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1 拣麦穗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磕头 瞌睡 嗑瓜子 溘然长逝 不落窠臼
B.害臊 噪音 干燥 性情暴躁 辞藻华丽
C.蹒跚 删除 栅栏 春意阑珊 姗姗来迟
D.遐想 黠慧 侠义 应接不暇 瑕不掩瑜
答案:D
解析:A项,kē/kē/kè/kè/kē;B项,sào/zào/zào/zào/zǎo;C项,shān/shān/zhà/shān/shān;D项,都读xiá。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50740048)
(1)该区人社局把促进就业作为一号工程,坚持高标准定位,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问题,使得“就业一号”工程 。
(2)在IPO注册制改革过程当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 ,很多方面都需要完善。
(3)造型油画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像抽象绘画或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性绘画那样可以 ,对于素描以及色彩的技术功底要求较高,而且较难绘制。
A.一挥而就 旗开得胜 一蹴而就
B.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旗开得胜
C.旗开得胜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D.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旗开得胜
答案:C
解析:“旗开得胜”,军队的战旗刚一展开就打了胜仗,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使用排除法:(2)句由“循序渐进”“不可能”可知应用“一蹴而就”,(3)句由使用对象“绘画”“艺术”可知应用“一挥而就”;据此确定答案为C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50740049)
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让援建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20多名外国专家观赏了当地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气氛。
B.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莲花河畔景苑”倒楼案作出一审判决,以重大责任事故分别判处六名被告三至五年有期徒刑。
C.在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民的责任。
D.自由地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和天然权利,而现在,一句“要赢在起跑线上”的宣传语把这种天性和天然权利无情地吞噬了。
答案:D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观赏”不能与“喜庆与祥和气氛”搭配使用;B项,缺乏中心词,“重大责任事故”应为“重大责任事故罪”;C项,表意不明,应为“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 。 , ,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 , 。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①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
②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③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④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
⑤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⑥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A.③①②⑥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
C.③①⑥⑤④②
D.①③⑥④⑤②
答案:C
解析:注意③句中的“种子”与“特殊气候”的内在联系,以及①句中的“柳永”与⑥句中代词“他”的关系;还要注意⑤句中的“这里”所指,注意④②两句的转折关系。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导学号50740050)
我的四季
张 洁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 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 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演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选自《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
5.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和夏日 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作者笔下的春天,因土地贫瘠而充满劳作艰辛的气息;作者笔下的夏日,又是一个因自然灾害使农人和庄稼饱受焦灼挫折的季节。
这样的春天和夏日并不是人所期待和盼望的,但作者正是想要借此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因此人在青年时期,首先要有理想,其次还要有经受挫折打击的勇气和克服自身鲁莽持续不断的努力。
解析:注意从描绘的内容的特点及蕴含的哲理入手。
6.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的含义和作用是如何解读的
参考答案:①含义:因为在“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实奋斗过,所以回首往事,无怨无悔。②作用:借此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起到了收束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解析: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及其对主旨表达的作用考虑。
7.本篇在关于人生如四季的构思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 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把人的一生比作自然四季的写法在一些文学作品里较为常见。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用一个农夫一年的耕作过程来比喻自己的生命流程,春夏秋冬里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欢乐,很形象地表达了“我”少年时的渴求与希望、青年时的冲动与鲁莽、中年时的成熟与欢畅及老年时的沉静与安详。并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奋斗和努力,生命才会辉煌。全文形象鲜明,诗意盎然。
解析:主要与把人的一生比作自然四季的其他文章比较,体会该文构思立意的新颖独特之处。
三、语言运用
8.(2016·辽宁大连一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导学号50740051)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入所见于物者亦深,①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成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成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② 。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与物,③ 。
参考答案:浅入所见于物者亦浅 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解析:本题从扩展补写角度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从语境看,①处前的内容是“深入所见于物者亦深”,从对应角度分析,此处应填写与之相反的内容;②处前内容为“一朵花如此”,从前后文看,此处所写范围扩大,应从类比的角度填写有关内容;③处前的句子照应文段开头的句子,据此便可推断出该处应填写的内容。
9.所谓压力陷阱,是指面试官用不友好的发问或表情制造压力,以此来淘汰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应试者。下面是某大学生面试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替他应对。
考官问:“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而你并非名牌院校毕业。你怎么看 ”
回答(A):
考官问:“你的专业与申请的职位不对口,你能行吗 ”
回答(B):
参考答案:A:听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也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B:《天下无贼》里的贼头黎叔说过:“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 人才!”现在,各行业各地区都很青睐复合型人才。据说,外行的灵感往往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式,没有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