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论握手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阐述的关于“握手”的观点;品悟对比论证在议论中的作用。
1.读准字音
(1)殷勤(yīn) (2)尴尬(ɡānɡà) (3)淑女(shū)
(4)气氛(fēn) (5)模样(mú) (6)窘状(jiǒnɡ)
(7)泾渭分明(jīnɡ) (8)矜持(jīn) (9)笑容可掬(jū)
2.辨形组词
(1)(2) (3)
(4) (5)
3.理解词义
(1)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
(2)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紧张不安。
(3)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4)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5)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6)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4.选词填空
(1)施行·实行
①为了解决冬季供暖不热的问题,供热部门将在全城区________电热供暖改造工程。
②机动车闯红灯扣6分的处罚自2013年1月1日起________。
答案 ①施行 ②实行
解析 “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适用于具体的事物。“实行”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适用于抽象的事物。21cnjy.com
(2)荣幸·荣耀
①能参加这次盛大的会议,我不胜________之至。
②考上清华大学,那是全村的________,值得庆贺。
答案 ①荣幸 ②荣耀
解析 “荣幸”指光荣而幸运,交往中的敬辞,表示客气。“荣耀”指(感到)光荣、自豪,侧重心理表现。
1.作者是怎样围绕“握手”展开议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首先提出生活中两种握手的失态,一是热情握手,一是唯诺谦卑的握手;然后提出对两种握手的看法,明确提出“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热情友善应当被奉为至理”等观点,并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以两位先生握手的变化为例,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21·世纪*教育网
2.本文议论了哪几种握手的情形?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一种情形出现的比较多,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种情形:无论亲疏,不分场合,见手即握;唯诺谦卑,手欲伸欲缩,游移不定;自视清高,视己手若金玉。【来源:21cnj*y.co*m】
第一种出现的比较多。因为握手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礼节,是人们交往的开端,因此一般人把握手看得比较重要;但是由于一些人把握不住分寸,往往出现过分热情的尴尬场面。
1.全文共4段,速读课文,按提示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论证过程
论证内容
论证方法
提出论题,分析握手的两种失态的情形
提出中心论点:更倾向于与人握手的热情
答案
论证过程
论证内容
论证方法
提出论题,分析握手的两种失态的情形
无论亲疏,不分场合,见手即握
举例论证
唯诺谦卑,手欲伸欲缩,游移不定
提出中心论点:更倾向于与人握手的热情
握手的必要性和不握手的根源
道理论证
列举两位先生,阐明握手的现实意义
对比论证
2.细读最后一段,指出那两位先生在握手礼节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变化,并分析他们在心态及结局上的差别。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同点:自视清高,姿态傲岸,视己手若金玉,极少与人握手,即使与人相握亦冷淡无味。
变化:其中一位转变了看法,意识到握手的重要性,握手频频,热情亲切;另一位则丝毫未改,我行我素,旁若无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心态:一个随和,知错就改;另一个固执,姿态冷傲。
结局:改变者得以变迁,冷傲者为其所激。
3.作者在文中说:“诚然,握手时的热情并非全然出自真诚,但它至少创造了和睦的气氛。倘若要将真诚与和睦区分得泾渭分明,那么,和睦总还是胜于引人不快的真情。”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解析 答案灵活,不求唯一。先表明观点,或赞同,或否定;再阐述理由,要有理有据,让人可信。
课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对比论证?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中一位先生对“握手”的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2)两位先生对“握手”的不同态度的对比。(3)能否重视“握手”导致的结果对比。www.21-cn-jy.com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敷手(fū) 矜持(jīn)
气氛(fēn) 处世(chù)
B.挚友(zhì) 模样(mó)
逻辑(ji) 姿态(zī)
C.窘状(jiǒnɡ) 谦卑(bēi)
殷勤(yīn) 妄言(wànɡ)
D.尴尬(ɡǎ) 溃烂(kuì)
就座(zuò) 履行(lǚ)
答案 C
解析 A项“处”读chǔ。B项“模”读mú。D项“尬”读ɡà。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分别了十多年的老王和老李,这次在火车上萍水相逢,真是悲喜交集。老王笑容可掬,拉着老李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两个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回忆着过去一起工作时的往事。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俩仍是我行我素地拉着家常,一点也不在乎其他乘客的感受。2·1·c·n·j·y
A.萍水相逢 B.笑容可掬
C.谈笑风生 D.我行我素
答案 A
解析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2-1-c-n-j-y
B.我国在农业品牌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21*cnjy*com
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个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出处:21教育名师】
D.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C
解析 A项不合逻辑,应改为“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禁用服务忌语”。B项成分残缺,应在“已成为”前面加上“这”或“农业品牌化创建”。D项句式杂糅,删去“组成”。21*cnjy*com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__________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A.②①⑤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⑤③② D.⑤③④②①
答案 D
解析 ⑤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③“这种竞争”指⑤中的“综合国力的竞争”;④②为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①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二、考点对练——依文本带考点,由考点明解法
链接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在筛选文中信息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
本考点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①某个论点的依据;②某种现象的本质;③某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和导致的结果;④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21·cn·jy·com
[答题路径]
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审题答题:
(1)整体阅读,理清层次。 (2)审清题干,明确思路。
(3)筛选信息,整合归纳。 (4)理解准确,表述规范。
即时对练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6题。
论及握手,便会想到随处可见的两种失态:一是无论亲疏,不分场合,见手即握,一脸殷勤,笑容可掬,让人觉得他们仿佛是天下最密不可分的挚友。若你的手有幸也被握及,对方照样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虽然你与他不过是点头之交或初次相遇。其他接受过握手的荣幸者(握手者肯定已忘了其尊姓大名)抬眼相看,见握手者与他人交会时的热情,较之先前丝毫未减。一声“幸会”,诚意欣然,似为肺腑之言,好像对方是刚自遥远沙漠归来的老友。而事实上,他不过是萍水相逢之人。
其二是在某些社交场合,一些人唯诺谦卑,手欲伸欲缩,游移不定,好像是手指发炎溃烂,羞于现丑。遇到这种谨言慎行之人,你只好打破一般的礼仪,与其握手加倍热情。因为别人将你们双方作了礼貌的介绍,而且接下来,你还得同这个场合的其他人一一握手,所以,哪怕仅是出于礼貌,你也应当同他有一番热情相握。可他的手却欲伸还缩,像是怕你对他施行恶作剧。你不得不伸手拉住他,但握手的动作仅出自于你自己。双方的手不知为何只有矜持,甚至显得忧郁。手既已握住,那无论尴尬也好,拙笨也好,都只有机械地履行完这个过程。这情形颇似挽着一位陌生的淑女就座。握手时是否要摇动一番,何时宜与对方松开,均颇费思量。执手相摇易被疑为对人施暴,松手时机不当难免又讨回些尴尬。接下来的聚会中,你对自己是否因握手而见嫌于对方始终把握不定。到分手时你才发现,他的言行举止与其他与之握过手的人,同样格格不入。
在我看来,以上两种窘状其实都可避免。但若非要在两者中择其一,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诚然,握手时的热情并非全然出自真诚,但它至少创造了和睦的气氛。倘若要将真诚与和睦区分得泾渭分明(这种区分并非明智),那么,和睦总还是胜于引人不快的真情(如因厌恶某人而拒绝与之握手)。同时,要辨清某人的举止是否出于真诚,远比同人友善相处困难得多。况且就待人接物而言,热情友善应当被奉为至理。
5.根据文中描述,概括生活中两种握手的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种是见人即握,一脸殷切;一种是打破礼仪,加倍热情。
6.作者对于选文中的两种握手方式持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虽然认为两种方式都是失态,但更倾向于热情握手。因为热情握手虽有虚情假意的成分,但至少创造了和睦的气氛,也是处身立世待人接物所必需的礼仪。www-2-1-cnjy-com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的握手
①一名中文系的女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作出了远赴西藏任教的选择。几乎所有的人都惊异:怎么竟会是她?在人们的期望中,能有如此惊人之举的本该是那些校园中叱咤风云的学生精英们。而她,却是普通得时常会被老师和同学们忽略的女孩儿。【版权所有:21教育】
②在隆重而盛大的毕业典礼上,女孩儿的名字生平第一次出现在院长的大会致辞中,白发苍苍的老院长还笑容可掬地把一束鲜花亲自送到她手上……台下涌动起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然而,令人们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女孩儿站在闪光灯频频闪烁的主席台上,竟没有说出一句大家希望听到的豪言壮语来。在师生的情绪振奋的热浪中,她只是羞涩地说了声“谢谢大家”,便匆匆地跑下台。
③毕业典礼一结束,她所在的班级的学生干部们临时商定:为在班上分配得最远的她,再专门举办一场欢送会。于是几十个即将天各一方的年轻人,围绕着她最后地聚在了一起。
④班长开口说:“我感到惭愧,面对这样一位我差点儿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同班同学,面对着她的这一毕业选择,再来审视一下我自己,本人实在是自愧不如……”一向口若悬河的班长突然语塞了。
⑤片刻的沉默后,他才继续了下去:“在我们班所有的同学中,她所选择的工作地点最远,条件也最艰苦。四年了,在班级组织的那么多活动中,我们似乎都忽略了这位同学,现在,我要郑重宣布:今天这场聚会,她,将是我们唯一的女主角!下面,就让大家一起听听这位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吧!”
⑥女孩儿一直在静静地聆听着班长的发言,写在脸上的依旧是略带腼腆的微笑。当大家的掌声突然在教室里响起来时,她竟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其实,我真的不该成为什么女主角,我一直认为,自己的选择与大家相比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我要去的地方,可能要稍微远一点吧!”女孩的话如同她的外表一样朴实,却深深地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直到这时大家才突然感觉到,在这之前整整四年的时间里,班上竟然没有一个人这样聚精会神地听过她讲话。“其实,到西藏去是我心中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你们应该替我高兴才对呀!”望着真诚袒露心迹的女孩儿,班长代表大家向她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在大家就要分手之际,我们还能帮你做点儿什么吗?
⑦“我有一个请求!”
⑧教室里静极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凝聚在女孩儿的脸上。
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与大家相处四年了,但是连许多同学的手都没有拉过一下。在这分别的时候,我想和你们每一个都握一握手,可以吗?”女孩儿把她那纤细的手颤巍巍地伸到班长面前。
⑩班长的脸上呈现出异常惊诧的表情,然而他毫不迟疑地向女孩儿伸出了右手。两只年轻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21教育网
?谁也没有想到,女孩儿最后的请求竟会是如此简单而独特!但很快,一只又一只的手掌便向女孩儿伸去……
7.第④段“一向口若悬河的班长突然语塞了”一句中班长“突然语塞”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四年来没有发现女孩儿有这样的高尚品质而深感愧疚,同时自感境界不如女孩那么高。
8.第⑩段中“班长的脸上”为什么会“呈现出异常惊诧的表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没想到女孩儿最后的请求竟会如此简单而独特。
9.文中具体表现女孩儿“普通得时常会被老师和同学们忽略”的内容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学四年,差点儿连班长都叫不出她的名字。(2)四年中班级组织的那么多活动中,似乎都忽略了她。(3)四年中,班上竟没有一个同学聚精会神地听过她讲话。(4)相处四年,她连许多同学的手都没有拉过一下。
四、语言表达
10.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补写出符合语境的内容,构成排比句。
“鼓掌”中的“掌”字是个会意字,由“尚”和“手”组成,其含义是“会鼓掌的手是高尚的”。掌声是交际中通用的语言,在学校里,我们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上课时,可以用掌声传递对老师的感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同学回答问题时,可以用掌声传递鼓励 班级取得成绩时,可以用掌声传递祝贺 听报告、演讲时,可以用掌声传递尊重
解析 注意补写的范围“在学校里”一词的限制作用。
11.2011年1月21日,教育部通知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对高中生的交往礼仪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掌握各种场合握手的礼仪要求,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掌握基本涉外礼仪。”请你就此事谈谈看法。(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支持这种要求。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