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A级 抓基础
1.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力是重力造成的
B.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大小与形变大小成正比
D.产生弹力的两个物体间不一定要接触
答案:C
2.(多选)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接触就有弹力
B.有了形变就有弹力
C.弹力也是相互作用的
D.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
答案:CD
3.(多选)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受到重力
B.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
C.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
D.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有关
解析: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产生,无论物体如何运动,重力大小都一样.
答案:CD
4.用弹簧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C.小球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小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对弹簧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的重力
解析:主要考查了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可以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去分析,也可从力的性质是否相同去分析.
答案: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一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物体所受的弹力不一定在物体上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悬挂在天花板上的轻质弹簧在挂上重2
N的物体后伸长2
cm静止,那么这根弹簧伸长1
cm后静止时,它的两端各受到1
N的拉力
解析:物体接触而没有形变就不会产生弹力;物体所受的弹力肯定在物体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由F=kx得,弹簧伸长1
cm的拉力为1
N.
答案:D
6.有一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关于它的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D.木块保持静止是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保持平衡
答案:C
B级 提能力
7.(多选)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解析:本实验中应以需要研究的一根弹簧为实验对象,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增减钩码的数目,以改变对弹簧的拉力,来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所以选A、B.
答案:AB
8.(多选)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C.弹簧的原长为6
cm
D.弹簧伸长0.2
m时,弹力的大小为4
N
解析: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弹簧原长,即原长为6
cm;劲度系数为直线斜率,即k==
N/m=100
N/m;弹簧伸长0.2
m时,弹力F=kx=100×0.2
N=20
N.所以选项B、C正确.
答案:BC
9.几个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他们先读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图中标尺等分刻度只是示意图),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依次读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弹簧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
砝码质量m/g
0
50
100
150
200
250
标尺刻度x/10-2
m
6.00
8.02
10.00
13.12
14.10
15.92
(1)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作出的关系曲线,可以求得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弹簧不挂砝码时,刻度尺的“0”刻度与弹簧的上端没有对齐,这对准确测出劲度系数是否有影响?________(选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答案:(1)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如图,且舍掉13.12
cm的点
(2)24.5(24.5~25.0) (3)无影响
10.如图所示,一根弹簧没有悬挂重物时,其自由端B正对着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挂上100
N重物时,正对着刻度20,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试问:
(1)当弹簧分别挂50
N和150
N重物时,自由端B所对刻度尺的刻度是多少?
(2)若自由端B所对刻度是18,这时弹簧下端挂了多重的重物?
解析:由题意可知,弹簧与刻度尺组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
(1)由F=kx得=,其中G1=100
N,x1=20,
将G2=50
N代入得:x2=10,
将G3=150
N代入得:x3=30.
(2)设所挂重物重为G,则=,解得G=90
N.
答案:(1)10 30 (2)9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