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学(金华地区)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课件+备考集训):第三部分 化学部分 第22讲 水和溶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科学(金华地区)中考总复习课件(专题课件+备考集训):第三部分 化学部分 第22讲 水和溶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30 11:53:44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科学第22讲 水和溶液一、能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二、知道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三、知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四、知道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和过程1.水是良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等。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 。
(2)悬浊液:是 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静置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3)乳浊液:是 混合而成,静置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3.溶液由 组成,是一种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溶性固体互不相溶的液体溶质和溶剂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C【解析】溶液的特点有三个: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无色不是溶液的特点,所以A、B均错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D错误;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有的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C正确。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的溶液,叫这种溶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2.溶解度
(1)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 溶剂里达到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____、 、____。
(4)溶解性等级:____、____、____、____。100克饱和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温度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2017,预测)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4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四杯溶液中各再加入20℃的100 g水后,溶液质量相等,且均为不饱和溶液D【解析】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溶剂质量相同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所以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D.四杯溶液中各再加入20℃的100 g水后,未溶解的固体全部溶解,故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相等,溶液质量相等,且均为不饱和溶液。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A【解析】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须指明温度,故B错误;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减小,故D错误。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 ,____, ,____,____。计算称量溶解药匙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滴管(2)常见计算类型
(a)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m浓×A浓%=(m浓+m水)×A稀%
m浓——浓溶液质量
m稀——稀溶液质量
A浓%——浓溶液质量分数
A稀%——稀溶液质量分数
(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溶液质量= × .溶液体积溶液密度4.实验室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____(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③⑤③④②①加速氯化钠溶解(3)配制时应选择___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4)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12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下同),需要水____mL(水的密度为1 g/cm3)。10022.3251.分离方法过滤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2.过滤:适用范围:将 和____分离的操作。
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 。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 ;
②液面低于 。
三靠:①烧杯口紧靠 ;
②玻璃棒末端紧靠 ;
③漏斗末端紧靠 。难溶性固体液体漏斗内壁漏斗边缘滤纸边缘玻璃棒三层滤纸的那一边烧杯内壁3.粗盐提纯的方法
(1)粗盐的溶解 (2)过滤 (3)滤液的蒸发5.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B步骤称为_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过滤B【解析】(1)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一种重要仪器就是玻璃棒,起引流作用。(2)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主要起到防止液体内部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蒸发结晶时在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把剩余滤液蒸干。6.粗盐中含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中放置物质的顺序错误,使净水效果不理想。
(1)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序 (填字母)。调整后净化的盐水仍含可溶性杂质,他设计了下面的除杂流程:BADC(2)步骤①②都需要进行____操作,步骤④需要进行 操作。
【解析】(1)该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是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2)步骤①②之后都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进行的操作为过滤,步骤④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固体,其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 过滤蒸发结晶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石灰石
C.面粉 
D.植物油
2.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B.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净物
C.水资源丰富不用节约用水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AA3.“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4.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蔗糖
B.用量程为1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45 mL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BB5.关于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0克
B.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含20克食盐,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0克
C.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36克,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0克
D.20℃时,5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18克,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6.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D7.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斜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
(2)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____g。
(4)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88g不饱和溶液44D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碘酒 D.氯化钠溶液
2.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CC3.(2017,预测)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t2℃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提纯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4.配制生理盐水时,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①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少量洒出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 ③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 ④盛装生理盐水的试管刷洗后未干燥
A.仅①④ B.仅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C5.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 g水)(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5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NaCl85.5g(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4)对(3)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的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aCl
C.上述方法可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5)当KNO3、NaCl的溶解度相同时,对应的在温度范围是 。降温结晶A20℃~30℃6.现有100克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采用:
(1)加入食盐固体多少克?
(2)蒸发掉多少克水?
(3)加入25%的食盐溶液多少克?
解:(1)设继续加入食盐固体的质量为x,则100 g×10%+x=(100 g+x)×20%,解得:x=12.5 g;
(2)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100 g×10%=(100 g-y)×20%,解得:y=50 g;
(3)设加入25%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z,则10%的食盐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食盐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的食盐溶液中的溶质,100 g×10%+z×25%=(100 g+z)×20%,解得:z=200 g。备考集训22 水和溶液
1.(原创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2.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 g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C)
A.选择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试剂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 g
C.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
3.有关水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是(D)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B.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正、负二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在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4.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B)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 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所用的托盘天平游码生锈了 ④用4 g食盐和100 g水配制溶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氯化钾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温度/℃
10
20
30
40
50
KCl
30 g
33 g
35 g
38 g
41 g
KNO3
21 g
31 g
45 g
65 g
88 g
A.硝酸钾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30 ℃之间
C.在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 氯化钾可得到33.3%的氯化钾溶液
D.在50℃时,两物质各5 g分别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6.下列有关“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C)
A.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先将游码移至0刻度线,再调节天平平衡
B.称取氯化钠前,要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同的纸片
C.移动游码使其右侧对齐3 g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右盘上
D.取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7 mL水,快到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7.如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氯化钠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在4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63.9 g
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在20 ℃~40 ℃温度范围内相交
C.60℃时,在硝酸钾饱和溶液210 g中加入10 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100 g,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一定是NaCl
8.某温度下,在 100 g质量分数为 20%的 KNO3 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KNO3 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温度下,KNO3 的溶解度为 30 g
B.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9.(2017,预测)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20 ℃时,100 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 g
B.20 ℃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物质的溶液从50 ℃降温到30 ℃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 ℃降温至20 ℃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10.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有以下步骤:①称量、量取;②过滤;③蒸发结晶、干燥;④计算;⑤溶解。用10克含杂质10%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①④③⑤
C.⑤②③④① D.⑤②③④①⑤
11.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表为A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则在编号为①~⑤的溶液中(下列小题均填序号):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1)属于饱和溶液的是溶液___②⑤__。
①②③④⑤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④⑤③②①__。
12.遂宁市大英县境内的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千秋万代。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
→→→ →
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汲出的卤水浑浊,浓度一般在7~10度(即溶质质量分数为7%~10%,下同),这样的卤水咸度低,耗燃料,成本高,为了把卤水浓度提高18~20度,就产生了“晒卤”这一环节。在“晒卤”的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变大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第④步“滤卤”和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漏斗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_。
(3)第⑤步“煎盐”和实验室__蒸发__结晶(填结晶的方法)的原理相同。
13.小燕同学探究影响物质M溶解性的因素,操作如下:取三个烧杯,分别加入10 g冷水、热水和酒精,然后各加入5 g物质M,充分搅拌后出现了如图中甲、乙、丙所示的状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三杯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甲、丙___,浓度最大的是__乙___。
(2)甲、乙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物质M的溶解度受__温度___的影响,且__温度越高___,物质M的溶解度就越大。
(3)__甲、丙___比较,说明溶剂种类不同,M的溶解度不同。
(4)丁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则乙杯溶液所处的状态对应于丁图中的___C__(填“A”“B”或“C”)点。若在不改变溶质和溶剂质量的前提下,要使乙杯溶液变为D点所处的状态,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降低温度___。
14.稀疏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 49 g 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
(1)经计算,所用水的质量为__39__g,所需 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5.4__mL 。
(2)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 __AD__。(填选项)
A.10 mL 量筒 B.100 mL 烧杯
C.100 mL 量筒 D.胶头滴管
(3)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__。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__用大量水冲洗__,然后涂上 3%的小苏打溶液。
15.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一: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
(1)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为__4__g;
(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天平___左___(填“左”或“右”)盘的烧杯内,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 g/cm3),应选择的量筒的规格是__100__mL(填“10”“100”或“250”)。
实验二:水的电解实验
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3)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氢气__,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水氢气+氧气__;
(4)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6.25%,则分解水的质量为__36___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