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3 沙田山居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籁 水獭 懒惰 赖皮
B.衣袂 抉择 诀窍 玉玦
C.绸缪 谬误 寥落 蓼蓝
D.湛湛 勘察 戡乱 甚至
答案:C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lài/tǎ/lǎn/lài;B项,mèi/jué/jué/jué;C项,móu/miù/liáo/liǎo;D项,zhàn/kān/kān/shè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50740056)
(1)省委领导在调研民营经济及台资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对所有市场主体 的发展大环境。
(2)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 的文化现象。
(3)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欧洲杯上的已经不可 ,他虽然尚未恢复百分百状态,但是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
A.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B.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C.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 同日而语
D.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一视同仁
答案:B
解析:“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1)句强调“对所有市场主体”同等看待,应该用“一视同仁”;(2)句由“足球和艺术”不同的事物,可知应该用“等量齐观”;(3)句是将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的球队比较,句中又有否定词“不可”,可知应该用“同日而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50740057)
A.尽管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说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稳定最为重要,但抢劫事件已经发生,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洗劫了总统官邸、一些食品店和武器店。
B.由印度绕月探测器“月船”一号携带的美国宇航局Mini—Sat雷达探测月球时,发现月球北极有大量水冰。据估计,月球北极附近的陨坑里至少存有6亿吨水冰。
C.利用当过派出所协管员,能通过熟识的民警登录公安内部网查询户籍信息,一名男子利用查出来的真实户籍资料伪造套牌户口,并通过伪造准予迁入证明等方式大肆贩卖北京户口。
D.美国以不可逆的方式大幅度降低核武库以及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对于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答案:B
解析:A项,结构混乱,“主要任务是”与“最为重要”造成句式混乱,二者选一表述;C项,成分残缺,应在“查询户籍信息”后添加“的便利”,做“利用”的宾语;D项,搭配不当,“降低”不能和“核武库”“作用”搭配,应为“削减核武库”“减弱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
4.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隐匿了行迹”后面有“发觉不了它”,可见⑤接②;先说难以发现,再说仔细看就能发现,可见②⑤放前面;后三句,由“看看”到“再看看”,可见③在前;考虑到由近及远,可判断①在④之前。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导学号50740058)
家园如梦
山 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牛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掏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走进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崭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选自《课外语文》2010年第10期)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家园如梦》温馨醉人,如一轮新月,悬挂于情感的枝头;如一缕微风,抚慰着漂泊者的灵魂。乡愁同岁月一样幽远绵长。
B.第四段结尾一句,不禁使人想起余光中《乡愁》的诗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是永远也无法缩短的母子间的距离。
C.文章的第六段写了父亲在古枫前数鸟巢的情景,也写了父亲“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的细节,既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更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D.作者认为只有在生活的道路上奋起直追,激流勇进,才能做生活中的赢家。山路弯弯,勇于攀登,走向山路的尽头,便是无限风光。
E.文章将近结尾时表示自己愿成为攀缘在家门前的竹篱笆上的牵牛,其意在表达对家园的依附。
答案:DE
解析:D项,文中不含“奋起直追,激流勇进,勇于攀登”之意;E项,不是“依附”,而是表达愿为家乡、为亲人尽自己的力量的心愿。
6.文章第一段说风“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结合全文,请说明“远方的呼唤”实际上是指什么在“呼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远方的呼唤”实际上是指家乡在呼唤,亲人在呼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亲情的热爱和思念(或怀念)。
解析:注意紧扣题目与主题,从下文回忆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入手。
7.文中说:“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走进一种折磨。”怎样理解“诱惑”和“折磨”
参考答案:①诱惑:指丰富多彩、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对山里人是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诱惑。②折磨:无论走到哪里,最难忘的总是家园,离开家园,离开父母,远离亲情又是乡愁的折磨。
解析:“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重要词语,要结合主旨。
8.根据全文内容,简要解释文章末段连用的几个比喻蕴含的意思。
参考答案:家园给人温暖(或庇护),给人慰藉(或鼓励),给人力量,给人滋润(或养分),令人牵挂。
解析:既要扣住修辞,结合词语本身的意义,又要联系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情感、态度去体会。
三、语言运用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画线处进行调整,使句子内容合理,句式协调。
(导学号50740059)
庄子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②他文笔恣肆,寓言生动,思想深刻,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参考答案: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
②他那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思想的深刻。或:他那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10.观察下面的漫画,写一则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明,不超过70字。
(导学号50740060)
参考答案:文明与愚昧、新奇与荒诞常常是一纸之隔,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固然不错,也可能吸引眼球,但被围观并不代表受热捧,有时也会是自取其辱。
解析:要对漫画中“卖脸卖跪”的做法进行评价,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