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荷——专题探究活动自然因为色彩而美丽
世界因为生命而精彩春兰夏莲秋菊冬梅,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往往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用诗文画着力表现的对象。赏荷、咏荷、读荷、议荷、写荷 如有可能,大家一定要到荷塘边走一走,你会被满池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茎和风姿绰约的荷花所吸引。在雨中,在雾中,在阳光下,在月色下,在早晨,在傍晚,在风中,荷塘、荷花、荷叶、荷茎不同的姿态,会给我美的享受,你将从中获得无限情趣。叶花莲蓬莲子藕荷的各部位图荷 塘荷叶古往今来,莲花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荷花中考满分作文佳句 人生一世,总是在追寻。寻山间鸟语,见花落花开;寻琴音乐语,感撩拨心弦;寻卷中乾坤,叹如梦人生。(南京中考满分文《寻》) 采莲曲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采莲女的绿色罗裙融入荷叶,仿佛是一色裁剪的。
芙蓉向脸两边开。
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分外美丽。
乱入池中看不见,
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因为莲花太多而看不见了。
闻歌始觉有人来。
听到采莲女唱着动人的曲子才知道有人在荷
塘中采莲。莲叶
唐 郑 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移舟水溅差差绿,船儿前行,水波溅起,参差不齐高高低低的碧绿荷叶在风中飘摇。(直接描写莲叶色彩和形象。)
倚槛风摆柄柄香。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像伞一样的荷叶。(满河的绿吸引了诗人。“风摆”表现了荷叶的摇曳多姿;“柄柄香”送出了荷叶沁人肺腑的香气)
多谢浣纱人未折,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有采摘荷叶。(转写浣纱女,她们不折荷叶,从侧面写出了人们对荷叶的喜爱)
雨中留得盖鸳鸯。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荷叶在雨中为美好的事物——鸳鸯遮风敝雨,进一步表现诗人对荷叶的喜爱及其高尚品格。)莲 叶郑 谷赠荷花
唐 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世间的人们对待花和叶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入金盆把叶子变成尘土。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只有荷花是绿叶红苞相配相映,荷叶的舒卷荷花的开合,全凭自然。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荷花荷叶长期互相辉映,荷花减少,荷叶衰败,令人愁苦之极。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
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是知
己的推荐。他生存在两个党派的夹缝
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排
挤这首诗借荷花与荷叶能荣衰相依,
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求政
治依托的心声。荷花荣则叶也荣,荷花衰则叶也衰。白 莲
唐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这是一种素净的花,她不施脂粉,常受其它艳丽的花欺凌。
此花真合在瑶台。这种淡雅高洁的花真该开在天上的瑶池仙境。
无情有恨何人觉?看她淡漠无情的样子,有谁知道她的无穷幽恨?
月晓风清欲堕时。月亮皎洁,晨风清爽之时,正是她摇摇欲坠的时候。 莲
宋 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莲蓬)
未抵西湖泛野航。
莲子太美味了,于是我们没有去西湖泛舟游玩。
旋折荷花剥莲子,
莲农随即掰开担中的莲花,剥出蓬内的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那鲜嫩的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白莲白莲莲蓬、嫩叶赛诗会1、各个小组按顺序轮流,背诵的内容不得重复。2、每轮每个小组的成员不得重复。读荷赏佳句杨万里《咏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敦颐 《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邦彦 【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苏东坡 【永遇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欧阳修【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李亚如《采莲曲》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杨万里《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沈约 《咏芙蓉》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乐府《青阳渡》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 唐 王昌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爱莲说周敦颐(宋)作者和文体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去世后的谥号。他人品极高,胸怀洒落,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浩身自爱,颐养天年。曾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人品甚高,胸怀磊落
如光风霁月
——黄庭坚教学目标1、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义和“之”的用法。
2、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寄寓的感情。
3、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初读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3、读准停顿,读好语调。1、听读课文。4、齐读课文。读准停顿 读好语调: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骈句读时应一顿一挫,一抑一扬,有节奏有韵味。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排比句式应语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深意。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反问句、感叹句应读好反问和感叹语气。 读准字音 认准字形: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fányūliánxièzhuóxiǎn再读: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合作对译。2、将不懂的词义或句义提出来,集体释疑。重点注意“蕃”“濯”“鲜”等实词意义和“之”的用法。3、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多污泥洗涤亲近而不庄重很少沾染美丽面不端庄生枝蔓长枝节应当助词 的舒缓语气第一段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读:整体把握 理清线索1、文章常常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文章围绕这个文眼依次写了什么内容?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蕃爱陶 独世人甚予 独菊牡丹莲隐逸者 富贵者何 人?鲜有闻君子者 众 矣四读:品读课文,感受形象1、作者为什么不爱其他的花,却独爱莲花呢?2、作者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莲花的?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只是莲花吗?4、你认为莲花与君子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是花中的君子1、作者为什么不爱其他的花,独爱莲花呢?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2、作者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莲花的?——生性高洁,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
方正,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你认为莲花与君子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为了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即赞美君子。4、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只是莲花吗?五读:研读课文,探究问题1、再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疑难问题?提出来合作探究。2、研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疑难问题:
………………………………………………
问题探究: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噫”,作者此时叹什么?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5、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1、本文以“爱”为脉络,除写了爱莲外,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将它们比作什么?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隐逸者 君 子 富贵者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一“叹”-- 爱菊者“鲜”
二“叹”-- 爱莲者“少”
三“叹”-- 爱牡丹者“众”
4、“噫”,作者此时叹什么?惜爱讽 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 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5、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莲君子爱生态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菊隐逸惜牡丹富贵讽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六读:背诵课文,拓展迁移1、背诵课文。2、拓展迁移。红叶历风霜而愈红竹虚心有气节写作迁移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深的君子。
2、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或《爱菊说》。荷潘
天
寿荷花飘香北海夜?徐刚
一片片的荷叶亭亭而立,一颗颗的水滴亮如明珠,一朵朵的荷花像是一个文静的少女不知是羞怯呢还是矜持,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花朵刚刚闭合。荷花虽然闭合了,却关不住一池清香。议荷说感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