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学(金华地区)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课件+备考集训):第二部分 物理部分 第10讲 物态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科学(金华地区)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课件+备考集训):第二部分 物理部分 第10讲 物态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30 10:27:03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科学第10讲 物态变化一、熔化和凝固
1.知道晶体熔化图像
2.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3.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4.知道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
二、汽化和液化
1.知道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知道液体蒸发的特点及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
3.知道液体沸腾的特点,说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
4.知道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凝固。
2.熔化______热,凝固______热。
3.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1)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_热量。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
(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___________状态。固态液态液态固态吸放吸收不变固液共存4.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1)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热量。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
(3)晶体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处于___________状态。
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非晶体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晶体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6.熔点、凝固点的含义
(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不同的晶体熔点也不同。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__。
(3)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______℃。放出不变固液共存没有有熔点凝固点相同01.下列生活中的“小水珠”属于熔化形成的是( )B【解析】 A.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选项错误;B.冰凌上滴下的水珠是冰熔化形成的,故选项正确;C.山间的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选项错误;D.窗上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选项错误。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解析】由图乙知,从第5分钟到15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故A、B正确;由图知,冰从第5 min开始熔化,到第15 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故C错误;由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但温度不变汽化和液化1.汽化是物质从_______变为_______的过程,汽化的两种形式是_______和________。
2.蒸发定义:在_________温度下进行汽化的现象。液体蒸发______热,有制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1)___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越快。液体气体蒸发沸腾任何吸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大小3.沸腾
(1)沸腾是在_______的温度下进行的,即低于这个温度,液体吸热升温,但不沸腾;在这个温度下,液体沸腾却不升温。
(2)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发生着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_______不变,但要吸热;同一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_____。
4.液化
(1)液化: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______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所有气体,在温度降至足够低的时候都可液化;
②_____________,即________压强。一定内部表面温度降低气态液态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3.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A 【解析】镜子会变得很“模糊”是因为有水珠附着在上面,它是由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A 【解析】充气物内的海水是液体,然后透明罩内壁形成的水珠也是液体,从液体到气体再到液体,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再液化。1.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3 min时,该物质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DB3.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4.五星红旗在白茫茫的南极大陆飘扬,分外显眼。站如其名,南极泰山站在中国极地科考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高峰。而南极气温最低可达-89.2℃,则当地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B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三种温度计都行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装有酒精的敞开烧杯中,10 min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2.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因高温天气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AC3.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4.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快速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A.12℃  B.32℃   C.40℃   D.100℃AA5.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形成的,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炎热的夏季,车内开着冷空调,此时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液化会吸热外侧6.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刻物质的温度是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加热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
(4)比较t2与t3时刻的内能,________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80固液共存t3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小c=Q/(m Δt)7.园园从冰箱里取出一袋冰冻汤圆,放进碟子后置于电子称上,每隔20分钟记录示数如下:从下表数据中,你看到了冰冻汤圆质量的变化有什么趋势?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袋汤圆质量的变化趋势:汤圆质量先增大但增速在减慢,最后质量保持不变。
原因: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汤圆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汤圆表面,使汤圆质量增加,起先汤圆与空气的温差大,因此液化成的小水珠也多,后来汤圆因从空气中吸热而温度升高,与空气温差变小,因此液化成的小水珠变少,所以汤圆质量的增速在减慢。当汤圆温度与空气温度一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再液化,所以汤圆质量保持不变。备考集训10 物态变化
1. 炎热的夏天,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D)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的硬度不够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开始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开始变软
2. 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D)
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3.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小冰晶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4.在1标准大气压下:①冰熔化;②铁水凝固;③乙醚蒸发;④水沸腾。在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A)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
B.打开软木塞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是河面上的水蒸发形成的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D)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放出__(选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使__上__(选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手上的水蒸发吸热__,使手不会被烫伤。
8.“走进黔东南,品味原生态”,外地游客对黔东南的自然生态和醇香米酒印象非常深刻。黔东南很多农民自己烤酒,是把发酵好的酒坯放入灶上的锅中,再用一个上下开口的桶状物体把锅子罩住,桶状物之上再放上一口锅(俗称天锅),如图所示,天锅中装有冷水。把酒烤出来的过程是让锅里的酒首先__汽化__,使其变成酒蒸气,上面的天锅中要装冷水,是为了让酒蒸气__液化__,若天锅中水的温度升高了,要换上冷水,以保证这一物态变化的进行。
9.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_汽化__过程中__吸收__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__下降__。
10.小强发现妈妈用湿拖把拖过的地面,很快就干了,而地面瓷砖是不吸水的。为探究“水的消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强用同样的半杯水,分别泼洒在凉爽的室内、风和日丽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砖的大小均相同)
(1)地上的水干了,它属于物理学中的__汽化__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与___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___等因素有关。小强在室内的实验__是__(选填“是”或“否”)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在随州农村,农业缺水现象普遍,张爷爷种了一块玉米地,玉米苗一尺多高,为抗旱、节水、保墒,在下列措施中,应向张爷爷推荐的措施有:__ADE___ 。
A.早、晚气温较低时浇水
B.中午风和日丽时浇水
C.把水均匀泼洒在玉米地里
D.在玉米蔸附近浇水
E.在植株间的空地处可用些秸秆、树叶作简单覆盖
11.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84__℃。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__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__;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__内__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1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__较小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__。
(3)图乙中第3 min时,物质处于__固__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
13.(2016,扬州)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21世纪教育网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4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先降低后升高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准确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当盐水浓度增大为24%时,其凝固点为-17℃__。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