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1942年德国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是( )
A.莫斯科
B.斯大林格勒
C.列宁格勒
D.高加索
【解析】 1942年希特勒将德军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
【答案】 D
2.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进攻基辅
D.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 本题易错选A项,不列颠之战的意义在于使德国遭到战略上的失败,而非军事上的失败,C、D两项发生时间比B项晚。
【答案】 B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是( )
A.太平洋战场
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
D.中国战场
【解析】 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是在194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6月;苏德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2年11月;北非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2年10月;中国战场进入反攻是在1945年。
【答案】 A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海战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途岛海战中,美、日双方使用了海空立体作战和航空母舰、驱逐舰等新型武器。
【答案】 D
5.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不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解析】 根据材料“阿拉曼战役前夕”,可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时间大约在1942年。A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发生在19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 B
6.朱可夫元帅回忆:“蒙哥马利……跟我谈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同样的意义”是指( )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苏盟军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
D.都是蒙哥马利指挥取胜的
【解析】 莫斯科战役是苏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排除A项;两次战役都不是美苏盟军所取得的胜利,排除B项;蒙哥马利指挥的是阿拉曼战役,排除D项。两次战役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故选C项。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
( http: / / www.21cnjy.com ),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
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解析】 第(1)问,太平洋战场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根据材料“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并结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分析;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阶段性特征及时间分析。第(2)问,注意题干要求,从军事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