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一、夯基训练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长篙/枯槁
霉菌/细菌 聒噪/恬不知耻
B.憔悴/荟萃
血痕/鲜血
塑造/追本溯源
C.巢穴/窠臼
家畜/畜养
锉刀/愈挫愈勇
D.双翼/希冀
葛藤/和蔼
媒妁/真知灼见
答案D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gāo/gǎo,jūn,guō/tián;B项,cuì,xuè,sù;C项,cháo/kē,chù/xù,cuò;D项,yì/jì,gé/ǎi,shuò/zhuó。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给当时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中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影响巨大。
(2)歌曲《青藏高原》表现了青藏高原的辽阔,体现出藏族人民对高原的热爱,而演唱者的嗓音 ,更是令听者为之一振。
(3)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 ,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A.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振聋发聩
B.石破天惊
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
C.振聋发聩
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D.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
石破天惊
答案D
解析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从语境看,(1)句说《天演论》影响巨大,应该用“振聋发聩”;(2)句形容嗓音,应该用“穿云裂石”;(3)句说观点“引起强烈反应”,应该用“石破天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已成为世博会江西馆的标志,青花瓷不仅是江西悠久灿烂文明的重要象征,而且也是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
B.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在选拔干部时,往往喊着干部年轻化的旗号,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无形中等于推行了年龄歧视。
C.近日,在海拔1
613米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只棕白色的另类大熊猫,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物科研室已把它保护起来。
D.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立最早、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齐全,早在1960年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喊着”改为“打着”或“旗号”改为“口号”,另外“推行”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错误做法”;C项,语序不当,“一座”应放在“海拔”前;D项,成分残缺,“最齐全”后面加上“的院校”。
4.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走到村路上,发现一所房子的石阶上, ,幼稚的我当她也是因为没有吃到鸡蛋而伤心呢,就把身上的一个鸡蛋递给了她。
(2)《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招摇的水草,榆阴下长满浮藻的青潭等。
①坐着一个呆呆地望着远方的小孩
②坐着一个小孩,呆呆地望着远方
③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④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⑤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⑥康桥里的倒影是河畔的金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②用短句好,③主语一致,⑤与后句结构相同。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7题。
口 供①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注①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死水》初版本分四个部分,这首诗独立于四部分之外,显然,带有序诗的性质。
5.闻一多说过:“黄昏与秋是传统诗人的时间与季候。”这首诗同样显示出了他的这一追求。请联系诗歌具体说说诗人的这一“追求”。
参考答案“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这是黄昏的写照;“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这是秋的标志。诗人偏爱浓重的色彩,如“白石的坚贞”“蝙蝠的翅膀”“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古铜色的菊花”。众多的意象散发出文明古国古色古香的气息,它们所织就的一幅幅画面是那样绚烂多彩:白石、青松、大海、一簇簇菊花。
6.不说乌鸦在夕阳里飞翔,而说“鸦背驮着夕阳”;不说蝙蝠在黄昏里飞舞,而说“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请体味一下“驮”字和“织”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一个“驮”字,一个“织”字,动词用得奇崛,却十分传神,使诗的画面极富动感。
7.简要分析“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这一句,除了暗示诗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在书斋里的书生,并且是一个偏爱民族传统文化的诗人之外,还因为有了一个“苦”字,使得全诗平添了一番苦涩之感。诗中倾注了他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山川的热爱之情,凸显了他的爱国主义理想(诗中“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即是明证),这种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所形成的反差无疑使诗人的抒情含有些许的苦涩。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导学号50750003)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出自《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解析分析意象的特点,首先要从表层意义(实际意义)上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再从其深层意义(象征意义等)方面作深层分析概括。作表层分析可以结合诗句从不同方面概括。
9.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俱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解析题目明确本诗的手法是托物言志,分析诗人的感情可以按照诗歌对形象(菊花)的描绘顺序依次展开。
三、语言运用
10.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参考答案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起了我无尽的留恋吗
解析要结合课文内容,紧扣意象的内涵展开。
11.下面是“某中学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读后完成下面题目。
消费情况类别
该花的就花
尽量节俭
不花白不花
追求名牌
消费随家庭经济状况
模仿父母消费
初中
60.3%
13.4%
21.6%
8.6%
66.4%
78.6%
高中
43.3%
25.4%
6.6%
3.6%
80.4%
71.6%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不得出现数字)
参考答案①中学生节俭意识普遍欠缺。②父母的消费观及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③高中生比初中生消费状况(消费观)更为理性(合理)。
解析从表格中提取信息要全面,理解数据的含义。注意题目要求结论不得出现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