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11拣麦穗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11拣麦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0 14:0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拣麦穗
罢罢罢
爱也罢,恨也罢,心胸爱恨皆无挂,有缘无缘前生定,爱者该爱,恨却白搭!苦也罢,乐也罢,酸甜从来拌苦辣,笑口常开大丈夫,苦也哈哈,乐也哈哈!富也罢 ,穷也罢,幸福不靠金钱架,豪华恬淡各千秋,富者辉煌,穷者清雅!福也罢,祸也罢,祸福双刃切记下,人生坎坷是阶梯,福悬当头,祸踩脚下!成也罢,败也罢,莫以成败论高下,尽力奋斗是英雄,成也潇洒,败也潇洒!得也罢,失也罢,患得患失误年华,凡事该做尽管做,得了更好,失也没啥!褒也罢,贬也罢,过眼云烟一刹那,君子小人为善恶,褒也是他,贬也是他!是也罢,非也罢,是是非非争个啥?河东河西三十年,对的错了,错的对了!醒也罢,醉也罢,半醒半醉为最佳。忘物忘我大智慧,醒是聪明,醉也不傻!荣也罢,耻也罢,荣耻二字怎看它。为人贵在知荣耻,知荣积德,知耻守法!生也罢,死也罢,生不必喜死别怕。不问前程行善事,生也光荣,死也伟大!




















赏美文
君子风度
陈鲁民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温柔敦厚的儒家君子之风,各种因琐事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就连一些著名学者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也不时恶语相向,把学术争论变成人身攻击。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提君子风度并给予它新的阐释,十分有必要。那么,何谓君子风度?
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即君子风度。著名文学家夏衍病危时,秘书看到他十分难受,就说:“我去叫大夫。”正当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在生命垂危的关头,夏衍仍然没有忘记用礼貌的语言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这种君子风度,堪称楷模。
感情克制,理性行事,乃君子风度。生活中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偶有争执在所难免,但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感情,理性行事,据理力争,而不是恶语相向,逞一时之气。胡适曾与鲁迅论战,虽多有不快,但都属正常笔墨官司。后来作家苏雪林污蔑鲁迅,对鲁迅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胡适站出来仗义执言,批评苏雪林的过激言行,充分肯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胡适的做法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君子风度。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风度。君子处世,每每严格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遇到高人,见贤思齐。与人有隙,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身修德进。与人交往时有容人的雅量,不用自己的标准苛求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与选择,即使分歧难以调和,也无非“道不同不相为谋”,绝不强加于人,有失君子风度。
临危不惧,勇于担当,为君子风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临刑前的绝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谭嗣同却能勇于担当,笑对生死,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世人的警醒,拯救积弱积贫的祖国,这是何等的君子风度!
君子风度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之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如果人人都能洞悉新时代背景下君子风度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更加美丽。君子风度这一古老风尚也必将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心灵驿站
开篇通过引用孔子的话表明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然后列举某些缺乏君子风度的事例,表明君子风度在当今已被很多人遗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正文接着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君子风度在当今社会的内涵,论述严谨,条理清晰。

【课内挖掘】
1.一个叫大雁的女孩,由于生活的贫困,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拣麦穗,要用麦穗换来的钱攒嫁妆。可女孩实在太小,根本不懂嫁人是怎么回事。于是,童心无邪、童言无忌,当别人问女孩要嫁给谁时,她竟然回答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因为这样就能天天吃灶糖。这个“拣麦穗”的故事,实则是作者用纯净的文字塑造了同样纯净的一种高贵,卖灶糖的老汉与“我”在苦难中以纯净的情感相互慰藉的高贵。正是这种高贵,让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不无动情地说:“等我长大以后,总感到除了母亲,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在人生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有属于自己值得追思和眷恋的关于童年的记忆。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质朴、童年、善之美、纯真、珍惜、童心、无私的爱等话题中。
2.作为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在新作《无字》获奖后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她却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她说:“我不会说话,写的比讲的多。”“我以前写的所有小说都是为了《无字》做的练习……哪怕写完这部长篇马上就死,我也甘心了……”“写作是我生命的存在方式。”“我会继续闷头写作,好好写,认真写,希望写得很好,对得起手里的笔和纸……”
为了写《无字》,张洁采访、搜集的各类资料有两尺多厚。为了一个小细节,她三番两次地乘火车到偏远的原型小村小镇探访,寻找独特的艺术感觉;12年中无数个日日夜夜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地斟字酌句,书稿由薄变厚,又由厚变薄,最后硬是把已然写就的4部100余万字压缩成如今的3部80余万字。由于过度劳累,写完《无字》的前两个月,她的视力下降到0.2……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低调与高调、付出与收获、精练与精彩等话题中。
【写作范例】
示范一:
低调做人是一种心态,一种气态,一种虛怀若谷的胸襟,一种大度能容的风范。哪怕取得再大的成绩、再高的功劳,也要保持自己的平和心态,体现自己的良好素养,在处事中培养自己的德行与品格。
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细小的事、单调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体现自己的最佳状态,并在做事中提高素质与能力。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有人问,低调是什么?在我看来,低调就是一棵沉默的桂花树,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淡淡地散发着香味。低调不是无为,更不是退缩,而是一颗成熟的心在经历人生百态后呈现的朴素的风景。
高调与低调并不矛盾。生的意义在于燃烧自己的芬芳,像桂花一样,该自己出场的时候,就落落大方地走上舞台,绝不敷衍,凡事尽心,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存在。高调不是张扬,更不是狂放,而是一种昂扬的精神在经历人生风雨后散发出的本色之美!
示范二:
旧 书
日暮时分,我独自坐在窗台上,夕阳的余晖透过镂空的窗台纹饰,洒落在附近的一本书上。
那是一本旧书,微微泛黄,蓬松却整齐,依旧散射出柔和的光芒。我用手指轻轻抚过,记忆便开始如流水般涌现。
那是一间古色的大屋,深沉的外表,简洁的风格以及别致的纹饰,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让我更诧异的是:这间屋子只住着一个女人,而我从那一刻起,将与她一起生活。她走到大屋的屋檐下,等待着我的靠近。
我却一动不动,远远地打量着她:消瘦的脸庞,有些凹陷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小巧的嘴巴,中等身材,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她牵过我的手,一言不发地关上门,将所有的不舍与悲伤挡在门外。从此,便注定了我和她一生的牵绊。她是一个固执且追求完美的人。因此,从小她便严格要求我,并且给我一本厚厚的本子,让我每天都写日记。小时候,总是贪玩的。我总是跟邻居家的小孩一起去斗蟋蟀,她知道后,便再也没有小孩找我去斗蟋蟀了。院子的那棵栀子花树,每年开花时都会香味四溢,让人心旷神怡,我总是爱偷偷爬上那条粗壮的枝干乘凉。
有一次被她发现了,她让我每天绕着院子跑十圈,第二天栀子花树也被砍掉了。不久,上学了,她每天都在大屋的屋檐下等我回家,督促我做作业。而我则厌恶她的严格,并且把这些点点滴滴写进了那本厚厚的本子里。那天,天灰蒙蒙的,我却很晚才回家,而她依旧在等我。我站在门外,与她对视着。一阵子后,她让我先回去吃饭,然后再到书房抄三遍《三字经》。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大声吼了她,便跑开了。
不一会儿下起了雨,滴滴答答。我走在街道上,任凭雨淋湿我的衣服,漫无目的地游荡着。突然,邻居冲上来告诉我,她受伤了,让我这个闹别扭的孩子快回家。那一刻,我的心剧烈地颤抖着,脑袋一片空白。我疯狂地冲回家,看到她躺在床上,眼睛闭着,我的心慌乱起来,我扑过去,“哇”的一声哭了:“奶奶,你别丢下我,我以后不敢了,我什么都听你的。”我听见她轻轻笑出声:“傻丫头,奶奶在闭目养神呢!”原来,她是在追我的时候不小心被石块绊倒了,摔伤了膝盖。
从那时候起,那本厚厚的本子里出现了一个永远都不会抛弃我的人,那就是她——我的奶奶。
如今,我已经从懵懂小孩蜕变成青少年之中的佼佼者,而这一切,都源于她那无声的爱。日落西山,只剩下天边那淡淡的粉霞。我含泪却微笑着拿起那本旧书,那本记录了我和她之间点点滴滴的旧书,那本承载着她那深邃的爱的旧书,那本我将一生珍藏的旧书,我将它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深深地,久久不能释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磕头 瞌睡 嗑瓜子 溘然长逝 不落窠臼
B.害臊 噪音 干燥  性情暴躁 辞藻华丽
C.蹒跚 删除 栅栏  春意阑珊 姗姗来迟
D.遐想 黠慧 侠义  应接不暇 瑕不掩瑜
解析:A项,kē/kē/kè/kè/kē;B项,sào/zào/zào/zào/zǎo;C项,shān/shān/zhà/shān/shān;D项,都读xiá。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的散文不讲章法,读了半天还令人不解其意,他却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这是风格独创,领导散文创作的新潮流。
B.看着他走路的样儿,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D.青岛队洋教练汤乐谱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解析:“街谈巷议”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名词性质,这里应用动词。
答案: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让援建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20多名外国专家观赏了当地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气氛。
B.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莲花河畔景苑”倒楼案做出一审判决,以重大责任事故分别判处六名被告三至五年有期徒刑。
C.在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民的责任。
D.自由地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和天然权利,而现在,一句“要赢在起跑线上”的宣传语把这种天性和天然权利无情地吞噬了。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观赏”不能与“喜庆与祥和气氛”搭配使用;B项,缺乏中心词,“重大责任事故”应为“重大责任事故罪”;C项表意不明,应为“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是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①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
②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③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④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
⑤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⑥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
A.③①②⑥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
C.③①⑥⑤④② D.①③⑥④⑤②
解析:注意③句中的“种子”与“特殊气候”的内在联系,以及①句中的“柳永”与⑥句中代词“他”的关系;还要注意⑤句中的“这里”所指,注意④②两句的转折关系。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佛 鼓
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礼仪,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蒙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⑩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鼓声。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晨景、听醒板、听钟声、听佛鼓,每次内容的转换都衔接自然,文章最后以燕子细语作结,意味深长。
6.结合具体文意,说说你对下列两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1)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里用拟人的笔法,突出了清晨的“凤凰花”明亮、艳丽、吵闹的张扬旺盛的生命力。
(2)是指钟声净化了人的心灵,使人有了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7.本文题目为“佛鼓”,作者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静谧肃穆的晨景图。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在写“佛鼓”之前先描写了美丽的“晨景”;为下文写“佛鼓”蓄势。晨景以静谧为特征,突出佛寺环境优雅而安宁的宗教氛围,为下文描写“佛钟”“佛鼓”奠定坚实的基础。②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环境之美衬托佛寺之美,以清晨之静衬托钟鼓之动,从而突出了“佛鼓”丰富的内蕴。
8.本文第段画线的“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一句,写的是怎样一种境界?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境界: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默境界,一种沉浸其中不必用语言表达而心灵已被感染(或有所领悟之类)的境界。我从中受到的启发是: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时,静静地沉浸其中感悟它的魅力甚至要比用言语表达出来更具有触动心灵的力量。作者在听完佛鼓的沉默中,心灵受到震撼,虽无法用语言表达却已沉浸其中,得到了深深的感悟。白居易欣赏琵琶女高超的演技,也是完全沉浸其中,那种沦落天涯之感、同病相怜之痛,就是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静寂中表现出来的。“沉默是金”,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用真情去感受,那么,蕴藏于高超的艺术中的“金”就一定会感受得到。
三、创新语用
9.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将其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义,字数不超过70字。
①新贫族是近年来在城市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人群,又被戏称为“拿高薪的穷人”。
②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没钱时便一贫如洗。
③他们消费的热情最强劲,消费的理念最前卫,消费的方式最cool。
④这些人大多在26~35岁之间,大多在写字楼里工作,他们领导着市场的新潮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贫族是由在写字楼工作的年轻人构成的拥有最强劲消费热情、最前卫消费理念和最COOL消费方式,挣得多花得更多的领导市场新潮流的城市新兴人群。
10.下面是20世纪一家五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后四代各自命名的用意,并概括出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每题18字以内)
[示例]曾祖父一代(20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守信
用意:对传统道德价值的信奉和坚守。
(1)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2)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3)对政治运动的追随和狂热。(4)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5)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