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冰心:巴金这个人……
学习重点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体会冰心与巴金之间的纯真的情感。2.分析双线布局及小标题结构手法的好处。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病榻(tà) ②钦佩(qīn) ③大姊(zǐ) ④缔造(dì)
⑤滞留(zhì) ⑥笃厚(dǔ) ⑦汲取(jí) ⑧领衔(xián)
(2)多音字
①压 ②应
③卷 ④吁
2.辨形组词
(1) (2) (3)
(4) (5) (6)
(7)
3.理解词义
(1)领衔:在共同署名的文件上署名在最前面,泛指排名在第一位。
(2)滞留:停留不动。
(3)笃厚:忠实厚道。
(4)风骨:①人的气概、品格,②(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5)淡交如水:意思同“君子之交淡如水”,指君子的交往平淡如水,不为名利,不尚虚华。
(6)世事沧桑: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4.选词填空
(1)熟悉·熟习
①小李是我的高中同学,我对他很________。
②为了赢得这次大赛的冠军,他________了大赛涉及的各项技术。
答案 ①熟悉 ②熟习
解析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熟习”指(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2)片言只语·三言两语
①领导干部要开短会,________能讲清楚的问题,不要重复啰嗦。
②只凭信件中的________就推断他泄露机密是不准确的。
答案 ①三言两语 ②片言只语
解析 “片言只语”指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侧重于文字方面。“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侧重于口头表达。21cnjy.com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按提示补写出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________”。这一部分以冰心建议给巴金的电文为标题,八个字非常随意,却恰恰反映了冰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第二部分________。这是借用冰心、巴金研究者的话作小标题。这句话是对冰心与巴金关系的最好概括。表面上他们之间并没有很紧密的交往,但是他们又都在仰慕着对方、欣赏着对方、支持着对方,表明他们之间的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第三部分“________”。这是以冰心题赠给巴金的话作小标题,这是他们两人之间友谊的见证。作者试图从多个角度探寻冰心与巴金之间友谊的源流,最后以余思牧先生的话作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就是以这三句话作领起,穿插了许多________,向读者展现了两位文学巨匠纯真的友谊。
答案 好好休息,尽情享受 对巴金的了解 淡交如水,大道若弦 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巴金也一样欣赏冰心的坦率、坚强、友善。 冰心与巴金交往的片段
1.作者认为冰心的“巴金这个人……”这句话包含很多东西。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辛苦、勤奋、认真一辈子;放弃工资,大公无私;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并无私捐物;对冰心十分敬重,破例担任冰心研究会会长;讲真话,写真话,对祖国和人民有深切的爱;内向,忧郁,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总之,巴金是一位热爱祖国和人民、坚持真理、富有激情、忠于“知己”、纯真坦诚、大公无私的著名作家。
2.文章写了哪些事来表达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请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冰心提议用“好好休息,尽情享受”作为电文给巴金发电报,反映了冰心对巴金的了解。②冰心丧夫,反倒担心巴金担心自己,嘱托作者转告自己赏花的细节给巴金,免除其牵挂,足见两人的相互关心。③冰心热情支持巴金提议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多方呼吁,积极捐赠。④巴金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的会长,足见他对冰心的仰慕与支持。⑤巴金给《冰心传》作序,热情赞扬了冰心为人与为文的优秀品质,足见他对冰心的敬仰。2·1·c·n·j·y
3.阅读下面的语句,回答问题:
(1)近十年来,中外朋友的赠书越来越多,我的几个书架放不下了,只好先打发一些。
“打发”一词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打发”原意是使离开,不看重。在文中指捐献,且捐献的是最有价值的书和字画。体现了冰心老人对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无私支持。
(2)(余思牧)请我代问什么时候、什么机缘使巴金和冰心交上了朋友?怎样缔结既淡如水,又浓似蜜的友谊?
“既淡如水,又浓似蜜”的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淡如水”是就物质方面而言,而“浓似蜜”则是指两人在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方面亲如姐弟的友谊。
(3)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
作用:真实地流露出巴金对冰心的感激、敬仰之情,同时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冰心老人的性格以及对巴金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富含人生哲理,意蕴无尽。
1.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明写冰心,暗写巴金。这种写法虚实结合,相得益彰。请结合题目分析双线结构是如何体现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冰心的话作题目,交代了文中叙写的主要人物。既表明了冰心对巴金的真切的评价,同时也锁定了叙写的主体及范围,即围绕着冰心和巴金取材、组材,表现二人之间纯真的友情,明示出写作过程中的双线布局特点。
2.本文在结构上运用了三个小标题来整合全文,假如把这三个小标题都去掉,你会如何整合本文的三个部分?将你修改后的文章与课文比较一下,分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去掉三个小标题,则要在各部分之间增加一些过渡语句或语段,起连接上下文的作用。还要在每部分中增添一些中心句,起领起下文或概括本段内容的作用。(2)以标题的形式组织文章是现在较为常见的一种文章结构形式,它的好处是一目了然,层次感强。但也有缺点,文章的整体性被削弱,同时标题的拟定是一个难题,标题拟不好反倒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劣根性(liè) 譬如(bì)
滞留(chì) 屡见不鲜(xiān)
B.笃厚(dù) 木讷(nà)
隽永(jùn) 不徇私情(xùn)
C.缔结(dì) 城垣(huán)
鞭辟入里(pì) 针砭时弊(biān)
D.剽窃(piāo) 惦念(diàn)
破绽百出(zhàn) 良莠不齐(yǒu)
答案 D
解析 A项“譬”读pì,“滞”读zhì。B项“笃”读dǔ,“讷”读nè,“隽”读juàn。C项“垣”读y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的友情是淡交如水,贵在交心,而非交物,超然物外,清纯长久。
B.冰心和巴金在生活上、健康上互相关心,已成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至交。
C.汪曾祺的小说,叙事简约,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却意味深长。
D.别活在过去,那会令你失去眼前许多美好的事情;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平静如水。
答案 C
解析 片言只语: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此处应用“语言简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藏在铁盒子里的书信,见证了冰心和巴金不老的友情,为中国文学史添上了一段佳话。
B.广州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呢?关键问题是市民的综合素质起决定作用。
C.小书店进了不少新书,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小说和有益于思想修养的各类书籍。
D.“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临危不惧、舍身救学生的崇高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拷问着我们的灵魂。
答案 A
解析 B项句式杂糅,去掉“起决定作用”。C项并列关系不当,并列词语间是包含关系。D项“精神”和“浮现”搭配不当。21·世纪*教育网
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答案 D
解析 语段中有“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一句,分析此句,即可推知横线处“亲情”、“爱情”、“友情”的排列顺序,且能把握住在语意上,作者要突出“友情”这一基本倾向。
二、考点对练——依文本带考点,由考点明解法
链接考点——叙事散文的结构特点:双线结构
[解析考点]
在叙事散文中,常常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故事集中而紧凑。但有些文章中会出现两条线索,使故事的内容显得丰富而又清晰。这种双线结构主要采取以下组合方式:【来源:21cnj*y.co*m】
(1)先分后合。在文章的前一部分里,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围绕甲线索叙述一个故事,再围绕乙线索叙述另一个故事,两个故事单向发展,平行并列。在文章的后一部分里,再将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两线合一,难以分开。
(2)相互交错。文章自始至终将两条线索交错在一起,同时叙述两个故事,一会儿说甲,一会儿说乙,两条线索时隐时现,不可分割。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一主一客。有时候,文中的两条线索有明暗之分,正面出现的线索是明线,是文章的主要线索,侧面出现的线索是暗线,是文章的次要线索。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主一客,共同展开了全文的故事情节。
[答题路径]
(1)阅读文章,理清脉络层次结构。
(2)找出双线,梳理各线相关内容。
即时对练
阅读课文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985年,《中国作家》创刊,创刊号上,主编冯牧约我写一篇关于巴金的散文。初稿写出后,我曾专门去天津骥才家,请他看看,他帮我修改了几处,并建议题目就用“巴金这个人……”,但他提醒我,原稿一定要请冰心老太太把关,他说,“巴金这个人……”这句话,说得好,只有老太太能说出,既是她对你说的,她看了这篇文章,认可了“巴金这个人……”是她说的,作标题就没问题了。我回京后请人工整地抄了一遍,送给冰心。后来我在与冰心通电话时,她说:题目我同意,“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
1992年,冰心研究会成立,巴老出任会长。巴金在1986年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曾公开表示过:从今年开始,不再兼任一切荣誉和名誉职务。但他却破例乐意担任冰心研究会会长,还亲自签名聘任了顾问、副会长。
巴金和冰心之间的友谊是文坛公开的佳话。……
1994年1月3日冰心在巴金画像旁题写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际当以同怀视之。”巴金1994年5月20日给冰心的题字:“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
两位文学大师纯真亲密的友谊是文学史永远值得研究,但难以穷尽的话题,我以为。
5.这段选文体现了双线叙事的特点,请分别梳理并概括出各自的情节内容。
巴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巴金:不再兼任一切职务——出任冰心研究会会长——给冰心题字。
冰心:认可散文题目成立冰心研究会——在巴金画像旁题赠言。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于友情(节选)
余秋雨
①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
②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③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
④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血誓重罚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因为身在其间的人谁也分不清伙伴们的忠实有多少出自内心,有多少出自帮规。不是出自内心的忠实当然算不得友情,即便是出自内心的那部分,在群体性行动的裹卷下还剩下多少个人的成分?而如果失去了个人,哪里还说得上友情?一切吞食个体自由的组合必然导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这就不难理解,历史上绝大多数高竖友情旗幡的帮派,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21教育网
⑤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么?“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为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转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至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www-2-1-cnjy-com
⑥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博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出处:21教育名师】
⑦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版权所有:21教育】
⑧我认为,在友情领域要防范的,不是友情自身的破碎,而是异质的侵入。这里所说的异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差异,而是指根本意义上的对抗,一旦侵入会使整个友情系统产生基元性的蜕变,其后果远比破碎严重。显而易见,这就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了。
⑨异质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古道今,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阴晦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堂堂正正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想入非非的空间,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事实证明,一旦扭合,要摆脱十分困难。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锒铛入狱?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中必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而容忍了异质侵入。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
⑩由此更加明白,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牴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对我来说,这些道理早就清楚,经受的教训也已不少,但当事情发生之前,仍然很难认清异质之所在。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听到友情的呼唤时,不管是年轻热情的声音还是苍老慈祥的声音,如果同时还听到了模糊的耳语、闻到了怪异的气息,我会悄然止步,不再向前。
6.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历史上凡是以结帮派、立帮规的方式来维系友情的,友情都终将破碎,甚至带来仇杀和伤亡。
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的“模糊的耳语”、“怪异的气息”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模糊的耳语”、“怪异的气息”就是作者说的“异质”,即给友情添加了太多的义务,提出了阴晦隐秘的想法,造成了不该有的阴影。www.21-cn-jy.com
8.为了防范友情破碎,人们想出了什么办法?你认为真正的友情应该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想出了捆扎友情、淡化友情、粘贴友情等办法。(2)提示:是开放性的题目,既可以根据作者所否定的内容来概括,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四、语言表达
9.下面是巴金先生的一段话,请重新排序,使之通顺。(只填序号)
①但是有一点我没有想到,我成为一个作家也许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所以是意外地顺利。
②我对自己所走的道路,一直不满意。
③我常说自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④我拿起笔写东西,就是因为对社会不满,肚子里有感情要倾吐,有爱憎要发泄,我才写东西。
⑤我说过我不是文学家,也不懂艺术,这是真话。
⑥我在年轻的时候,常常想搞社会革命,希望对人类有比较大的好处。但有时想想,还是做一个作家,用笔写出自己心里的感情。2-1-c-n-j-y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②⑥⑤④①
解析 先确定论述中心,找准语段首句,其次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此段内容应是论述“我”、剖析“我”,所以确定③为首句,接着②对③中的“充满矛盾”作说明,然后以时间为序,⑥从年轻时写起,剩下的①④⑤论述的是关于写作的事。⑤中“我说过”起领起、转换作用,①中“但是”起转折作用,所以是⑤④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下面是几段介绍冰心和巴金友谊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巴金与冰心的友情,是中国文坛可供后人大写特写的佳话。他们相识于30年代初。那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年轻的巴金随靳以一起去见冰心。巴金在离开老家的那年夏天,还在老屋宽敞的院子里,与弟弟们一起读冰心的《繁星》。那时,他们每人还学着作了一首诗。这些稚嫩的诗句,巴金至今都还记得。巴金说,他年少时比较孤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冰心的作品,非常喜爱。他感到冰心作品中渗透着一种母爱,温暖了他那颗孤独的心。
这次见面拉开了两人近70年的友情序幕。在冰心眼里,巴金就是她的亲弟弟。1984年,冰心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一直拿他(巴金)当弟弟看待。几十年来,相知愈深。解放后,我们还一同参加过出国访问。最后一次一同出国的机缘就是1980年春到日本访问。那次出国,我的女儿吴青和他的女儿小林都参加了。小林叫我姑姑,吴青叫他舅舅,仿佛我们就是亲姐弟似的。”有一次巴金在病后要访问香港,冰心很不放心,特意写来长长的信,关照他要好好注意休息。
不料,冰心这盏明灯却在二十世纪末熄灭了。这时,巴金正苦苦地与疾病抗衡,生命危在旦夕。没有人将这一不幸消息透露给他。在抢救室度过几十个不眠之夜以后,这一天巴金转入监护病房。在医生查完房后,久未开口的巴金突然嚅动着嘴唇,似乎在说着什么。小林急忙探身前去,细细地辨听,巴金终于费劲地说出3个字:“打电话。”小林问道:“打给谁?”巴金说道:“给冰心。”小林一愣,在场的所有人都惊住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们相识于30年代初。(2)在冰心眼里巴金就是亲弟弟。(3)巴金心中牵挂着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