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2课时训练:17 与妻书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2课时训练:17 与妻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0 14: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7 与妻书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会晤/悟道 眷属/誊写 称心如意/称呼
B.啼泣/缔结 婉解/手腕 蓦然回首/模拟
C.禁受/禁锢 悲恸/痛心 妻离子散/散漫
D.虐待/戏谑 毋宁/宁静 不肖子孙/肖像
答案B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wù,juàn/téng,chèn/chēng;B项,读音分别为tí/dì,wǎn/wàn,mò/mó;C项,读音分别为jīn/jìn,tòng,sàn/sǎn;D项,读音分别为nüè/xuè,nìng/níng,x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正,恰逢
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仅,但
C.吾能之乎 抑汝能之乎
抑:难道
D.使之肖我
肖:相像,类似
答案C
解析C项,抑:抑或。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作此书时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B.吾尝语曰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日不出门
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答案B
解析B项,告诉;A项,信/写信;C项,完毕/从头至尾;D项,最终/完成,终结。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意洞手书      
B.不可数计
C.瓜分之日可以死
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D
解析D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汝不必以无侣悲
B.或又是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C.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且以汝之有身也
D.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答案A
解析A项,介词,因为;B项,或许/不定指代词,有的;C项,代词,代“吾衷”/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所字结构/名词,地方,处所。
6.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句:仁慈的人“尊敬我家的长辈以及别人的长辈;爱护我家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
B.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译句:试问从古以来什么时候见过破镜能重圆 那就是比死还要苦呀,怎么对待这种逆境呢
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句: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D.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译句:即使可以不死,但是彼此离散不相见,只能使两地望眼成穿,身子变成空望对方的石头。
答案A
解析以及:来推广到。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孙 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并:一齐
B.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丐:索求
C.视清季有加
视:看
D.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勖:勉励
答案C
解析“视”,比,表比较。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B.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C.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D.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答案B
解析要注意表语义关联的虚词,如“者”“又或”“或”“如”“虽”等。正确标点为“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B.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C.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D.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答案D
解析A项,“于予丐序”,介宾结构后置句;B项,“于三十年前尤倍重”,介宾结构后置句;C项,“于其遗事徒感慨”,介宾结构后置句;D项,“读兹编之国人”,定语后置句。
10.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A.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B.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C
解析例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A项,名词的为动用法“为……作传”。B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将……发扬光大”。C项,与例句相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参考答案(1)然而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宇内,(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有情)为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有知)因(这次战役)而变了颜色。
(2)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参考译文清朝末年,(我们)革命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危险,凭着坚毅不屈的精神,同残害民众的敌人相搏斗,遭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然而)牺牲状况的惨重,要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总督衙门这场战役为最(厉害了),我们党的精华,(几乎)全部牺牲,那个损失可以说太大了。然而这次战役,(英雄们)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溅红宇内,(他们的)浩然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有情)为这次战役满怀悲痛,风云(有知)因(这次战役)而变了颜色,
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才大大地振奋(起来),(人民对于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击山沟一样,(气势浩大)不可阻挡,不到半年武昌的大革命就因此而成功了,(如此看来)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能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它将)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同永垂不朽(为后人纪念)。
但是从民国开始建立(以来),事变战乱连续不断,(致使)黄花岗上(烈士)的坟墓,还(一直)埋没在迷乱的烟雾和杂乱的草丛之中,(自烈士们牺牲以后,一直)拖延到中华民国七年(1918),才有墓碑的建立;(到了)中华民国十年(1912)才有(烈士)事略的编纂;可是(这)七十二(位)烈士,有的有记载却说得不详细,有的仅有姓名而没有事迹,甚至有的连姓名都无法考证了,(正)像史书上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司马迁善于为游侠作传(的手笔),也不能给(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这就)更加(使人)悲痛啊。
邹海滨先生把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拿来)请我作序。那时我正为了讨伐北洋军阀(在)桂林统帅军队,向国内各方看看,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动荡不安的迹象比清朝末年还厉害;可是我(在)三十年前所主张倡导的被诸位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去争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它们照旧没有得到实行,(正因如此)那么我这次行动所担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了。假如全国人民都(能)本着诸位先烈的牺牲精神去为国家奋斗,协助我完成这一重大责任,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真正的中华民国,那么这一部开创国家的流血斗争史,就可以流传到世间而且永不磨灭;不然的话,(我们)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将它发扬光大,而只是对他们的遗事徒发感慨,这实在是我们(这些)后死的人的耻辱。
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14题。(导学号50750018)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2.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从题目看,本诗是“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专为新居而作;颔联写友人新居的环境,有水光山色,自然赏心悦目;颈联明写在新居的活动,“疏种”“多栽”,暗写主人的情志。高树会遮月故而要疏种,免得扫了赏月之兴,而低处则遍栽红药,来年定会花团锦簇,表现出主人的品位高雅;尾联则以“莫言堆案”写暂时忘却公务的烦恼,偷闲和友人相聚的快乐、闲适之情,也表现出主宾的志趣相合。
13.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参考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写景的艺术通常包括修辞、动静、虚实、炼字等,只要抓住其中的几点进行赏析即可。两联的特点首先在于炼字精妙,颔联以“一渠水”和“数点山”相呼应,颈联“碧松”“红药”色彩鲜明;两联都选取了特色景致细致描绘;颈联中“疏种”“多栽”是实写,“待春还”则落在虚处,虚实相生;颔联从门外的近景到墙外的数点山,由近
及远,富有层次;两联虽是写景,但却包含了观山、水,赏月、花之情,寓情于景。
14.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答案应紧扣尾联诗句。虽然案头工作没完没了,但能在此刻“认得诗人在此间”,既表现两人的志同道合,又体现了诗人对员外居住之地、闲适生活的羡慕和向往;当然,为朋友新居题诗,不管诗句中是否能看出赞美之意,赞美之情是一定会蕴于其中的,回答时不能忽略此点。
三、语言运用
15.补充横线上的内容,使之与所给句子句式一致,内容贯通。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这是林觉民与妻子的“痛别”;  ;  。
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串着一个主题:分别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答案示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亡妻之间的“梦别”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张生与崔莺莺的“苦别”
16.右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字。
答案示例图形由橄榄枝和多面旗帜组成,这些旗帜又巧妙地构成一只飞翔的鸽子。旗帜代表不同国家,鸽子代表和平,飞鸽衔着橄榄枝,强化了和平寓意,整个图形表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
解析要明确图像中的构成要素,然后看它们被赋予的意义;要把图像与标题联系起来,“联合”“力量”与图像中的“鸽子”(和平)、组成鸽子的“旗子”(联合)和鸽子口中的橄榄枝都要联系起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