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训练19 南朝诗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训练19 南朝诗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0 13:5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9 南朝诗两首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潜虬/遒劲  惭怍/柞树  徇私/询问
B.烦闷/闷热
眺望/轻佻
芳甸/玷污
C.衾被/子衿
分散/流霰
喧哗/渲染
D.单薄/薄被
拙劣/挖掘
萋萋/凄凉
答案:C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qiú,zuò,xùn/xún;B项,mèn/mēn,tiào/tiǎo,diàn;C项,qīn/jīn,sàn/xiàn,xuān/xuàn;D项,bó/báo,zhuō/jué,qī。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栖川怍渊沉   怍:惭愧。
B.无闷征在今
征:出征。
C.灞涘望长安
涘:水边。
D.白日丽飞甍
甍:屋脊。
答案:B
解析:B项,“征”的意思是“验证,证明”。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中“薄”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B.不宜妄自菲薄
C.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答案:D
解析:A项,为“微薄”。B项,为“轻视,看不起”。C项,为“厚度小”,与“厚”相反。D项,为“迫近,逼近”,与例句相同。
4.对《登池上楼》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40082)
A.诗首四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这里,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使这几句诗的比喻之意十分显明——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我”欲为官仕途不顺,“我”欲隐居又乏此高致。
B.“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这种对自我状态的认识和分析,反映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美好的春光,使作者的烦恼一扫而光,心境变得愉悦,决定做一个自得其乐的隐者,与自然合而为一。
D.这首诗,或比喻,或直陈,写景优美生动,写情真挚坦诚。
答案:C
解析:优美的春光更加勾起了作者的感伤情怀,故C项理解错误。
二、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50740083)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参考答案:梅子,芭蕉,柳花。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物象”这一概念的理解,不能错误地表述为“梅子的酸”“芭蕉的绿”“孩子捉柳花”等。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闲。闲居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格外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阅读诗歌可先从标题入手,再关注整首诗。从标题中的“闲居”和诗歌最后一句的“闲看”可以看出“闲”字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感情。赏析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应放在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常见答题步骤是:①指出该字;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在诗中再现画面;③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并指出其妙处。
三、语言运用
6.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化用某一诗句,意蕴丰厚,有文采。
诗歌是什么 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                ,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诗歌是什么 是一段深深的情,                ,月上柳梢见证爱情,                。
答案示例:是栏杆拍遍的一腔悲愤 落日浮云诉说友谊 青天明月笼罩亲情
解析:注意前后语境的限制,以及内容与句式的协调一致。
7.(2016·湖北宜昌一中、龙泉中学联考)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某父子》,配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的旨趣。
要求:①描述画面情景;②运用两种修辞,使表达鲜明生动;③不超过60字。
答案示例:儿子西装革履,老父布衣短衫;儿子闲庭信步,老父右提左挽。却不知,到底是寸草心懵然,还是三春晖太暖
解析:本题从描述画面角度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画面右上角的文字表明画中人物为父子关系:子在前,父在后;子西装革履,父布衣短衫;子轻松悠闲,父双手负重。描述时注意细节,宜用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