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时训练11 咏物诗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时训练11 咏物诗四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9 18:5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1 咏物诗四首
一、夯基训练
1.填空。
咏物诗在内容上以     为描写对象,抓住其     着意描摹,往往由物到   ,由实到    ,写出其精神品格。咏物诗在艺术手法上最突出的是     ,具体常用       等。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和       。
答案某一物 特征 人 虚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拟人 物的特征 寄托的志愿
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何树何山著子规
(顾况《子规》)
(2)若欲满盘堆马乳,        。
(韩愈《葡萄》)
(3)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4)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
(2)莫辞添竹引龙须
(3)唯有牡丹真国色
(4)时人不识凌云木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
柳①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活。
(1)试分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解析分析用字的精妙之处,要结合诗句,注意把握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所描绘的景象或所创设的意境。
(2)试分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解析这首诗中较明显的是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的对比,把握住这一点分析即可。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现了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解析结合注释,诗人长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且妻子刚病故,其心情之悲苦烦闷可想而知。
4.(2016·全国高考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导学号50790012)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第一问主要分析概括曹霸所画马的外形特点,结合“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一联分析即可;第二问结合“意匠惨淡经营中”分析即可。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铺垫”一词,提示了答案信息应在本诗的前半部分,再找与曹霸、马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时要分析出画此马的困难之处。
三、语言运用
5.请拟写一条劝告司机不要酒后驾驶的交通标语。要求:人性化,有亲和力,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参考答案①司机一杯酒,亲朋两行泪。②为了生命之花的芬芳,请您不要酒后开车。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本题要求写劝告类的标语,所以语气上要温和,同时要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复谏。
(《礼记·内则》)
注①起: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要点提示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文化经典的研读能力。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孝文化”和“家文化”综合进入高考试题还是第一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文本的含意,理解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