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习题
一、选择题:
1.参加慕尼黑会议的英国首相是(
)
A.达拉第
B.张伯伦
C.希特勒
D.墨索里尼
2.慕尼黑阴谋的直接受害国是(
)
A.波兰
B.苏联
C.捷克斯洛伐克
D.德国
3.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这种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是(
)
A.纵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D.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慕尼黑阴谋
B.德军突袭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德军突袭苏联
5.二战中领导苏联军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
A.列宁
B.丘吉尔
C.罗斯福
D.斯大林
6.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德军突袭苏联
B.不列颠之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卢沟桥事变
7.珍珠港事件发生于(
)
A.1939年9月
B.1940年5月
C.1941年6月
D.1941年12月
二、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
2.
三、材料解析题:
1.下面是某一协定的内容,阅读后回答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月一日开始从苏台德区等地"撤退",十月十日完成。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不得破坏,无偿移交给德国。
(1)这是哪一协定的内容?签订于何时?
(2)为什么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一场阴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英国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所体现的外交政策用一个词来概括应该是什么?
(2)这是一条“通向稳定的道路”吗?
(3)材料二所体现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会出现如此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