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3学业分层测评(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9 17: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苏联与英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D.丘吉尔变成苏联利益的维护人
【解析】 A、B、D三种说法均错误,题干材料只能显示苏联与英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答案】 C
2.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都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这两次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
A.受绥靖政策的影响
B.法西斯军队发动突然袭击
C.直接决定了法西斯同盟失败的命运
D.法西斯国家撕毁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
【解析】 “绥靖政策”在1940年已经破产,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太平洋战争,故选B项。21教育网
【答案】 B
3.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  )
①促使美国朝野彻底放弃孤立主义情绪 ②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渐达到最大规模 ③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④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英对日宣战。接着,中国等20多个国家对日本宣战,日本的盟国德国、意大利等也向美英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严峻的形势使反法西斯力量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正确。21cnjy.com
【答案】 A
4.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战争财
B.这有利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
C.表明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
D.这是美国对日本进占印度支那的反应
【解析】 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照顾反法西斯国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这一法案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可以购买和运输军火,所以这有利于掌握制海权的英国,故B项正确;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故C项错误;在日本进占印度支那北部的情况下,美国于1940年9月26日宣布对日贸易禁运,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5.1941年5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致中国外交部长的信中表示:“希望在和平状态恢复的时候,能和中国政府以有步骤谈判和订立协定的程序,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美国政府这一行为(  )
A.表明美国开始改变中立立场
B.是绥靖政策的突出表现
C.履行了反法西斯联盟的约定
D.鼓励了中国的抗日斗争
【解析】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租借法案》,允许美国可以以租借或贷款的方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等各种方便,从此,中立法名存实亡,而不是“1941年5月下旬”“开始改变”,故A项错误;“能和中国政府……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是对中国有利,而绥靖政策是对法西斯的纵容,故B项错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与“1941年5月下旬”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应是指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之时,美国提出希望在华“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这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 www.21-cn-jy.com
【答案】 D
6.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下列对这一联盟形成具有推动作用的因素有(  )2·1·c·n·j·y
①苏德战争爆发 ②日军偷袭珍珠港 ③《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④英美对苏联提供一定的援助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表明二战规模扩大,法西斯国家与被侵略国家间的矛盾加深,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③④表明美、英、苏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相互间的不信任使1939年夏苏联与西欧两大强国的谈判流产,而关于哪一方应对这一失败负责的问题至今仍处于争议中。美国历史学家断定:“总的说来,苏联在这一阶段后期的政策是一种无耻的欺骗。”相反,英国历史学家坚持认为,“人们无论怎样旋转占卜用的水晶球,试图根据1939年8月23日的观点来研究未来,都很难看出苏联还有其他什么路可走”。也许这些评价中的每一个都是相当确实的,因为当时相互间的疑心非常大,以至双方不仅仔细考虑了与希特勒打交道的可能性,而且也在这一方面采取了措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苏联政府为了进一步促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于1941年9月24日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在莫斯科集会,签订了三国协定,规定英、美在短期内供给苏联武器和物资,苏联则为英、美军事生产提供原料,三国协定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0月30日,罗斯福代表美国政府宣布给苏联1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11月7日,美国把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为向苏提供军援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1)材料一中美国和英国的历史学家是如何看待苏联与西欧两大强国谈判失败的?
(2)材料二体现了苏联和西方的关系出现了哪些变化?导致其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分别提炼出美国与英国历史学家的观点即可。第(2)问的变化要注意从苏联和西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要从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来考虑。21·cn·jy·com
【答案】 (1)前者对苏联中立自保政策给予了严厉指责;后者予以理解,认为其没有更好的选择。
(2)变化:美国修改租借法案,把援助对象扩大到苏联;苏联接受《大西洋宪章》基本原则,对西方提供援助,双方在反法西斯方面达成一定共识。根本原因:随着战争形势发展,双方为维护各自国家利益而走向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