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季郊尾、枫亭五校小片区联考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市季郊尾、枫亭五校小片区联考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9 13: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季郊尾、枫亭五校小片区联考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背诵。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
(1)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2)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千丈见底。《与朱元思书》
(5)《五柳先生传》中“黔娄之妻有言:‘  ,  ’”,这表达了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6)苏轼《水调歌头》中写月光移动的句子:  ,  
,  。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诗中赞美主客双方才华与抱负的句子是:  ,  。
(8)古诗中写春草的诗句有  
,  。
2.语言运用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意思。
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
众目睽睽:  。
3.语言运用。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子注音。
夜lán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夜lán人静  
彻夜不寐  。
4.语言运用。
从下列五个词中任选3个写一段50个字左右的文字。
执拗
深邃
憔悴
消逝
迷惘。
 
二、阅读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锦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媵人持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④援疑质理
  
(2)翻译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求学经历的?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6.阅读下文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
(2)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
①  +  →②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③  +  →④硝酸+雨水 氮肥。
7.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间情分
①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②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③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④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⑤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⑥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⑦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⑧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⑨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⑩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我来吧!”
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每一次照面,如芰(jì)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本文一共讲述了三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这几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2)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
(3)为什么离开复印店的时候,“我”的脚步放慢了?(用原文回答)
(4)在澎湖的小岛上,看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话,为什么让我如此动容?
(5)从作者对车站帮我拿行李的男子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经济建设,吸引外资,促进合作,离不开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就是本文提到的人与人之间,与陌生人之间,甚至不曾谋面的人之间的相处状况。通过阅读,结合现实,你对身边软环境的建设有何感想和建议?
8.名著阅读
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至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快乐……
选文出自《  》,“他”是指  ,“他”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作品《  》,这段话概括了“他”音乐的本质,之所以说“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是因为他的音乐带来  、  、  。
9.名著阅读
“船长对我说:‘锡兰岛,是以采珍珠闻名的地方。X,你高兴去看采珠场吗?’‘当然高兴。’我说。”这里X是谁?  
船长是谁?  
船上还有两个人,一个X的仆人叫  
,另一个是捕鲸手。船的名字是  。
 
三、综合性学习
10.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5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仙游县在各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有一个县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图内文字:左:作业完成了吗?别总想玩电脑。右:看书去,就知道玩!
材料三:五一节,中学生佳佳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信息中的三条主要内容。
(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3)给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含义的基础上,以佳佳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佳佳的话。
 
三、作文
11.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______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
要求:(1)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词或另外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填在横线上;
(2)文体不限;
(3)600字以上;
(4)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季郊尾、枫亭五校小片区联考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背诵。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
(1)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2)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与朱元思书》
(5)《五柳先生传》中“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 ’”,这表达了对五柳先生的评价。
(6)苏轼《水调歌头》中写月光移动的句子: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诗中赞美主客双方才华与抱负的句子是: 俱怀逸兴壮思飞 , 欲上青天揽明月 。
(8)古诗中写春草的诗句有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眼看近却无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的诗句均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引申义理解作答.
【解答】答案:
(1)岂不罹凝寒(重点词:罹)
(2)折戟沉沙铁未销(重点词:戟)
(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重点词:阙)
(4)水皆缥碧(重点词: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重点词:汲)
(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重点词:绮)
(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重点词:揽)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眼看近却无
(重点词:酥)
 
2.语言运用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意思。
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
众目睽睽: 大家眼睛都盯着 。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解答】众目睽睽:大家眼睛都盯着.
 
3.语言运用。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子注音。
夜lán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夜lán人静 阑 
彻夜不寐 mèi 。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注音.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解答】“夜阑”不要写作“夜籁”,“彻夜不寐”不要写作“彻夜不美”.
答案:阑
mèi
 
4.语言运用。
从下列五个词中任选3个写一段50个字左右的文字。
执拗
深邃
憔悴
消逝
迷惘。
【考点】选词造句
造段.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选择词造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选取较熟悉的词,确定一个中心,根据具体要求,展开联想作答.
【解答】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要求,任选三个词;句长50字左右,同时注意句子的通顺、连贯.
选取:深邃、消逝、迷惘.
答案:他深邃的眼睛里,给人一种难以理解的目光,昨夜苦苦思索的神情似乎还没有消逝,仍显一脸的迷惘.
 
二、阅读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锦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②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 
④援疑质理
 询问 
(2)翻译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求学经历的?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得到
②句意: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热水
③句意: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被”通“披”
穿
④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走:跑
句意:我抄写完了,就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重点词有:略无:一点没有
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结合具体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辩证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自己的理解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语言凝练简洁,思路清晰,说理到位.
答案:(1)①得到
②热水
③“被”通“披”
穿
④询问
(2)①我抄写完了,就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3)学习的刻苦(家贫无书,借书抄书)
从师的艰难
(求师艰难)
出外求学的艰苦(出外求学旅途艰难、生活艰难)
(4)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绝对的.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刻苦认真,在于持续的努力,在于以学习为乐.
 
6.阅读下文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
(2)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
① 氮 + 氧 →②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③ 二氧化氮 + 雨水 →④硝酸+雨水 氮肥。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说明方法;概括说明内容.
【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第②﹣④段具体说明假如没有台风出现的严重后果,第⑤段说明假如闪电的情景.
【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第②﹣④段具体说明假如没有台风出现的严重后果,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第⑤段说明假如闪电的情景,抓住第⑤段的关键句子“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答案:
(1)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全更不均衡.
(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3)①氮+氧=>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7.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间情分
①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②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③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④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⑤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⑥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⑦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⑧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⑨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⑩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我来吧!”
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每一次照面,如芰(jì)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本文一共讲述了三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这几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2)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
(3)为什么离开复印店的时候,“我”的脚步放慢了?(用原文回答)
(4)在澎湖的小岛上,看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话,为什么让我如此动容?
(5)从作者对车站帮我拿行李的男子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经济建设,吸引外资,促进合作,离不开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就是本文提到的人与人之间,与陌生人之间,甚至不曾谋面的人之间的相处状况。通过阅读,结合现实,你对身边软环境的建设有何感想和建议?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内容主旨;人物分析.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在复印店女孩的热情细致感染了我;望安岛的公用电话极富人情化感动了我;火车站一位陌生男子的帮助使我难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传递善意的重要性.
【解答】(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文章的三件事:①复印店女孩的热情细致感染了我;②望安岛的公用电话极富人情化感动了我;③火车站一位陌生男子的帮助使我难忘.
共同点:都是在与陌生人接触中体会到人间温暖.
(2)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结合上文“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表现出我诧异是因为没想到女孩如此热情细致周到.她美好的心灵、宁静柔和的气质使人觉得美丽而且不平凡.
(3)本题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寻找原句即可.从文中可以找到原句: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的心情.
(4)本题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寻找句子: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5)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通过“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6)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围绕“为他人和社会献爱心,尽一点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合作”来谈即可.
答案
(1)三件事:①复印店女孩的热情细致感染了我;②望安岛的公用电话极富人情化感动了我;③火车站一位陌生男子的帮助使我难忘.
共同点:都是在与陌生人接触中体会到人间温暖.
(2)没想到女孩如此热情细致周到.她美好的心灵、宁静柔和的气质使人觉得美丽而且不平凡.
(3)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的心情.(必需是原文,两个句子要写完整)
(4)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5)他是一个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6)围绕“为他人和社会献爱心,尽一点力、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合作”来谈即可.
 
8.名著阅读
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至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快乐……
选文出自《 名人传 》,“他”是指 贝多芬 ,“他”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作品《 欢乐颂 》,这段话概括了“他”音乐的本质,之所以说“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是因为他的音乐带来 安慰 、 勇气 、 快乐 。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人传》这部名著的理解与掌握.
【解答】《名人传》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 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根据文段中的描述可知,其中的“他”指的是贝多芬,他在生命的最后完成了《欢乐颂》,他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安慰”“勇气”和“快乐”.
答案:
名人传
贝多芬
欢乐颂
安慰、勇气、快乐.
 
9.名著阅读
“船长对我说:‘锡兰岛,是以采珍珠闻名的地方。X,你高兴去看采珠场吗?’‘当然高兴。’我说。”这里X是谁? 阿龙纳斯 
船长是谁? 尼摩 
船上还有两个人,一个X的仆人叫 康塞尔 
,另一个是捕鲸手。船的名字是 诺第留斯号 。
【考点】名著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海底两万里》,解答此题要结合所给材料作答.
【解答】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首先我们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根据材料的提示语加以判断,比如“船长”“采珠场”,断定是名著《海底两万里》,需要对人物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答案:阿龙纳斯
尼摩
康塞尔
诺第留斯号
 
三、综合性学习
10.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5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仙游县在各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有一个县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图内文字:左:作业完成了吗?别总想玩电脑。右:看书去,就知道玩!
材料三:五一节,中学生佳佳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信息中的三条主要内容。
(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3)给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含义的基础上,以佳佳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佳佳的话。
【考点】材料阅读.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第三小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标题,即可得出结论.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根据表中的数据和文字可知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与学习,他们接触网络的年龄大大提前,有超过八成的学生每天都要上网.
(2)看图可知,这幅图中的父母自已在玩电脑却不让孩子玩电脑,让他去学习.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家长不能控制自己上网,不能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依靠说教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表达的目的是劝说佳佳不要过于沉迷于手机和网络,可围绕玩手机会影响学习,伤害身体,而且会淡漠亲人之间的感情.
答案:
(1)①中小学生上网的两个主要目的是娱乐与学习.②中小学生触屏、触网年龄大大提前.③超过八成的中小
学生每天上网.
(2)这幅漫画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孩子沉迷网络(玩电脑),家长只顾自己娱乐;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却没有为孩子树立榜样).意符即可.
(3)参考示例:佳佳,手机游戏确实很好玩(很精彩),我也很喜欢,但我们也不能过度啊.长时间沉迷其中,既会伤害身体,又会影响学习,还会淡漠亲人间的感情(疏远亲人间的心灵距离),甚至还可能会误入歧路,你说呢?
 
三、作文
11.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______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
要求:(1)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词或另外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填在横线上;
(2)文体不限;
(3)600字以上;
(4)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考点】半命题作文.
【分析】这道题目是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本题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
【审题立意】请以“生活在﹣﹣﹣﹣﹣中”为题目,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补充的应该为一个名词,而且是正能量的东西:理想、感恩、感激、善良等,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
【思路点拨】你可以根据这条思路来写:思考下,当今的社会到底缺失些什么东西,理一下思路,你到底要如何去用记叙文的手段去体现这一主题,在写记住文的过程中切记不要报流水帐,也不要夸大自己的情感,更不要出现口号式的语言文字.
【写作手法】你可以采取下夹叙夹议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可以增色不少.
【表达方式】写记叙文时,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用议论文字来点睛,写议论文时,要善于举出实践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答】【例文】
生活在美好风景中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边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中心!”一个黑长衫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为历史添上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通过镜子吃力地看着,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住了,她为此露出了多少次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开满在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他弯下身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2016年12月27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