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训练17 汉魏晋诗三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训练17 汉魏晋诗三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0 13:4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7 汉魏晋诗三首
一、夯基训练
1.对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迢迢(遥远的样子)
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
盈盈(河水满溢状)
B.子衿(衣领)
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情思连绵不断)
三匝(周围)
C.零如雨(落下)
不成章(原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擢素手(举起,摆动)
D.守拙(守住愚拙)
暧暧(温暖的样子)
旧恩(往日的情谊)
答案:C
解析:A项,“盈盈”是水清浅的样子。B项,“匝”是“周”的意思,与“周围”的含义不同。D项,“守拙”是“安守本分”的意思,“暧暧”是“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答案:D
解析:“自然”这里指田园,又指天然本性;今指大自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40076)
A.王大爷自从中风后就不能说话,朋友前来看望,他只能含情脉脉。
B.讨论会上,大家谈起腐败害国的话题,一个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C.只要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何愁没有天下归心的局面。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的有生之年极其短暂,不努力拼搏,将来会后悔的。
答案:A
解析:“含情脉脉”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感情,这里使用对象不当。
4.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的诗作,这些诗继承了乐府传统,反映了时代动荡、社会离乱,抒发了一种人生的苦辛和对命运的悲叹。构思精巧,比喻形象,情景交融,语言平实,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
B.曹操是建安诗人的代表,他注重学习乐府民歌的手法,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既有华丽的辞藻,又有雄健的笔力、浑厚的气象。
C.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是从民间产生的。文人的五言诗是东汉才有的,而东汉文人的五言诗日趋成熟,是和学习乐府民歌分不开的。
D.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黑暗腐败的社会中看惯了战乱、篡夺、阴谋、危机,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坚决地走上了“归田”的道路。他放弃了兼济苍生的理想,无意于现实社会的斗争,因而“归田”其实是一种逃避主义,是消极不可取的。
答案:D
解析:D项,陶渊明的归隐不是一种逃避主义,也不是消极不可取的。
二、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导学号50740077)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情景,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颔联、尾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用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和勇气;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2)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三、语言运用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
解析:注意抓住特征描写景物,表达的感情要恰当。
7.请仿照下面的例句,从雨鞋、桌布、月亮、太阳这四个意象中任选两个,分别写两句含有哲理情思的话语。
(导学号50740078)
例句:雨伞:你不能为别人挡风遮雨,谁会把你举到头顶上
答案示例:雨鞋:人家把全部的重量托付给我,谁还计较什么泥泞呢
桌布:你不能为他人清除脏物,谁还会来为你清洗呢
月亮:你不能为黑夜带来美丽的银光,谁还会对你注目而歌呢
太阳:你不能给世间带来光明,谁还会夸你是一个光明的使者呢
解析:该题为咏物诗仿写。注意实(事物特征)虚(蕴含的哲理情思)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