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1《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30 08:43:29

文档简介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掌握离子定义、表示方法
6、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重点
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相对质量的计算.
3、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
离子的形成、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讲练结合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电解水的微观图
思考:在上述化学变化过程中,微粒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分子分解,氢氧原子重新组合)——引出原子
讲授新课
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1·世纪*教育网
原子很小,1个氧原子的直径大约为1.48×10-10m,如果把氧原子紧密地排成1.48cm长的一列,大约需要1亿个原子。如果将氢原子与直径为1cm的小球相比,相当于将一个苹果与地球相比。2-1-c-n-j-y
拓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也提到了相似的说法。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借用“原子”概念提出了原子学说,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观看原子构成动画
思考: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观看原子的模型动画、卢瑟福轰击金箔的动画
分析: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21*cnjy*com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讨论: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来源:21cnj*y.co*m】
师生总结: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但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www.21-cn-jy.co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
出示几种原子的质量数值,氢原子:1.674×10-27 Kg;碳原子质量:1.993×0-26 Kg;氧原子质量:2.657×0-26 Kg21教育网
思考: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引出相对原子质量)21cnjy.com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12作为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出处:21教育名师】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例: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试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www-2-1-cnjy-com
解: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 kg
中子 1.6749×10-27 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出示投影,分析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推断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讲解:相对分子质量定义: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例: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1 + 1×16
=18
算一算: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的相对分子质量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拓展: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电子是在电子层上分层排布的;电子层从里到外离核距离由远到近,能量由低到高;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第一层排满了才排第二层,依次下去);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如果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21·cn·jy·com
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由此可得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分析氯化钠的形成,播放离子形成动画
讲解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为失电子后形成的带正电的原子,阴离子为得电子后形成的带负电的原子
书写离子的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如氯离子可表示为Cl-2·1·c·n·j·y
补充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2Mg2+前边的2表示2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进一步分析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原子可结合成物质,也可结合成分子,分子再结合成物质,也可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离子再构成物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回答: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分子质量
4、离子
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是带电的粒子
D.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D )
3.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实际质量的简称
B.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D.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4.一个铝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
A.40   B.27  C.26  D.28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B.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D.食盐是由离子构成的
各层上的电子数
电子层
原子核及核内质量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5张PPT)
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导入新课
思考:在上述化学变化过程中,微粒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课学习
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
金属铜
稀有气体
一个氢原子
小球:直径1cm
苹果
地球
原子的体积很小
新课学习
拓展视野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也提到了相似的说法。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借用“原子”概念提出了原子学说。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拓展视野
新课学习
1.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
1. 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 成,但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 。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4.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
电子数也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
2.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归纳总结
原子的质量
1.674×10-27
1.993×10-26
2.657×10-26
9.288×10-26




1个原子的质量/Kg
原子种类
几种原子的质量
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
讲授新课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1/12作为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 =
(Ar)
某种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讲授新课
碳原子
碳原子质量的1/12
氧原子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6
讲授新课
例: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试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讲授新课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 kg
中子 1.6749×10-27 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质量
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讲授新课
相对原子质量
0
6
8
12
16
16
30
1
6
8
11
15
16
2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讲授新课
1
12
32
23
31
16
56
相对分子质量(Mr)
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例: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1 + 1×16=18
算一算: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授新课
12+16×2=44 16×2=32
讲授新课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运动
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
电子是在电子层上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从里到外离核距离由远到近,能量由低到高
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第一层排满了才排第二层,依次下去)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如果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
讲授新课
核内质子数
电子层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16
2
8
6
S
讲授新课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一般小于4
易失去电子
一般大于4(氢为1)
易得到电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
等于8(氦等于2)
相对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讲授新课
钠在氯气中燃烧
钠原子
氯原子
e-
-
+
氯化钠
氯化钠的形成
氯化钠晶体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带正电的原子,Na+
带负电的原子,Cl-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符号
讲授新课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2个镁离子
书写离子的方法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如氯离子可表示为Cl-
讲授新课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讲授新课


物质,如铜、铁、金刚石等
结合
结合
分子
聚集
物质,如氧气、水等
分解
得或失电子
离子
结合
物质,如食盐等
失或得电子
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分子质量
4、离子
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是带电的粒子
D.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追踪练习
B
D
2.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追踪练习
3.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实际质量的简称
B.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D.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D
追踪练习
4.一个铝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40   B.27  C.26  D.28
B
追踪练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B.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D.食盐是由离子构成的
A
追踪练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
第2课时 原子、离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氧气 D.水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3.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发生变化的是(  )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排布
C.元素种类 D.相对原子质量
4.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总数一定等于(  )
A.中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核电荷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I-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放射性碘原子,常用于核反应堆的燃料棒.I-131的核外电子数为(  )21·cn·jy·com
A.53 B.78 C.127 D.131
6.有核电荷数都小于18的x、y两种元素,y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x3+与y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x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2·1·c·n·j·y
A.a-5 B.a+5 C.a-3 D.a+2
7.已知R2+核外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M为整数),则这种元素的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M﹣x﹣2 B.M﹣2 C.x﹣2 D.M﹣x+2
8.核内有19个质子和20个中子,核外有1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9.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B.重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2
C.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10.已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35.5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失电子
D.氯离子Cl-核外有17个电子
二、填空题
11.用“>”、“<”、“=”号填在各题的方框内.
(1)在原子中质子数______核电荷数______核外电子数
(2)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______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
(3)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______生成氧气在同状态下的体积
(4)一个H2O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数______一个CH4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数
12.下列粒子:①分子 ②原子 ③电子 ④原子核 ⑤质子 ⑥中子(填序号)
带正电的是______,带负电的是______,不显电性的是______,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质量最小的是______,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
13.某原子中共有40个微粒,其中14个微粒不带电,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1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如水是由 _________ 构成的,铁是由 _________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_________ 构成的。21教育网
计算题
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P2O5 (2)H2SO4 (3)C2H5OH (4)Cu2(OH)2CO3
16.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A 解析: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故正确;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错误;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错误;D.水由水分子构成,故错误。21cnjy.com
2.B 解析:A.原子能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错误;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故正确;
C.碳-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不同,故错误;
D.大多数原子中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但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B 解析:当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时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而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的得失没有关系;所以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发生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排布;
故选B。
C 解析: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总数一定等于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故C正确。
5.A 解析:由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它的原子核内质子数,都为53个;www.21-cn-jy.com
故选A。
6.B 解析:y的核电荷数为a,y 2-的核外电子数为a+2;根据x、y两种元素离子x 3+与y 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即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x 3+的核外电子数为a+2,故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3+2=a+5;21·世纪*教育网
故选B。
A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失去的电子数,在R2+中失去2个电子,所以质子数=x+2,所以中子数=M-(x+2)=M-x-2。www-2-1-cnjy-com
故选A。
D 解析:由题意,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9个质子,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2-1-c-n-j-y
A、原子不显电性,而该微粒带正电,故错误;
B、分子不显电性,而该微粒带正电,故错误;
C、该微粒带正电,属于阳离子,故错误;
D、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9个质子,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正确;
故选D。
C 解析:A.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重氢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21*cnjy*com
B.根据一个重氢分子由两个重氢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则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4,故选项说法错误;【来源:21cnj*y.co*m】
C.根据题意: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故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6=20,故选项说法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D.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重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故选C。
10.A 解析:A.由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为17,正确;
B.一个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而一个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非常微小的,错误;
C.由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个,故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错误;
D.氯离子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的,而氯原子核外原有17个电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Cl-时,核外共有18个电子,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选A。
(1)=;=;(2)<;(3)>;(4)=
解析:(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故答案为:=;=;
(2)钠失去一个电子,成为阳离子,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10,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11,故答案为:<;21*cnjy*com
(3)根据氢、氧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氧气的溶解度稍大些,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大于生成氧气在同状态下的体积;故答案为:>;
(4)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个H2O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一个H2O分子共有10个电子;一个CH4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一个CH4分子共有10个电子,因此两者之间的电子数相等,故答案为:=。
12.④⑤;③;①②⑥;①②;②;③;③⑤
解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由于原子内核电荷数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也不显电性;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它们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变的;一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电子的质量是最小的;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故答案为:④⑤;③;①②⑥;①②;②;③;③⑤。
13.27
解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14个微粒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4个中子,质子和电子共有40-14=26,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3,则该元素是铝,相对原子质量是13+14=27。
14.分子 ;原子 ; 离子;水分子 ; 铁原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15.(1)P2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16×5=142
(2)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2+16×4=98
(3)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1=46
(4)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2+(16+1)×2+12+16×3=222
故答案为:(1)142;(2)98;(3)46;(4)222
16.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