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物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3章章末复习课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物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3章章末复习课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2-29 21: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章末复习课
【知识体系】
[答案填写] ①直接接触 ②弹性形变 ③相反 ④垂直 ⑤收缩 ⑥F=kx ⑦静止 ⑧匀速直线运动 ⑨大小相等 ⑩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主题1 对摩擦力的理解
1.对摩擦力的认识.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如图所示,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则A所受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致.
2.求解摩擦力的方法.
(1)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
(2)滑动摩擦力用公式f=μFN来求解,其中FN是物体所受的正压力,不一定是物体所受的重力,而且要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
【典例1】 (多选)某人骑一普通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正用脚蹬车前进,两轮皆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轮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后
B.前轮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前
C.后轮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后
D.后轮受静摩擦力,方向向前
解析:本题采用假设法,对后轮,假设地面光滑,后轮不受静摩擦力,后轮是主动轮,人用力蹬车时,后轮一定打滑,与地面接触的点必向后滑动,故有向后的滑动趋势.实际情况是后轮并不打滑,说明后轮一定受地面施给它向前的摩擦力,以保持后轮不打滑,此力正是自行车的动力.对于前轮,也可假设前轮光滑,前轮不受摩擦力,由于前轮是被动轮,人用脚蹬车时,整个车要向前运动,前轮若不受地面施给的摩擦力,则前轮会向前滑动而不转动.而实际情况前轮是转动的,故有向前的滑动趋势,这正说明前轮受到向后的静摩擦力.正确的答案是A、D.
答案:AD
针对训练
1.(多选)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
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不可能等于F
解析:以物块M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块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FN、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以及平行于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静摩擦力未画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这里无法直接确定,则可假设斜面光滑,此时物块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取决于沿斜面方向向上的力F及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Gsin
θ的大小.
当F>Gsin
θ时,物块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静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B正确.
当F=Gsin
θ时,无相对运动趋势,此时静摩擦力为零,C正确.
当F<Gsin
θ时,物块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此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A错误.
当F=Gsin
θ时,静摩擦力等于Gsin
θ且方向沿斜面向上,D错误.
答案:BC
主题2 物体的受力分析
1.准确把握力学中常见三种不同性质力的产生的条件,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其他力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做到不漏力;通过寻找施力物体,防止添力和漏力.
3.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同时存在,不要重复出现.
4.摩擦力产生条件之一是接触面有弹力,没有弹力的接触面不存在摩擦力.
【典例2】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沿竖直墙向下匀速运动,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物体受重力、弹力F、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竖直墙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F
C.物体受到竖直墙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g
D.墙壁对物体的弹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墙壁的压力
解析:物体受到重力、竖直墙的弹力、竖直墙的摩擦力和F四个力的作用,A错;根据平衡条件,竖直墙的弹力N=F,f=mg,另滑动摩擦力f=μN=μF,所以B对,C错;墙壁对物体的弹力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对.
答案:BD
针对训练
2.(多选)一质量为m的物块能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匀速下滑.现同时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
A.施加F后,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仍沿斜面匀速下滑
C.沿斜面减速下滑
D.沿斜面加速下滑
解析:物体在未加F前受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为零,加上F后,可看作增加了重力,增大了对斜面的压力,也增大了摩擦力,仍可处于平衡状态.选AB.
答案:AB
主题3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1.平衡状态、平衡力.
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或其中的一个力叫其余几个力的平衡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即F合=0或F合x=0,F合y=0.
3.平衡条件的应用.
(1)当物体受两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则这两个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当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则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同一点,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后,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或者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方法求解.
(3)当物体受三个以上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常用正交分解法.
【典例3】 如图所示,物体甲重20
N,物体乙重100
N,乙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0
N,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设甲的重力可变,为使乙物体保持静止,求甲最重不能超过多少?
解析:(1)以O点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分析可知:
轻绳OA受到的拉力F2==25
N,
轻绳OB受到的拉力F1=Gtan
37°=15
N.
(2)当乙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30
N时,甲可以加到最重为G′,此时OB绳拉力F=30
N,
则G′==40
N.
答案:见解析
针对训练
3.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θ为37°.质量为1
kg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解析:设小球和斜面体的质量分别为m、M,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球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知:N2cos
θ=mg,N2sin
θ=N1,解得N1=mgtan
θ=7.5
N,把小球和斜面体当作一整体,受力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知,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FN=mg+Mg=30
N,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N1=mgtan
θ=7.5
N.
答案:见解析
统揽考情
本章知识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常考受力分析方法及共点力的平衡,考查的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在动力学中也常在计算题中被考查到.
真题例析
 (2015·山东卷)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对B,μ1F=mBg,对A、B整体,μ2(mA+mB)g=F,
联立即得=,B正确.
答案:B
针对训练
(多选)两个物体如图放置,水平力F=1
N作用在b上,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
N
B.物体b与物体a之间可能是光滑的
C.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0.5
N
D.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1
N
解析:对a,由平衡条件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则受摩擦力为0,即a与b之间没有摩擦力,则b与物体a之间可能是光滑的,故A错误,B正确;对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压力、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则有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为1
N,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答案:BD
1.关于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C.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平行
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
解析: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得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弹力消失,摩擦力立即消失,而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D错误,B正确;弹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平行于接触面的,弹力的方向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是垂直的,C错误.
答案:B
2.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F1=30
N、F2=40
N,它们的夹角是90°,要使物体沿F1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再施加一个力F3,它的大小是(  )
A.30
N   B.35
N   C.50
N   D.70
N
解析: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3与前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50
N,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
答案:C
3.L形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
A.3
B.4
C.5
D.6
解析:对木板P进行受力分析:木板P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滑块Q的压力、弹簧的弹力和与斜面间的摩擦力5个力的作用,故选C.
答案:C
4.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
A.
B.
C.mgtan
α
D.mgcot
α
解析:石块受力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两侧面所受弹力大小相等,设为FN,由三力平衡可知四边形OABC为菱形,故△ODC为直角三角形,且∠OCD为α,则由mg=FNsin
α可得FN=,故A正确.
答案:A
5.沿光滑的墙壁用网兜把一个足球挂在A点,如图所示,足球的质量为m,网兜的质量不计,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α,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解析:取足球和网兜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受重力G=mg、墙壁的支持力N和悬绳的拉力T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由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可知,
N和T的合力F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G,作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三角形知识得:
N=Ftan
α=mgtan
α,T==.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