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 我的母亲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私塾/天堑
书籍/狼藉
撑持/擎天
B.刮痧/沙尘
剃头/孝悌
便利/便当
C.脾气/卑贱
敷衍/延期
殷勤/殷红
D.耽误/眈眈
凄惨/凶残
就寝/沉浸
答案C
解析A项,shú/qiàn,jí,chēng/qíng;B项,shā,tì,biàn;C项,pí/bēi,yǎn/yán,yīn/yān;D项,dān,cǎn/cán,qǐn/jì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2)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3)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答案B
解析“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句(1)横线后有“互不相让”,应选用“各执一词”。句(2)旨在说明与会者的讨论,应用“各抒己见”。句(3)强调感受不同,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故用“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B.美国一本杂志《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
C.肖复兴评说电视连续剧《蜗居》揭示出了“房子对于一代人情感价值系统无情有恨的摧毁”,它从一般平民的视角,平实而亲切的叙述方式,试图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气质。
D.网络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丰富并开拓了阅读的空间和形式,使传统阅读生活受到了冲击与挑战。
答案A
解析B项中缺少主语,应删去“打开”;C项中介词“从”与其后面“叙述方式”不搭配,应在“平实”前加“以”;D项中搭配不当,“丰富”和“空间”、“开拓”和“形式”不搭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 。
①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②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
③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
④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
⑤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
A.④①③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②⑤
D.①⑤③④②
答案C
解析③与原句形成转折关系,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关系,先排③(可排除A、D两项);再根据原句两种“热”的顺序及②中的“则”,排④;然后①的“平和”“渴望”接上句的“热情”,排①(可排除B项),最后就是②⑤。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导学号50750000)
父亲的旧怀表
[美]萨里娜·迈勒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待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对我说:“这是你父亲当年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 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 ”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你买这车干吗呀 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
“傻丫头,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爸可捡了个便宜啦!”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捡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 ”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 ”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 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 ”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段,表现父亲俭朴的生活作风、崇高的人格情怀。
B.“一只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和我父亲一样的人。
C.霍布修表时说的那段话中,一般人“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衬托父亲不重外表、内心高尚的人格精神。
D.“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
E.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的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
答案CA
解析解题重点是对选项“分析与概括”结果的辨析,找到原文相关内容,将其与题干选项相对照,发现其错误之处。B项,“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和我父亲一样的人”分析主观性太强。D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是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E项,“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分析偏执,作者写“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的汽车”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
6.试简要分析画线部分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从人物形象角度看,这段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的描写,表现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说明父亲日常用度的节俭。②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对父亲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起到了陪衬作用,突出了父亲的善良、高尚。
解析回答这类题目,一般应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一是材料对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如这里表现父亲的节俭;二是表达技巧或修辞效果。
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①朴实、无华、简洁;②忠实、可靠;③生活节俭,性格温和;④善良、高尚,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大致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如作者说“父亲朴实、无华、简洁”等;二是人物活动的核心事件,如父亲帮助中年男子一家人;三是人物自身的言、行、肖像等。
8.试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一只旧怀表”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主题表现:作者不仅通过“一只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精神,而且还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②人物塑造:“一只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③结构安排:“一只旧怀表”是文章结构的明线,由怀表引出对父亲的回忆,使文章选材自由,而又有清晰的思路、线索。
解析此题的解答,要从题干的要求出发,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围绕“一只旧怀表”展开探究,二是探究必须涉及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联系原文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便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语言运用
9.试仿写下面一组语句,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
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
, ;
, 。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参考答案母亲的眼泪 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 母亲的画像 是苦难生活中勇敢坚韧的象征
解析一要注意句式(判断句)和修辞(暗喻“是”),二要注意内容(要选择母亲某个细小琐碎的方面)和中心(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心理学家为了测定儿童的勇敢,设计了一个名叫“拾柴火”的教育性试验。实验者以保育院的40个小朋友为对象,把一些湿的柴火放在离宿舍不远的地方,而把一些干柴火放在山沟里。在冬天的夜晚,实验者要求儿童去取柴火,发现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沟里去取柴,①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教育,② ,但仍有20多个孩子没有多大变化。这个实验使实验者观察到,③ 。
参考答案①而大部分孩子怕黑,宁愿就近取湿柴
②敢于去山沟里取干柴的孩子逐渐增多 ③儿童在勇敢方面是有差异的
解析本题文本材料的前半部分重点介绍了“拾柴火”这一试验的设计情况,后半部分则具体介绍试验的过程。①句前面的语句介绍“拾柴火”的初步试验情况,既然已经谈到了“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沟里”拾干柴,那么①句就应该说还有些孩子只能就近拾湿柴;并且前一句说“有些”说明人数较少,①句在说明时就应该有“较多”之类的修饰限制成分。②句前面的语句说的是“通过教育”后情况的变化,但后面一句“但仍有20多个孩子没有多大变化”就包含着许多孩子已经发生了变化——敢于到山沟里取干柴的意思,所以②句就应该表达出这个意思。③句是一个总结句,说明试验的观察所得,也就是文段首句“测定儿童的勇敢”情况试验的观察结果,所以这个结论应该是对观察到的“儿童的勇敢”情况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