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堂】2016-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第19课 生物入侵者(教案+导学案 )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新课堂】2016-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第19课 生物入侵者(教案+导学案 )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9 20:46:14

文档简介

19.生物入侵者
eq
\a\vs4\al(精彩开篇词)
2000年6月,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吧。
eq
\a\vs4\al(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和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理解文题含义。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内容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3.增强对生物入侵的防范意识,深刻认识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eq
\a\vs4\al(教学过程)
“生物入侵”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1.熟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繁衍(yǎn)  斑斓(bān
lán)  蜥蜴(xī
yì)
藩篱(fān)
酝酿(yùn
niàng)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安家落户:在他乡安置家庭并定居。
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的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始料不及:(发生的事态)当初没有预料到。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赶尽杀绝:消灭净尽,形容对人狠毒,不留余地。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归咎:归罪。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物竞天择: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相互竞争,通过自然选择,能够适应的生存下来。后也指人类社会优胜劣汰的规律。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3.课文中主要提到了哪些“生物入侵者”?
【交流点拨】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4.作者是如何形象地称呼这些入侵者的?
【交流点拨】移民偷渡者。
5.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交流点拨】因为他们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6.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归咎于什么?
【交流点拨】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7.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无节制繁衍的条件有哪些?
【交流点拨】不受同类物种的竞争,不受天敌的伤害等。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思考:
1.文章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及其危害、原因及途径、不同人对“生物入侵者”的观点、防范措施。
2.本文介绍这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按这样的顺序说明事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3.你知道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说一说它们的好处。
【交流点拨】(1)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小结】列数字使文章真实,准确。
(2)举例子。
①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
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②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
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
③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
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④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
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
⑤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小结】举例子是为了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3)打比方。
①“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②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说明“入侵者”传播之便利和预防之难。
【小结】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教师小结】小结各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列数字: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重点词句赏析。
(1)“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加点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它的作用。
【交流点拨】加点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斑贝不知不觉登上北美大陆,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在那里随心所欲、大胆放肆地危害人类,生动贴切。
(2)“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加点词语“几乎”与“全”去掉其中一个,你觉得这样是否表意更准确?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去掉。因为“全”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看出物种的繁衍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而“几乎”一词又可以看出作者语言表达之严密,去掉其中任何一个,都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3)“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啸聚山林”妙趣横生,使人充分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到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之大,强调了此事的严重性的同时又不使说理太严肃,寓诙谐于庄重之中。
解决问题))
举例说明
文中为了具体说明“生物入侵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造成的严重危害,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如课文第③段列举了斑贝、天牛和红蚂蚁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的危害之大。
请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你比较喜欢的事物。(150字左右)
【交流点拨】很多人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螃蟹有八只脚,但其实它前面的两只可不是脚,是螃蟹的鳌,钳状的。你可别小看了这鳌,它可是螃蟹的重要战斗武器。有一次,我拿来一根小树枝在它面前晃来晃去,螃蟹立刻伸出它那锋利的鳌夹住树枝。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抢回来呢!因为遭受攻击,它加强了警惕,不时在自己的“领地”附近巡逻,看那威武、认真的样子,俨然一个大将军。19 生物入侵者
知识与技能
能掌握课文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生态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
了解本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法。
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1课时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入侵者”?既然有“入侵者”,那就一定会有抵抗和防御,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这篇文章将把我们领到“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梅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1
( http: / / www.21cnjy.com )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获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由于人们对有些外来生物的侵入往往是简单地当作偶发事件,对它的威胁的认识也很不够。所以,本文旨在促进人们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卫家园而努力。
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
000公顷的海底。
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2.学生自由讨论问题,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课文第1自然段。
(2)本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3.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采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状况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文章第2自然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要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4.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1)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2)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3)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4)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5)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今天,“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保课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形成于无声无形中,遗害却迅速深重。从细菌、真菌,到水葫芦,天上、地下、水中,几乎到处都有这些“入侵者”的身影和它们造成的祸害。但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畔敲响,请同学们利用各种形式向人们介绍这一现象,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1.立意美。
作者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灾难,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生物入侵者”的高度重视。作者随后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旨在提醒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平衡。当然这种保护绝对不是因害怕形成“生物入侵者”就不要发展生产力,而应在发展的同时不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地球日益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在“生物入侵”的现象尚未达到毁灭性的地步的时候,发出这样的呼唤,应该是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危机意识,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立意美。
2.语言美。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课文开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前面是毋庸置疑地“肯定”,后面“或许”表猜测,语言表述准确恰当。
科普说明文语言要力求简洁。如“来自亚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一句,作者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天牛破坏树木,红蚂蚁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的特征,达到了科普说明文通俗易懂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生物入侵者逻辑顺序
本课教学我既关注整体,又突破局部,通过设置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朗读课文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并迅速捕捉重要信息。在语言提炼活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逐段阅读圈画,不但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训练了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方法,最后联系实际,请学生出谋划策提出可行性对策,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合作学习精神,提高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