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9 兰亭集序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修禊/楔子 急湍/攒动 游目骋怀/东施效颦
B.癸丑/葵花 会稽/稽首 流觞曲水/浩浩汤汤
C.彭殇/荡漾 虚诞/涎水 惠风和畅/和颜悦色
D.嗟悼/搓洗 御风/驾驭 放浪形骸/骇人听闻
答案A
解析A项,xì/xiē,tuān/cuán,chěng/pín;B项,guǐ/kuí,jī/qǐ,shāng;C项,shāng/dàng,dàn/xián,hé;D项,jiē/cuō,yù,hái/hài。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水边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交往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理解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答案C
解析“悟”,通“晤”,面对面地交谈。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当其欣于所遇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答案A
解析A项中“贤”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其余均为意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⑤俯察品类之盛
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⑦或取诸怀抱
⑧放浪形骸之外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
⑩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A.①③⑤⑦⑧/②④⑥⑨⑩
B.①③④⑧⑩/②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⑩/②⑥⑦⑧⑨
D.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
答案B
解析②指曲水边。⑤此指万物。⑥夫,句首发语词;人,人们。⑦抱负、志向。⑨这次集会的诗文。其余各句古今同义。
5.从句式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 B.不能喻之于怀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介宾结构后置句,D项是省略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称“跋”。其作用在于作者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C.“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臣下进献给皇帝的奏章,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铺陈叙事,讲究文采,《阿房宫赋》是晚唐骈散结合得较好的一篇。
答案B
解析“作者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时”叫“自序”,“序”也可以由他人来写。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径》,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眼睛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答案B
解析“目”应为“认为,看重”之义。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B.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C.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答案D
解析注意关键词语,如“尝”“见”“因”“后”等。正确标点为“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从小有很好的声誉,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志向。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喜欢鹅,有个道士养的好鹅,他很喜欢,便替道士抄了一遍《道德经》,换他的鹅。
答案A
解析由“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可知,“从小有很好的声誉”错。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3)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参考答案(1)王羲之曾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2)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落后于他。
(3)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庭院来等候他。
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他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露着肚子吃东西,只他一人好像没有听到一样。”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食丹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凭借文章在世间闻名,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漂亮的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兴地写完,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落后于他。”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庭院来等候他。这样过了多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来看望他,王述深以为遗憾。
三、语言运用
11.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简介不超过70字,评价不超过60字)
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玡,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
②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13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
③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④王羲之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角度看,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思想的有力纠偏。
参考答案(1)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琅玡人。曾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为人耿直、率真。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2)人物评价:王羲之年幼不善言辞,长大后极善言谈,这告诉人们不能以老眼光看人。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体现了王羲之对生命的珍视。
解析人物简介一般包括人物生卒年月、字号、官职、性情和影响。人物评价要紧扣人物的思想、品行、言行,要恰如其分。
12.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 ,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②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
答案示例①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 ②绘画是用线条色彩写作
解析补充句子,关键是要读懂语段内容,尤其是上下句的内容,所补充的句子大多能从上下句中推测出来。如①处,侧重于下句“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据此可推测出应该是“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文学是连续活动的画面”之类的句子;②处的推断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