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外国诗歌四首
学习重点 1.背诵普希金和泰戈尔的名句。2.正确理解外国诗歌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鉴赏借景抒情、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迷惘(wǎnɡ) ②喑哑(yīn)
③覆没(fù) ④束缚(fù)
⑤絮语(xù) ⑥肿胀(zhànɡ)
⑦钏镯(chuànzhuó) ⑧啜饮(chuò)
⑨喧腾(xuān)
(2)多音字
①露 ②冠
③薄 ④强
2.辨形组词
(1) (2)
(3) (4)
(5)
3.理解词义
(1)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2)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3)喋喋:言语烦琐;说话没完没了。
(4)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4.选词填空
(1)试图·企图
①石头压住了他的腿,他挣扎着________移开大石头。
②搞传销的人都怀着不良________,坑骗他人钱财。
答案 ①试图 ②企图
解析 “试图”指试着希望达到某种目的。“企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动词;意图(多含贬义),名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寂静·安静
①四周________无声,景色优美。
②他________地躺在病床上,听候医生的安排。
答案 ①寂静 ②安静
解析 “寂静”指没有声音,很静,多形容环境。“安静”除形容环境外,还常用来形容心情平静,不急躁。
《致大海》
1.朗读该诗,把握其感情变化。
(1)第1小节如何读才能读出诗人告别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调低沉,表达离别时沉重的心情。语速缓慢,吐字清晰,要体现大海的自由、奔放之美。
(2)第2节至第13节从内容上看是诗人的联想,也是全诗的主体,这部分应该带着怎样的神情来朗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应该带着神往、自豪、赞美的神情来朗读。
(3)用自信、乐观的语调齐读最后两小节,诗中“将永远不会”“将久久地,久久地”“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带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www.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诗人离别的誓言:绝不忘记大海。朗读时吐字要清晰有力度,读出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前行的动力的那种刚毅和自信。21·世纪*教育网
2.阅读全诗,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结构。
起止语段
主要内容
1~2节
3~13节
3~7节
(诗人的联想)
8~13节
14~15节
答案
起止语段
主要内容
1~2节
写诗人向大海告别
3~13节
(诗人的联想)
3~7节
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愿望
8~13节
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
14~15节
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誓言
1.阅读1~2节,结合背景资料,说说诗人为什么向大海告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连。2-1-c-n-j-y
2.普希金在8~13节中借大海来歌颂拿破仑、拜伦,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向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普希金歌颂拿破仑、拜伦,一方面说明他们与诗人的精神相通,表达自己对大海般自由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深感前程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命运(如第13节“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版权所有:21教育】
3.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最后一节在表达感情上有了怎样的变化?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海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迷惘”,这时“心里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与山岩、海湾、光和影、浪花带到第二次流放的地方——“森林”、“荒原”。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的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21*cnjy*com
有人说本诗只描写大海广阔、汹涌、壮丽的自然景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相关的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意。诗中的大海虽然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如:第1节最后两句“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第5节“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但是从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原素”中可以看出大海具有象征意义,它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我一无所有》
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一边朗读,一边揣摩节奏和语气,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诗人开篇就吟出心曲“我一无所求”,结合全诗说说他为何说“我一无所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我”拥有了最凡俗也是最宝贵、最幸福的生活,其他的名利皆可抛弃,不再为其所累。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意识。
2.最有趣的是,诗人自己也身处画卷中,而且是一个最独特的意象:“我”始终站立着,静止着。怎样理解“我”的这种静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静立”是外部形态上的意象特征,同时也是解读诗人内心世界的关键。这种静立,可以理解为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晨光中,尽情地享受着悠闲的田园生活(浅层意境);但是诗人的情感、思想却始终在奔涌着、流动着(深层意境)。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我”向“你”倾诉的对话样式,抒发了对心爱人的深情。你对这种观点持怎样的态度?请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决不仅仅是在向亲密的爱人倾诉,同时也是在向大自然倾诉,向他的人民倾诉,向他心中最高的神祇倾诉。诗中的“你”绝非只是一个人,它是一类形象的具体呈现。诗人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正因为如此,这首爱的牧歌才如此动听,如此撼动人心。
《底片》
作者在描写底片中的景物和人时,特别注意到了底片和底片所反映的真实的事物的对比,表现在哪三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黑白色的对比。真实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反映到底片中只有黑白两色,这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既真实又不真实。
(2)左右位置的互换。底片从正面看和反面看,它所反映的影像是一样的,但是左右刚好相反,而看底片的人很难知道哪一面是正确的。
(3)鬼魂与活人的对比。真实世界生动的人物到了底片中,感觉就像鬼魂一样。
因为这些对比构成的奇妙的感觉,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所以就有了问候和提问,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向自己问候和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
《底片》中既然“不能期望他的回答”,为什么还要“问候”和“提问”?这样写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对着底片,“我”感悟到底片上的像鬼魂一样的影像实际上就是活人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正是这种与自我相关的感悟引发了“我”对“鬼魂”的问候和提问,其实这都可看作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自言自语是不需要回答的。
《底片》一诗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的语言明白如话却含意深奥,令人回味无穷。在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了白描、独白的方式。在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单一和多样等方面形成了一种张力,因此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
《黑八月》
《黑八月》中的“黑八月”指什么?诗人选取了哪些鲜明的物象来表现“黑八月”?诗中围绕着“我的姐妹——太阳”写出了自己怎样的感情转变?【出处:21教育名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黑八月”指生活中所有黑暗的日子。(2)选取的物象有“雨水”、“肿胀的天”、“太阳……抱窝不出”、“山岭冒烟”、“河流泛滥”等。(3)感情转变:“太阳抱窝不出”时,只爱“我”的幸福和你(太阳);“太阳重新露面”时,学会爱黑暗的日子(黑的雨、白的山)。
1.诗中选取了哪些鲜明的物象来表现“黑八月”?“黑八月”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物象:“雨水”、“肿胀的天”、“太阳……抱窝不出”、“山岭冒烟”、“河流泛滥”。
寓意:生活中所有黑暗的日子。
2.《黑八月》题目中的一个“黑”字给读者视觉上以强烈的刺激,“黑八月”指代生活中所有黑暗的日子。诗人却说“爱这阴暗的日子,这冒汽的山,充满嗡嗡闲话的蚊子的空气,和啜饮苦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所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宽广深厚的态度,对逆境坦然接受、积极面对,只有有了这种态度才能更加珍惜美好的事物。
诗人把太阳称为“我的姐妹”,这种构思和主题是如何勾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太阳出不出是自然现象,作者把这一自然现象与对生活的态度巧妙地勾连起来,运用第三人称“她”把太阳写成一个活泼、顽皮的小姑娘,任性、可爱、调皮,不愿露面,导致“黑色的八月天”。但是作者没有抱怨生气,而是宽容接受,从而揭示了诗作的主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絮语(xù) 憩息(qì) 罪孽(niè) 露珠(lù)
B.窠臼(cháo) 箪食(dān) 喑哑(yīn) 倔强(jiànɡ)
C.迷惘(mǎnɡ) 藐视(miǎo) 喧腾(xuān) 桂冠(ɡuàn)
D.啜饮(chuò) 蔚蓝(wèi) 暴虐(nüè) 薄雾(bó)
答案 A
解析 B项“窠”读kē。C项“惘”读wǎnɡ,“冠”读ɡuān。D项“薄”读bá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听着你的宣声呼唤。
B.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
C.这么多生活,正如这黑八月肿涨的天。
D.她躲在房里赏玩古老东西——我的诗、她的照像簿。
答案 B
解析 A项宣—喧。C项涨—胀。D项像—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悔恨的泪水湿过脸庞,脸上布满了迷惘。尽管路旁有迷人的花香,我已无心品赏。
B.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企图篡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行径不得人心。
C.每次放假回家,母亲总是喋喋不休,问我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言语中渗透着浓浓的关爱。
D.清晨,推开窗户,看着外面的沧海横流,我沉醉在这壮观的海滨美景中。
答案 D
解析 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坦率直白是其抒情的主要特点。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C.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往往不取决于它的历史和军事实力,而是取决于它的发展理念。【来源:21cnj*y.co*m】
D.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化。
答案 C
解析 A项指代不明,“其”是指“中国诗歌”还是“外国诗歌”,不明确。B项递进关系不合逻辑。D项“国际”即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后面的“间”字多余,应删去。
二、考点对练——依文本带考点,由考点明解法
链接考点——赏析中外诗歌的不同特点
[解析考点]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外诗歌之间虽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但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
(1)中国诗歌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
(2)中国诗歌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3)中国诗歌多以歌颂为主,英美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答题路径]
(1)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结构。
(2)分析表现手法,明确诗歌主旨。
即时对练
5.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
再见吧,自由的原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普希金《致大海》节选)
(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节选)
比较这两段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普希金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2)徐志摩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答案 (1)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开篇以饱满的激情,向大海告别,赞美了大海的自由奔放,并描述了自己与大海紧紧相通的情感。21·cn·jy·com
(2)运用含蓄的方式,借助拟人手法写出康桥在离别之际的沉默;“悄悄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爱怜深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没有生命的雕像,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绝不会有决斗的刺激,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天气很好,4月底的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而看不大清楚。我想更不会有痴情而又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了。
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正音乐四起,爵士鼓、打击乐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在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飘飞着雪花或细雨的日子里,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意境之中。
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站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连遭两次劫难。
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现今仍在世的老翻译家,一辈子专事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是如何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曾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住在普希金的身旁,相看两不厌,度过他的残烛晚年。
老翻译家或许能给这尊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淡忘了许多往事,忘记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将美好的事物毁坏掉,当然更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年轻人早把那些悲惨的历史当成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怎么会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为了他的诗感发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寂寞的街头。
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只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在凛冽风雪中去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离开上海的那天上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一架微型计算机正在算账,孜孜矻矻,很投入。大概是在大上海的疯狂采购有些入不敷出,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我们又来到普希金像的正面,心一下子被猫咬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中,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吗?
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有删改)
6.作者每次到上海,要去的是南京路与淮海路,可去可不去的是普希金的铜像,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南京路与淮海路有时尚,有热闹,有消遣,有繁华,有虚荣。一句话,那里有更多的物质享受。②因为普希金铜像那里只有孤独,冷清,没有生命,无刺激。一句话,它不能提供物质与精神的愉悦。
7.“我很替普希金难过”,这“难过”应该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没有人来拜谒,没有人瞻仰,没有鲜花,没有崇敬;②这里的一些人有的只是冷漠,有的只是自我的物质的需求,普希金的人格以及他所拥有的人类的一种精神在此荡然无存。2·1·c·n·j·y
8.“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根据全文内容,如果说出来,应该是什么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下的中国,我们不该冷落了普希金,而应该用普希金的精神洗涤自己的灵魂。
四、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www-2-1-cnjy-com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俄国带来了光明
②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10.根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恰当。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答案 (示例一)无论你的愿望 是高远伟大 还是平凡微小 只要你的愿望还在编织着
(示例二)无论你的画卷 是温暖热烈 还是凄清空濛
只要你的画卷还在展开着
(示例三)无论你的河流 是澎湃奔涌 还是无声无息
只要你的河流还在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