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菲薄(fěi) 寥落(liáo) 倘使(tǎnɡ) 洗涤(dí)
B.踌躇(chú) 桀骜(ào) 诧异(chà) 博闻强识(shí)
C.尸骸(hái) 攒射(cuán) 叱咤(zhà) 激亢(kànɡ)
D.喋血(dié) 精悍(hàn) 戊戌(xū) 熙熙攘攘(rǎn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B.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C.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______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________用吃的东西款待它。
③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________。
A.欣然 往往 敬仰 B.毅然 常常 景仰
C.毅然 往往 景仰 D.欣然 常常 敬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3)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论散文
梁实秋
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象译成语言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头脑笨的人,说出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由此可以类推,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喀赖尔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布丰说:“文调就是那个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截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21·世纪*教育网
散文的文调虽是作者内心的流露,其美妙虽是不可捉摸,而散文的艺术仍是所不可少的。散文的艺术便是作者的
答案
1.B B项,“识”应读“zhì”。
2.A A项,犹—尤。
3.B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欣然:愉快的样子。常常:(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景仰:佩服尊敬;仰慕。敬仰:敬重仰慕。21*cnjy*com
4.C A项,漫无边际: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此处望文生义,可用“浩如烟海”。B项,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感彩不当。D项,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都有。错用对象。【出处:21教育名师】
5.(1)俯首甘为孺子牛 (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自觉的选择。福楼拜是散文的大家,他选择字句的时候是何其的用心!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词能够代表他心中的一件事物,只有一个形容词能够描写他心中的一种特色,只有一个动词能够表示他心中的一个动作。在万千的辞字之中他要去寻求那一个——只有那一个——合适的字,绝无一字的敷衍将就。他的一篇文字是经过这样的苦痛的步骤写成的,所以才能有纯洁无疵的功效。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的真实。福楼拜致力于字句的推敲,也不过是要求把自己的意念确切地表示出来罢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的状态。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的艺术之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一个美丽的典故,一个漂亮的字眼,凡是与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散文的美,美在适当。不肯割爱的人,在文章的大体上是要失败的。
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文字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须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散文要写得亲切,即是要写得自然。
(有删改)
6.对“散文的文调”的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的文调”是指作家在文章中表现的人格思想。
B.“散文的文调”是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性格。
C.“散文的文调”是指作者散文作品中特有的风格。
D.“散文的文调”是作品中不可形容的妙处。
7.下面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即能真实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B.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C.散文要写得亲切、活泼、自然,避免堆砌、用典。
D.散文美妙多端得力于作家对散文艺术的追求。
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最不容易处置是因为散文没有一定的格式,是最自由的。
B.因为散文的美妙不可捉摸,所以不必太在意散文的艺术。
C.福楼拜的散文能有纯洁无疵的功效与他锤炼语言是分不开的。
D.作者个人的心情在文中真实地流露出来,散文的文字就自然流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6分)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9.“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一句,作者想说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线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C 从喀赖尔、布丰的话和第2段文字不难看出。
7.C 文中说“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未说不能用典。
8.C A.原文说“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的”。B.文中说散文的“美妙虽是不可捉摸,而散文的艺术仍是所不可少的”。D.文中说“文字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须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21cnjy.com
9.作者想说明事情的真相,揭露执政府和流言家的无耻行径。
解析: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政府及其御用文人,为掩盖事情的真相,对这次爱国运动进行了大肆的诬蔑,这激起了作者的满腔愤怒,写作此文以揭露事情的真相。21·cn·jy·com
10.用了短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激愤之情。
解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极其短促的句式,是同作者的悲愤感情相照应的,能更好地表达作者那种难以抑制的、极度愤慨的情感。
11.和文中“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有“赞颂说”,有“反语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www-2-1-cnjy-com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2-1-c-n-j-y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的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来源:21cnj*y.co*m】
⑦一条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21*cnjy*com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于昆明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①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的感情。
答案
11.说明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以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出反动派凶残的虐杀。
解析:文中反复出现“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强调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而这样一个青年被反动派杀害,更能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加强了控诉的力度。
12.(1)“赞颂”。“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惊心动魄的伟大”赞颂刘和珍君等爱国青年沉勇友爱、临危不惧的精神。
(2)“反语”。这是讽刺执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攒射,这样也就能与下文的“伟绩”“武功”等反语协调一致。
解析:理解这句话,必须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的思想主旨来理解。两种说法其实都有道理。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赞美刘和珍等革命青年,揭露段祺瑞政府的暴行,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C.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D.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日暴风雨早日到来的企盼。
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14.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⑩段中,作者连用了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12分)
17.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分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成员的价值诉求,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有特定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21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以下是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张欣同学写给某公司的求职信,从语言使用得体的要求看,存在五处不当,请按要求予以修改。(4分)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您能在百忙中拜读我的求职信,我感到很荣幸。谢谢!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计算机系本科生,酷爱IT行业,曾获天津市大学计算机“华苑杯”创新成果大赛一等奖,偶然在有关材料上看到关于你们公司的情况介绍,十分羡慕公司的优良环境和优厚待遇,钦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超前意识,十分愿意为公司贡献我的学识和能力。您可不能拒绝我哟!www.21-cn-jy.com
此致
敬礼!
××大学张欣
2015年2月13日
应删的两处:(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应修改的三处:
(1)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19.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为其写一则短评(100字左右)。(4分)
5月1日,全国各地传来高速公路拥堵的消息,大城小城均成“堵城”。路上堵车,心里窝气,被堵在路上的人们纷纷在网上晒堵照、晒抱怨。2·1·c·n·j·y
(摘自《新闻漫画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狐狸发现了一个结满果实的果园,可是它太胖了钻不进栅栏。于是它饿了三天三夜让自己瘦下来。终于进来了,狐狸尽情享受美味的果实。可是,一顿饱餐之后,它发现自己又出不去了。于是它又饿了三天三夜,让自己瘦下来才得以出去。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3.CE A项,“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能得到慰藉的地方”错,与文章的主旨不符;B项,文章以“花”和“毁了的楼房”这两个对立的形象为抒情线索,通过“我”晚饭后出去散步串联全文;D项,拔高主题。【版权所有:21教育】
14.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之下了,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注意分析关键词语。“逃出”表明原来姑娘想从里面出来而不得,可以结合文章第③段来分析。“囚笼”即禁锢人自由的笼子。“这样”即指被敌人炸死。
15.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倍感压抑。作者连用三个问句正是为了能更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解析: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是对敌人恶劣行径的控诉,问句的连用就是用来加强这种情感的。分析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切忌空谈。
16.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激的情感。
解析:要注意文中出现的几种东西,花、废墟、少女,分析它们内在的联系,然后结合文章的主题来分析,作者的意图就不难理解了。
17.核心价值观是有特定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它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它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题干的要求,如果要求“连贯”,就将短句写成具有连贯性的语句;如果没有要求连贯,一般分条列举。二是把握语段特点,如果具有时间信息,就从最早发生的事情入手抽取语句;如果是修饰限制语比较复杂的语句,就从抽取语句的主干入手。本段文字是修饰限制语比较复杂的语句,解题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提取语句的主干,即“核心价值观是有特定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第二步,把修饰限制语改为有主语的语句,比如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改为“它能够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
18.应删的两处:(1)偶然 (2)和优厚待遇
应修改的三处:(1)拜读 翻阅(或者“阅读”之类)
(2)你们公司 贵公司
(3)您可不能拒绝我哟 期盼佳音(“希望能给我一个机会”“希望能成为贵公司一员”等等)
19.满怀度假喜悦,却饱尝堵车之苦!重大节假日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已经出台近两年,但是“逢节必堵”的现象至今没能消除,在局部地区甚至还呈愈演愈烈的态势。
“免费大餐”听着诱人、食之不易。在倍增的交通压力下,有关部门亟待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制度设计,让“免费大餐”真正惠之于民。
20.【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寓言型材料作文题。要想写好此类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审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狐狸实际上做了两件事:一是狐狸为了享用栅栏里面的美味,不惜饿自己三天三夜,终于心想事成;二是狐狸为了从果园里全身而退,又饿了自己三天三夜。具体写作时,不应该只顾一件事而忽视了另一件事,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综合考虑材料的指向。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2)经历就是财富,生命重在过程。(3)看似竹篮打水,但并非一场空。(4)许多“美味”,都是陷阱,代价太大,得不偿失。(5)面对诱惑,谨慎对待。(6)人生要有远见,懂得取舍。考生具体行文时要紧密联系实际,不要局限于就事论事,而应以此为生发点,开拓思路,由点到面,展开联想,并反观人生。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抓住一点,深挖下去。议论力求精辟深刻,发人深省;记叙做到自然圆通,一气呵成;编写故事要做到情节合理,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