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岭南师院附中、东方实验学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刘禹锡《陋室铭》)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6)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人们为了教育、鼓励青少年从小立志努力,常常会引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 , 。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
①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ɡ(
)。
②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ānɡ
huánɡ
shī
cuò(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③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 )。
④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
jū
ɡōnɡ(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艰难的跋涉,孩子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大家喘着气,呼吸声响彻云霄.
B.我问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还可以凑合.
C.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D.听到这个消息,他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顽皮的神态荡然无存.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政府大力重视并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大力”调到“支持”的前面)
B.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赶来参加今天的庙会.(在“孩子”后加上“等人”)
C.暑假前夕,学校召开安全教育会议,严防溺水事件不在我校发生.(删去“不”字)
D.我们要充分发扬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将“发扬”改为“发挥”)
5.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两句话,最后一句话要求有积极意义。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 , 。
二、阅读题(46)
6.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1教育网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1·cn·jy·com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
志:记住
D.寻病终
寻:不久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www-2-1-cnjy-com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选自《庄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量力而轻敌
②知进而不知却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其
为
虫
也
知
进
而
不
知
却不
量
力
而
轻
敌
(3)你怎样评价像螳螂这样的人?
8.芦花荡
①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②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③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④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到……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⑤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⑥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⑦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www.21-cn-jy.com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请品味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对老头子进行了刻画,表现出老头子过于自尊的性格。
B.文段中“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是表现了大女孩子的坚强。
C.文段中“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一句不能说两个女孩子对老头子确实是不信任了,这只是老头子自己的感觉罢了。【出处:21教育名师】
D.文段的最后一段话既表现了老头子的自信,又表现了老头子对敌人的憎恨。
9.悠长的铃声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 约翰逊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情节,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两处来。
伏笔①
伏笔②
(3)小说对老师傅的描写十分出色。请对下面老师傅的描写作简要的赏析。
……他又踌躇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4)你喜欢打铃的老师傅吗?为什么?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受。
三、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21·世纪
教育网
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请以“有你在我身后”或“有我在你身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四、附加题
11.老程撇了半天嘴,对祥子说:“依我看哪,你还是找曹先生去。事情不能就这么搁下,钱也不能就这么丢了!你刚才不是说,曹先生嘱咐了你,叫你看事不好就跑?是么,你一下车就叫侦探给堵住,怪谁呢?不是你不忠心哪,是事儿来得太邪,你没法儿不先顾自己的命!叫我看,这没有什么对不起人的地方。你去,找曹先生去,把前后的是一五一十都对他实说,我想,他必不能怪你,碰巧还许赔上你的钱!你走吧,把铺盖放在这儿,早早地找他去。天短,一出太阳就得八点,赶紧走你的!”
(1)祥子为什么把钱丢了?
(2)祥子有没有听从老程的话去找曹先生,结果如何?
(3)走投无路的祥子最后到了什么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出祥子的处境和心情如何?
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岭南师院附中、东方实验学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荒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 。(刘禹锡《陋室铭》)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6)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人们为了教育、鼓励青少年从小立志努力,常常会引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解答此题,平时积累是关键,既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抓重点词多练写.
【解答】解析:古诗文默写要注意个别字的书写如:撼、萋、牍、眦等.
答案:
(1)波撼岳阳城.
(2)山山唯落晖.
(3)荒草萋萋鹦鹉洲.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6)感时花溅泪.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
①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ɡ( 锐不可当
)。
②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ānɡ
huánɡ
shī
cuò( 张皇失措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21
cnjy
com
③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 尴尬 )。
④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
jū
ɡōnɡ( 鞠躬 )。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平时的积累.
【解答】锐不可当(注意“当”不要写成“挡”)
张皇失措(注意“皇”不要写成“慌”)
尴尬(注意偏旁写法)
鞠躬(注意汉字的形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尴尬
鞠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艰难的跋涉,孩子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大家喘着气,呼吸声响彻云霄.
B.我问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还可以凑合.
C.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D.听到这个消息,他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顽皮的神态荡然无存.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来源:21cnj
y.co
m】
【解答】A.“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该成语与语境不符;
B.“凑合”将就.该词语运用正确;
C.“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该成语运用正确;
D.“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该成语运用正确;
故选:A.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政府大力重视并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大力”调到“支持”的前面)
B.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赶来参加今天的庙会.(在“孩子”后加上“等人”)
C.暑假前夕,学校召开安全教育会议,严防溺水事件不在我校发生.(删去“不”字)
D.我们要充分发扬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将“发扬”改为“发挥”)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答】A.正确;
B.语序不当,改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赶来参加今天的庙会”;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5.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两句话,最后一句话要求有积极意义。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一块铀 , 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 , 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
【考点】仿写语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句能力.
【解答】本题题干的要求有两点:一是符合例句格式,二是最后一句要有积极意义.
参看例句,一粒种子由无声无息到参天大树,这是一个积极的过程,所以仿句内容也应该是积极的;
再注意例句的句子结构,如“一粒种子”(数量词+名词),仿写的句子也要按照这个句式.
参考答案:一块铀,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阅读题(46)
6.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版权所有:21教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
志:记住
D.寻病终
寻:不久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异:认为…奇特非凡.
B.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无论:不要说.
C.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做标记.
D.他不久就病死了.寻:不久.
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是:判断动词;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句子翻译为: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
(3)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里渔人“具言”的是当时的社会状况,桃花源人“叹惋”的桃花源外的世界的黑暗,百姓生活的痛苦.故B中“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错,故选:B.
答案:
(1)C
(2)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
(3)B
7.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选自《庄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量力而轻敌
轻视
②知进而不知却
退却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其
为
虫
也
知
进
而
不
知
却不
量
力
而
轻
敌
(3)你怎样评价像螳螂这样的人?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参考译文:
齐庄公外出打猎,有一只虫子举起前肢要与他们的车轮搏斗.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什么虫子?”驾车的回答说:“这是一只螳螂.这种虫子,只知道往前冲而不知道向后退,从不衡量自己有多大力量,却轻视自己的对手.”庄公说:“它要是人的话,一定是无敌于天下的勇士啊!”于是命令车夫绕道行驶,避让开螳螂.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从不衡量自己有多大力量,却轻视自己的对手.轻:轻视;
②知道往前冲而不知道向后退.却:后退.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知进而不知却”与“不量力而轻敌”结构基本对称,中间断句.句子断句为: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句子翻译为:这种虫子,只知道往前冲而不知道向后退,从不衡量自己有多大力量,却轻视自己的对手.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此题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归纳.根据“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可以得出它自不量力,盲目地进攻,只会自取灭亡.或者根据“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可知它虽然弱小,但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眼前的庞然大物,实在是勇气可嘉.
答案:
(1)①轻视②后退
(2)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3)示例:它自不量力,盲目地进攻,只会自取灭亡.或者说:它虽然弱小,但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眼前的庞然大物,实在是勇气可嘉.
8.芦花荡
①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②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③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④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到……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⑤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⑥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⑦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请品味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段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对老头子进行了刻画,表现出老头子过于自尊的性格。
B.文段中“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是表现了大女孩子的坚强。
C.文段中“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一句不能说两个女孩子对老头子确实是不信任了,这只是老头子自己的感觉罢了。
D.文段的最后一段话既表现了老头子的自信,又表现了老头子对敌人的憎恨。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选文写老头子因为大菱受伤而觉得没脸见人,并决心为大菱报仇.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找出文中的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它们组织成一句话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该句描写了月亮、苇塘、风响这些景物,属于环境描写.用月落的昏暗和风的响动烘托老头子因大菱受伤而产生的黯然自责.(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的能力.文中还描写了老头子的语言、动作,所以,写老头子除了心理描写,还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答案:
(1)写老头子因大菱受伤而深深地自责,并决心为大菱报仇.(2)环境描写,生动地烘托出老头子因大菱受伤而黯然神伤和自责的心理.
(3)A
9.悠长的铃声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 约翰逊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情节,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两处来。
伏笔①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伏笔② 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3)小说对老师傅的描写十分出色。请对下面老师傅的描写作简要的赏析。
……他又踌躇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4)你喜欢打铃的老师傅吗?为什么?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受。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表现了我对孙师傅的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
(2)本题是对伏笔的考查.“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前文埋下的伏笔: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3)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内容要围绕“默契”谈感悟,结合生活实际.示例:我喜欢打铃的师傅,因为他对我晚来的一分钟总是给予悠长的铃声,我们有了默契.21cnjy.com
答案
(1)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2-1-c-n-j-y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3)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4)结合“默契”谈感悟,结合生活实际.示例:我喜欢打铃的师傅,因为他对我晚来的一分钟总是给予悠长的铃声,我们有了默契.
三、作文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根据你的认识、经历或想象,请以“有你在我身后”或“有我在你身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为:有你在我身后,前面有一段提示性语段,容易为我们打开思路,这个作文题目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关键确定两个词语,一个是“你”,一个是“身后”,“身后”带有默默支持、无私帮助的含义,这个题目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意思:感谢一个为你的成长和安心生活而默默付出的一个人或者一种力量.从这一点出发,作文就好写多了.
【思路点拨】这里的“你”可以是生活中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例如:诗歌、祖国等,后两种思路属于创新思路,更容易获得更好分.
【人称使用】因为题目里有个“你”,全文最好使用第二人称.
【形式创新】我们可以写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写别人的事情,也可以写动物的事情,只要围绕思路来写都可以.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例文】
有你在我身后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2·1·c·n·j·y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的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考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深夜时的窗外异常寂静,除了时不时的微风声,便是我奋笔的刷刷声了,一个人在题海中孤独游着,伴随的更多的是焦灼和疲惫,每过一秒,我坚持做下去的决心便减弱一份,此时的母亲便会悄然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默默翻阅着,她不过问我的情况,也不喊累,她是怕影响到我,而当我偷偷瞅一眼她时,发现她正悄悄揉着眼睛…母亲无声的陪伴令我闻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气息…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有你在我背后.
四、附加题
11.老程撇了半天嘴,对祥子说:“依我看哪,你还是找曹先生去。事情不能就这么搁下,钱也不能就这么丢了!你刚才不是说,曹先生嘱咐了你,叫你看事不好就跑?是么,你一下车就叫侦探给堵住,怪谁呢?不是你不忠心哪,是事儿来得太邪,你没法儿不先顾自己的命!叫我看,这没有什么对不起人的地方。你去,找曹先生去,把前后的是一五一十都对他实说,我想,他必不能怪你,碰巧还许赔上你的钱!你走吧,把铺盖放在这儿,早早地找他去。天短,一出太阳就得八点,赶紧走你的!”21
cnjy
com
(1)祥子为什么把钱丢了?
(2)祥子有没有听从老程的话去找曹先生,结果如何?
(3)走投无路的祥子最后到了什么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出祥子的处境和心情如何?
【考点】名著情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内容的把握,注意把握名著内容、作者及人物个性.
【解答】(1)回答本题时要明确祥子三次买车的经历,这是第二次,被孙侦探抢走.
(2)做本题要注意明确祥子被抢钱后的所作所为,他想找曹先生但没有找成.
(3)本题考查祥子蜕变的原因,正视这次被抢,才使得他由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变得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答案:
(1)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被孙侦探跟踪,因为曹先生得罪了教育当局.孙侦探硬逼着祥子拿出闷葫芦罐,把所有的钱都拿走了.
(2)祥子刚要走被王二通知曹先生一家已经走了.
(3)祥子又回到了人和车厂.再次的走投无路让祥子无可奈何,磨去了棱角,他回到车厂后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善良和要强,而是变得消极了.
2016年12月27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