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美丽的丝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丝巾的特点,懂得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制染纸法,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体会染色“丝”巾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低年级已经初步具备了形象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对色彩有了直观的感受,能通过自己观察和老师引导制作出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五颜六色、生动可爱的作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化。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情导入
1、学习时装表演(课前选好小模特学习时装走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小模特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时装秀,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音乐响起,小模特表演)
2揭示课题:
师:你们发现了小模特今天给我们到来了什么东西呢?
生:……
师:美丽的丝巾。
活动2【讲授】二、学习新课
1、你们知道这种别致的纹样是怎么来的吗?
生:……(自由说)
师:它是扎染出来的。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印染工艺。
说起扎染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衣服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他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部分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色方法的试验,终于在试验中发明了扎染。往往不经意的一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和研究,你就有可能成为发明者。
2、尝试折染
这些染纸图案纹样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但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点,就很容易染出来。
(1)观察认识:
教师:拿出一张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纸,打开来,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出示折纸方法示意图。
师:为了染出的图形均匀,用一只大铁夹夹紧,再用手挤,捏挤的作用是节省颜料,并能染得透。老师把三角形的每个角分别浸入颜色之中,这叫浸染法。用毛笔点上去,叫做点染法。在染过色的地方蘸上水或酒精,并立即用抹布或吸水纸吸去多余的颜色,叫冲染法。还有一种和它相反的方法,即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颜色,叫浓破淡法。每张纸注意留出部分细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画面就更好看。
(在演示中,突出折叠方法和几种染制方法这一重点,在后面的练习中将突“留白”这一难点)
(2)尝试理解:
师: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刚才老师是怎样折米字格的?
生: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
师: 对。
现在我们折的这种米字格是染纸中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方式,另外还有田字格、辐射法、折扇法、任意法及揉纸法、卷云法等,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不同的折法染出的效果也不同。
(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主动性。)
在学习染纸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其过程和染法,同时板书:折、夹、挤、染、展开。染法:冲染、浸染、浓破淡。
(3)尝试练习
生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刚才染的都是只有一种颜色,这样叫做单色染法。
师:我们还可以在同一张作品中染上两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这样叫做双色或多色染法。(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在染过单色之后,再学习多色染法,这样的过渡学生易于接受,难度也降低了。)
活动3【练习】三、生练习,师巡回辅导
同学们你们想染制这么漂亮的丝巾吗?(生回答)那就赶快动手吧?
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活动4【导入】四、作业展示:(5分钟)
(1)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展:自己制作的“丝”巾可以勇来做什么?
(3)民族扎染工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
课件29张PPT。美丽的丝巾小组活动一: 展示欣赏丝巾,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丝巾的特点。面料光滑柔软 纹样色彩绚丽怎样设计制作“丝巾”?小组活动二: 尝试按照书本上的方法试染“丝巾”。折染染展开小组活动三: 根据书本的图例,创新折的方法,试着染出不同效果的“丝巾” 。多
种
折
法长巾的多种折法 多色染法作业要求:同学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请你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设计制作一条独特而美丽的“丝巾”吧!
友情提示:请把你们最满意的作品展示出来。说说你最喜欢哪条丝巾?为什么?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手中,让我们用双手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艺术丝巾 艺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