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资料库 微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光 资料库 微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30 06:54:45

文档简介


牛顿的发现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太阳光是近似白色的。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令人惊异的现象发生了,这束白色太阳光居然扩展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排列而成的美丽光谱。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太阳光会变色吗? 原来看似白色的太阳光就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三棱镜起到了分解太阳光的作用,使我们看到了组成太阳光的各种色彩。 这七种色光是不是可以再混合成白色光呢?牛顿想了另一个办法, 证明了彩色光可合成白色光。
1. 剪红、橙、黄、绿、蓝、靛、紫7片圆形色纸板,在纸板圆心部位凿一个洞,再从纸板外缘至圆心剪一条缝。色光可合成白色光。
2. 依前面的顺序,将7片圆形纸板从切口交叉重叠并固定在铅笔上。
3. 调整并旋转彩色圆盘,直到转盘在我们眼中成为白色。
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棱镜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看不见的光线。 1800年的一天早晨,英国科学家赫歇耳看着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的七色光谱,好奇地问自己: “阳光带有热,可是组成太阳光的七种单色光中,哪一种颜色光的热最多呢?”赫歇耳在自己房中的墙上贴上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并让经过三棱镜的七色光带照在纸屏上。然后,赫歇耳在每一条光带的位置挂了一支灵敏的温度计。 他怕自己的观察不够全面, 又在红光带和紫光带外各挂了一支温度计。 做好这一切之后,赫歇耳记录下每支温度计开始的读数,然后就在桌子旁的椅子上坐下来开始观察。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所有温度计的读数不再变了。赫歇耳发现绿光区的温度上升了3℃,紫光区的温度上升了2℃,紫光区外的那支温度计的读数几乎没有变化。然而令他吃惊的是,红光区外的那支温度计的读数竟上升了7℃。经过几次重复结果都是一样:红光区外的那支温度计的读数上升最多。经过详细地分析之后, 赫歇耳认为阳光的光谱实际上比被人们看到的七种单色光更宽, 在红光带外一定还有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线,而且这种光线携带的热量最多。 后来科学界把这种看不见的光线命名为红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又在紫色光的外面发现了“紫外光”,人们把它称为紫外线。到20世纪初,科学家在实验室相继发现比红外线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x射线、y( 读作“ 伽玛”)射线,等等。人们开始认识到太阳光中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y射线、无线电波等。它们共同组成了光线的大家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