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说“屏”
eq
\a\vs4\al(精彩开篇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诗人杜牧《秋夕》里的诗句,“画屏”说的就是屏风。后汉李尤的《屏风铭》有这样一段:“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道出了屏风的特征和功用。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今天,同学们随我一道走近“屏风”。
eq
\a\vs4\al(教学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3.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eq
\a\vs4\al(教学过程)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集实用与装饰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去《说“屏”》。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纳凉(nà) 擅长(shàn) 帷幕(wéi)
韶光(sháo)
书斋(zhāi)
闺房(guī)
伧俗(cāng)
休憩(qì)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称道:称述;称赞。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忒:太。
韶光: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伧俗:粗俗鄙陋。
休憩:休息。
3.作者链接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一)整体感知
1.欣赏各类屏风图片,说说你对屏风的印象。
【交流点拨】屏风是中国古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又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聚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术。
2.用文中的原话给“屏”下一个定义。
【交流点拨】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①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②屏风的分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③屏风的设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4.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请找出具体句子。
【交流点拨】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二)文本研读
1.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
【交流点拨】①举例子:“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②分类别:“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2.第2段中写小时候躲在屏风后望客及古代男女隔屏相望,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是为了说明在室内外放置屏风的作用。这样写避免了乏味枯燥的介绍,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为什么读来却处处充盈着诗情画意,像是一篇散文?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屏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的喜爱、赞赏,作者把这种感情寄托在字里行间,这在全文不少地方都有流露:“‘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另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不仅有助于说明屏的功用、突出屏的艺术性,而且给文章增添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三)语言品味
1.文章引用了许多古诗词,请品味其含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交流点拨】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一诗。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交流点拨】出自明代戏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渴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交流点拨】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教师小结】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怎样理解句中的“闲滋味”和“文化休憩”?)
【交流点拨】这里的“闲滋味”是由“闲倚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屏”和“抱膝青屏山”两个诗句引出的。诗句中的“人”和“屏”都能勾起人们一种闲适的情怀。诗中人因倚画屏、看屏山而沉浸在一种美好闲适的意境中,而这样的诗句也能勾起读者如同诗中人那样的感受。所以这里称赞“屏”起了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3.“……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置”能否换成“放”?“点缀”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说“屏”巧
请你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如食物、文具等。(150字左右)
【交流点拨】茶,按颜色来分,可分为绿茶、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按发酵程度来分,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按焙火程度来分,可分为生茶、半熟茶、熟茶;按采茶的季节不同来分,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按凋萎程度不同来分,可分为不凋萎茶与凋萎茶。15 说
“屏”
知识与技能
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诵读、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难点
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自主、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有屏的图片或小艺术品。
1课时
同学们,我国的四大名剧之一的《牡丹亭》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句唱词:“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表达了女主人公渴盼爱情的情感。这一句中的“锦屏”指的就是屏风。下面,让我们聚焦屏风,看看本课作者是怎么说“屏”的。
陈从周(1918—2000年),浙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省杭州市人,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专家。是现代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等。
屏风历来是我国古代室内的主要家具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天的钢筋水泥房屋那么封闭。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除了挡风之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
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显著的地方,因此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就在屏风的美化和装饰上下了许多工夫,由于这个原因,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
按屏风的扇数来分,屏风可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插屏和围屏。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少则两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作为屏面,用石、陶或金属等其他材料做柱基。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帝王贵族们使用的屏风,用材尤其珍贵,做工精细,画面丰富多彩,瑰丽夺目。据史书记载,在西汉皇室的宫廷里,曾使用过璀璨斑斓的云母屏风、琉璃屏风和杂玉龟甲屏风等。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2.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来作为遮挡、阻隔的东西。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作者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1.探究理解文中古代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
( http: / / www.21cnjy.com )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为自己虚度年华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的得失。
2.引用诗文典籍的作用。
《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年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引起读者兴趣。
《牡丹亭》中的引用放在屏风定义后面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文章结尾两处引用,点出屏风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屏风的愿望。
3.为什么要用这种富有诗意的语言来说“屏”呢?
首先,作者对屏是情有独钟的、是喜爱向往的。
其次,屏风是一种古代传统的家具,引用诗文典籍可以体现屏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普遍。
再次,屏风本身就是一种很神秘、很微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隔非隔的家具,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人有着无限的遐思,所以作者用富有诗意和韵味的语言来写屏。
4.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5.文章介绍屏的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举例子:“小时候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2)分类别:“分为金屏、银屏、锦屏……”。
(3)作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作者生动地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和装饰功能,抒发了自己对屏风这一颇具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家具的热爱,不仅是一篇专题性质的说明文,也从侧面反映了古典文化的魅力,使读者在品读的同时也实现了精神方面的升华。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屏的最大特点是实用与美感相结合。文章抓住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特点,着重介绍了屏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体现了屏的美。文中以“既……,又……,而且……”的句式概说了屏的三种功能,又举“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等例子反复说明屏的实用价值和美感,使人们觉得“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2.诗情画意,引用恰当。
在这篇文章里,有许多诗情画意的引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开篇时引用了唐人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营造了一个典雅隽永的艺术氛围;又引入了明汤显祖《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屏风在剧中人物的衬托下更加流光溢彩。这样写来,文中有屏,屏上有诗,屏诗成画,使原来是静物的屏风不仅具有了动态美,而且更加充满了诗情画意。
作用,? ?,分类→巧→设置)
“屏风”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见了,但在古代却是一个既有实用功能,又具审美艺术性的一种事物,想通过学习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后,我让学生一起交流课前查阅并搜集的有关屏风的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对屏的浓浓的喜爱之情,以及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所散发出的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引导学生对屏风的古诗词的探究,让学生再次认识并感受屏风之美,诗文之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