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乘减 教案
1新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 “2—4的乘法口诀”“乘加”“退位减法”之后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口诀,又可沟通乘加和乘减之间的关联。
2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的内容一般是放在同一课时的,人教版,苏教版都是如此。 (浙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以前也是这样,但经过实践发现,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对于乘减意义的理解很困难,再加上涉及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所以教材把这一知识点单独设了一课,放在了退位减法教学之后。
教材通过圈点子填数,图形推算等实践活动,说明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与算理。学习这类式题时,要注意比较4×3+4与4×3-4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看与问”,通过圈11个点子的操作活动,比较不同表示方法,沟通乘加与乘减之间的关联。“做与说”环节,借助直观图形,帮助理解乘减算式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这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注重趣味情景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
《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小熊走进课堂,课一开始,就向学生呈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小熊掰玉米棒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且,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生动的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条件,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我设计了闯关练习,层层递进,为枯燥的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学生提出了“还剩几个玉米棒”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3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会列乘减算式,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
2.沟通乘加和乘减之间的关联。
3.体会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减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减的算理,能正确列出乘减算式。
5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森林里举行广播操比赛,瞧!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来了几只小动物?(4只。)如果把它们看作是一小队,这也可以说成是(1个4)。 看,又来了一小队,假如刚才是1个4,那么,现在就有2个4。我们一队队地数一数:1个4,2个4。怎样列式算出小动物的只数? 板书:4×2 问:在这幅图中,4和2分别表示什么?
(2)一只小动物掉队了,它气喘吁吁地赶来。 比2个4多1,现在怎么计算小动物的只数 在4×2的基础上板书:4×2+1=9(只) 问:这个1其实就是图中的?
(3)瞧,又跑来一只!那现在比 2个4多2。谁来列算式? 板书:4×2+2=10(只) 问: 这个2就是?
(4)小鹿记错时间了,它急匆匆地跑来。 那现在是,比2个4多3。怎么列算式? 板书:4×2+3=11(只) 想一想,这时小动物的总数,除了可以这样算,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请同桌小声地讨论讨论。 生汇报,师板书:4×3-1=11(只) 问:你是怎样想的?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假如增加一只小动物,这里就有3个4,实际上比3个4少1,要减1。 问:你能在图中找到这个1吗? 上面的式子有乘有加,我们称之为乘加,那像这样有乘有减的式子,我们叫做乘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乘减
(5)对比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里的4都表示什么?因为每行都是4只小动物,所以这个乘数是一样的) (因为都是11只小动物,所以得数是一样的。) 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第一个算式看作2行多3只,第二个算式看作3行少1只。) 小结:同样的一幅图,由于我们的想法不同,得到的算式就不同,既可以用乘加算式,也可以用乘减算式来求它的总数。
二. 展开学习
(1)引入 广播操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都跑到操场上和朋友们去玩儿,他们越跑越远,都看不见了,只能看到一个个小黑点。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小黑点的数量吗? 唉,不能数哦,现在立刻告诉我,到底能不能?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在摇头,其实我也不能一眼看出。 现在老师教你个方法,咱们一起来圈一圈,算一算。 出示要求:每次圈5个点子。 带领学生一起圈,一起数。1个5,2个5,3个5,比 3个5多4。 你会计算吗?5×3+4=19(个) 问:谁来说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每次圈5个点,圈了3次,还多4个。) 除了这样算,还有什么方法计算点子数,你是怎么想的? 怎样列式?5×4-1=19(个) 你能结合图说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也就是说,假如这里增加一个点,又可以圈一次,可是,实际上,比4个5少1。)
(2)对比,发现 从这两道算式中,你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吗? (5,每份圈得个数相同。19,点子的总数不变。) 不同点呢? (圈得次数不同,相差1。)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每次圈得个数相同,圈得次数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算式。
三.巩固,加深 先看乘加算式圈点子,再填数。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根据算式圈点子。
3×5+()=17 3×6-()=17
(1) 仔细观察式子,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点子吗?每一次该圈几个呢? (两个算式中都有3,所以每一份要圈3个点子。)
(2) 圈一圈,填一填。你是怎么填的?你是怎么想的?
(3) 填上去的数有什么关系? (乘加算式中多出的数与乘减算式中少的数之和正好是每份圈的个数。)
四. 练习
(1) 找朋友:手中算式得数相同的小动物是好朋友。 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咱们一起做个游戏吧,我说:小狗的朋友在哪里,大家通过观察,找到得数相同的算式,大声说:小狗的朋友是谁。 问:谁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呢? 能不能把它们想象成点子图,用圈点子的方法来找?
(2) 喜羊羊和灰太狼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道题,让我们来看看! 根据动物代表的数,列出乘减算式,并计算。
(3) 森林餐厅:运动会结束了,小动物都到餐厅里吃饭了,15只小动物坐得下吗? 请大家把思考的方法写在作业纸上。 我们可以把刚才的方法连起来,写成15-4×3,你会算吗? 小结:我们刚才先算的是座位数,因此,当减法在前面时,我们也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 计算我最棒! 长颈鹿和小狮子进行计算比赛,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想给长颈鹿帮忙的请举手,愿意做小狮子助手的请举手,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 长颈鹿的帮手们,说说你们的答案。 小狮子的助手们,汇报汇报你们的结果。
五. 全课总结 两只小动物可高兴了,他们觉得咱们班孩子今天学得太棒了!你能把今天学的内容向他们做个介绍吗?
六. 板书设计
乘减
4×2+3=11(只) 5×3+4=19(个)
4×3—1=11(只) 5×4—1=19(个)
课件10张PPT。每次圈5个点子。先看乘加算式圈点子,
再填数。
3×5+( )=17
3×6-( )=17
4×3+3 6×4-4
6×3+2 7×4-2
5×4+1 4×4-1
7×3+5 5×5-4
找朋友,找得数相同的算式。
根据动物代表的数,列出乘减算式,并计算。
代表6,代表9。+++-=?( )×( )-( )=( )15-4×3=有3张空桌,15个客人坐得下吗?计算我最棒!4×7-3 8×3-6 19-4×4
4×8-5 9×5-3 60-7×7全课总结: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21 乘减 课后作业
计算。
5×3+2= 8×3+5= 9×2+7=
5×4—3= 8×4—3= 9×3—2=
先比较每题中的三个算式,再在( )里填数。
6+6=6×( ) 8+8=8×( )
6+7=6×( )+( ) 8+7=8×( )+( )
6+7=7×( )—( ) 8+7=7×( )+( )
3.在( )里填数。
5+6+7=( )×( )
7+8+9+10=( )×( )+( )
4+9+1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