绝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露了作者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本词将兰花的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勾勒得分外鲜明。如果说郑思肖所画的无根之兰别有傲骨,象征了爱国之士的赤子之心,那么张炎的这株兰,更是遗世独立。幽兰生于深山,脱俗于红尘。该词的上片主要从形和神两个方面描写兰花。“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是说这株兰花与以往见到的是不相同的,以此突出该兰花超凡脱俗的特点。“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中“无处说”使用拟人手法,并且这两句主要通过衬托手法来突出墨兰的特点。下片则重点突出兰花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留得许多清影”是指把清影留在画上,“幽香不到人间”是说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由此可知作者既赞颂了郑思肖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
【原昧翻译】 寥寥几笔疏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以往见到的大不相同。面对着茫茫山水无法诉说,更无心去赏那西湖风月。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它与那纷乱肮脏的尘世毫不相干。兰花的清影留在山中,幽幽香气却不愿飘到人间。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事例来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揭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答案:(1)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2)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