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吕城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苏教版《语文》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彩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讴 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qīng 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眷 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óu 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默写
(1)五岭逶迤腾细浪, 。
(《七律
长征》)
(2)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老山界》)
(3)海内存知己,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烽火连三月, 。
(《春
望》)
(5)落红不是无情物, 。
(《己亥杂诗))
(6)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山河破碎风飘絮, 。
(《过零丁洋》)
(8)请写一句有关手足之情的诗句或谚语: 。
3.名著阅读
(1)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他”是 (填人名),他决定做的“别的事”是指 。
(2)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不是传记作品,但它所反映的基本上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小说主人公保尔身上实则藏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影子。
B.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 焦姆是个铁路工人,受尽了被剥削和压迫的痛苦。【出处:21教育名师】
C.保尔因伤寒再次回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于是保尔又回到家乡养病。21
cnjy
com
D.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孩儿;在达雅家中,保尔没能成功鼓动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但引导达雅加入了苏维埃。
4.请给新闻拟出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最近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正对东长安街。雕像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与庄严的国家博物馆建筑交相辉映,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与正大气象。
标题: 。
5.专题阅读
(1)提到“长城”,我们就会想到那已经远去的历史、想到那如风的历史人物。你想到的是什么?请写下两点。A. ,B.
(2)提到“长城”,有一件事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北京晨报》曾报道: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接受媒体的采访,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看到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你对杨利伟的回答有什么看法?他的话有伤民族感情吗?
6.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处,加以修改。
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二、阅读理解
7.古诗赏析
泊
秦
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两个“笼”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作者对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来源:21cnj
y.co
m】
【乙】
高缭①仕②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③,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④之人也,四维⑤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是以逐之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高缭:晏子属臣。②仕:做官。③爵位:贵族封号等级。④仄陋:这里指狭窄浅薄。⑤四维: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维,维系,辅助。⑥弼: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齐人也,坐盗
③晏子逐之
④是以逐之也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敬素好琴
又留蚊于素帐中
B.何以都不闻消息
婴闻之
C.徐喷以烟
何以都不闻消息
D.月余亦卒
身先士卒
(3)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4)【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要劝谏晏子?
(5)【甲】【乙】两文分别突出表现了晏子的什么形象特征?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②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
③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④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黄飞《甜甜的泥土》节选)
(1)文中第(1)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黯淡”的眼神里怎么会射出“热切”的光?二者是否前后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3)《甜甜的泥土》的结尾充满戏剧性,颇有“欧 享利式结尾”的特点。文章结尾处写道:“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①小亮为何先哭后笑?
②你是怎样理解“那泥土,甜丝丝的”这句话的含义的?
(4)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母爱“动人的一瞬”,仿照下面语段的第一句,表达你的感恩,传递你的深情。
母亲的爱就像清凉的风,吹走我们心头的阴霾;
母亲的爱就像, 。
母亲的爱就像, 。
10.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书
桌
叶圣陶
①十多年前寄居乡下的时候,曾经托一个老木匠做一张书桌。我并不认识这个老木匠,向当地人打听,大家一致推荐他,我就找他。
②对于木材,我没有成见,式样也随便,我只要有一张可以靠着写写字的桌子罢了。他代我作主张,用梧桐,因为他那里有一段梧桐,已经藏了好几年,干了。他又代我规定桌子的式样。两旁边的抽屉要多少高,要不然装不下比较累赘的东西。右边只须做一只抽屉,抽屉下面该是一个柜子,安置些重要的东西,既见得稳当,取携又方便。左右两边里侧的板距离要宽些,要不然,两个膝盖时时触着两边的板,就感觉局促,不舒服。我样样依从了他,当时言明工料价六块钱。
③过了一个星期,过了半个月,过了二十多天,不见他把新书桌送来。我再不能等待了,特地跑去问他。他指着靠在阴暗的屋角里的一排木板,说这些就是我那新书桌的材料。我不免疑怪,二十多天功夫,只把一段木头解了开来!
④他看出我的疑怪,就用教师般的神情给我开导。说整段木头虽然干了,解了开来,里面还未免有点儿潮。如果马上拿来做家伙,不久就会出毛病,或者裂一道缝,或是接榫处松了。人家说起来,这是某某做的“生活”,这么脆弱不经用。他向来不做这种“生活”,也向来没有受过这种指摘。现在这些木板,要等它干透了,才好动手做书桌。
⑤他恐怕我不相信,又举出当地的一些人家来,某家新造花厅,添置桌椅,某家小姐出阁准备嫁妆,木料解了开来,都搁在那里等待半年八个月再上手呢。“先生,你要是有功夫,不妨到他们家里去看看,我做的家伙是不容它出毛病的。”他说到“我做的家伙”,黄浊的眼睛放射出夸耀的光芒,宛如文人朗诵他的得意作品时候的模样。
⑥我知道催他快做是无效的,好在我并不着急,也就没说什么催促的话。又过了一个月,我走过他门前,顺便进去看看。一张新书桌站在墙边了,近乎乳白色的板面显出几条年轮的痕迹。老木匠正弯着腰,几个手指头抵着一张“沙皮”,在磨擦那安抽屉的长方孔的边缘。
⑦我说再过一个星期,大概可以交货了吧。他望望屋外的天,又看看屋内高低不平的泥地,摇头说:“不行。这样干燥的天气,怎么能上漆呢?要待转了东南风,天气潮湿了,上漆才容易干,才可以透入木头的骨子里去,不会脱落。”
⑧此后下了五六天的雨。乡下的屋子,室内铺着方砖,每一块都渗出水来,像劳工背上淌着汗。无论什么东西,手触上去总觉得黏黏的。穿在身上的衣服也散发出霉蒸气。我想,我的新书桌该在上漆了吧。
⑨又过了十多天,老木匠带同他的徒弟把新书桌抬来了。栗壳色,油油的发着光亮,一些陈旧的家具和它一比更见得黯淡失色了。老木匠问明了我,就跟徒弟把书桌安放在我指定的地位,只恐徒弟不当心,让桌子跟什么东西碰撞,因而擦掉一点儿漆或是划上一道纹路,他连声发出“小心呀”“小心呀”的警告。直到安放停当了,他才松爽地透透气,站远一点儿,用一只手摸着长着灰色短须的下巴,悠然地鉴赏他的新作品。最后说:“先生,你用用看,用了些时,你自然会相信我做的家伙是可以传子孙的。”他说到“我做的家伙”,夸耀的光芒又从他那黄浊的眼睛放射出来了。
(1)下列与第②段中加线的“局促”一词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他坐下来很局促,总感觉到总经理的话里有刺。
B.大多数的人在乡间并无可归的“田园”,终身局促在都市“尘网”之中。
C.因地方局促,就在老人的卧房外面摆了一张床,请他睡觉。
D.只有5分钟时间,实在太局促了。
(2)结合语境,欣赏语句的精彩之处。
他说到“我做的家伙”,黄浊的眼睛放射出夸耀的光芒,宛如文人朗诵他的得意作品的模样。
(3)提取文章相关信息,将老木匠制作书桌的过程补充完整。
①选好木料确定式样→② →③制作成型打磨光滑→④
(4)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小节交代我是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找到老木匠做书桌的,为下文写老木匠在制作书桌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做铺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第④小节写老木匠对我的疑虑“就用教师般的神情给我开导”,是作者用戏谑的笔调调侃老木匠的好为人师。21
cnjy
com
C.第⑧小节细致形象地描写雨天的潮湿程度,表现了我对新书桌是否做好的关注期待和等待中的焦急心里。
D.第⑨小节详写老木匠与徒弟为我抬来书桌安放过程中的小心谨慎和对新书桌的鉴赏眼光,形象地刻画出老木匠把自己的作品的珍视、欣赏的心理。
(5)如果这个老木匠“穿越”到今天,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他能生存得下去吗?有甲乙两个同学对此展开了辩论,以下是甲同学陈述的观点与理由。如果你是乙同学,你会作何辩驳?(50字左右)
甲同学:我认为老木匠无法在当今时代生存。当今社会,奉行的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观。快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价值。像老木匠这样花上两三个月做一张书桌的工作效率,早就被淘汰了。当别人奔跑都还嫌慢时,你敢踱四方步吗?
乙同学: 。
三、作文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现在什么都爱在前面冠以“阳光”二字,如“阳光体育”、“阳光女孩”、“阳光书屋”、“阳光工程”、“阳光志愿者”、“阳光操作”等等。你对“阳光”有怎样的体会。请以“与阳光同行”为题作文。
要求:
(1)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5-2016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吕城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苏教版《语文》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彩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讴 ōu 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qīng 倾 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眷 juàn 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óu 酬 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注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解答】ōu
倾
juàn
酬(注意“酬”不要写成“愁”)
2.默写
(1)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
(《七律
长征》)
(2)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人们脸上眨着的眼睛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老山界》)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春
望》)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己亥杂诗))
(6)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过零丁洋》)
(8)请写一句有关手足之情的诗句或谚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首先需要对考纲范围内的古诗文熟读成诵,能根据上下句填空;能根据要求进行理解性默写;能联系实际进行恰当运用;准确无误的书写.2·1·c·n·j·y
【解答】(1)乌蒙磅礴走泥丸.(注意“礴”的写法)
(2)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人们脸上眨着的眼睛.
(3)天涯若比邻.(注意“涯”的写法)
(4)家书抵万金.(注意“抵”的写法)
(5)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写法)
(6)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写法)
(7)身世浮沉雨打萍.(注意“萍”的写法)
(8)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1·世纪
教育网
3.名著阅读
(1)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他”是 保尔 (填人名),他决定做的“别的事”是指 文学创作 。
(2)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不是传记作品,但它所反映的基本上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小说主人公保尔身上实则藏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影子。
B.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 焦姆是个铁路工人,受尽了被剥削和压迫的痛苦。www-2-1-cnjy-com
C.保尔因伤寒再次回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于是保尔又回到家乡养病。2-1-c-n-j-y
D.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孩儿;在达雅家中,保尔没能成功鼓动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但引导达雅加入了苏维埃。【版权所有:21教育】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名著的文学常识、内容以及对内容的理解.要在真正的读好名著文章的基础上来完成,因此读好文章才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1)语段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语段中的他是保尔,决定做的“别的事”是文学创作.
(2)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达雅出身工人家庭,保尔成功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
故选D.
答案:
(1)保尔,文学创作
(2)D
4.请给新闻拟出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最近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正对东长安街。雕像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介绍,雕像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整体建筑环境与周围空间环境出发,以简朴、概括的手法,将人体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巨石,似高山,气势磅礴,与庄严的国家博物馆建筑交相辉映,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与正大气象。
标题: 孔子像落户天安门广场东侧 。
【考点】新闻标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新闻标题的提炼能力,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解答】经分析,本语段的导语是第一自然段,注意内容集中在本段,提炼本段信息.明确事物是孔子青铜雕像,事件是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所以可以提炼为:孔子像落户天安门广场东侧.
答案:孔子像落户天安门广场东侧.
5.专题阅读
(1)提到“长城”,我们就会想到那已经远去的历史、想到那如风的历史人物。你想到的是什么?请写下两点。A. 秦始皇统一天下 ,B.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
(2)提到“长城”,有一件事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北京晨报》曾报道: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接受媒体的采访,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看到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你对杨利伟的回答有什么看法?他的话有伤民族感情吗?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中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长城的理解与掌握.第二小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城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作答时,可根据自己的积累,也可上网查阅作答.与长城相关的有秦始皇统一天下,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
(2)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真阅读材料可知,杨利伟说的是科学事实,这体现了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民族感情无关.据此可作答.
答案:
(1)A.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等等.)B.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只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两点即可.)
(2)杨利伟尊重的是科学,坚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掺杂任何情感,谈不上有伤民族感情.
6.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处,加以修改。
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考点】综合读写;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标点符号、关联词、字形、语句表达的通顺等.
【解答】答案:
①“然而每件事都要细心瑾慎,小心翼翼”句中,“然而”改为“所以(因此)”;“瑾”应改为“谨”;“细心瑾慎”与“小心翼翼”重复,删去其一.
②“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欠通顺,改通即可;“有时”后可加“,”;“一个”调到“无法”前.
③“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吊以轻心”句中,“:”改为“,”;“珍重”改为“慎重”;“吊”改为“掉”.
二、阅读理解
7.古诗赏析
泊
秦
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两个“笼”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作者对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考点】怀古咏史诗;诗歌炼字炼句;诗歌思想情感.
【分析】这是一首即景感怀的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句的意思: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勾画了秦淮河两岸凄清迷离的画面.
(2)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讽刺了权贵阶层不顾国家危亡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不满愤慨之情.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败之际还有人沉迷酒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达官贵人的愤慨和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答案:
(1)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勾画了秦淮河两岸凄清迷离的画面.21cnjy.com
(2)不满愤慨之情.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败之际还有人沉迷酒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达官贵人的愤慨和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
【乙】
高缭①仕②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③,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④之人也,四维⑤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是以逐之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高缭:晏子属臣。②仕:做官。③爵位:贵族封号等级。④仄陋:这里指狭窄浅薄。⑤四维:系在鱼网四角或车盖四方的大绳。鱼网和车盖有了四根大绳撑张,稳固而安全。维,维系,辅助。⑥弼: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到…去
②齐人也,坐盗 犯罪
③晏子逐之 辞退
④是以逐之也 因此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子敬素好琴
又留蚊于素帐中
B.何以都不闻消息
婴闻之
C.徐喷以烟
何以都不闻消息
D.月余亦卒
身先士卒
(3)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4)【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要劝谏晏子?
(5)【甲】【乙】两文分别突出表现了晏子的什么形象特征?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一词多义;文言实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乙】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他的随从规劝晏子说:“高缭已侍奉您三年了,而您竟然没有给他职位,还要辞退他,这是道义允许的吗?”晏子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现在高缭这个人侍奉了我三年,却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错误,这就是我辞退他的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诣:到…去.
②(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坐:犯罪.
③晏子把他辞退了.逐:辞退.
④这就是我辞退他的原因.是以:因此.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子敬一向喜欢弹琴.素:向来/有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中.素:白色.
B.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闻:听说/我听说(这样一件事).闻:听说.
C.用烟慢慢地喷.以:用/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以:因为.
D.一个月后(子猷)也死了.卒:死/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卒:士兵.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圣人:才德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病,辱.句子翻译为: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②仄,狭小;陋,鄙浅;仄陋:这里指卑微;维,维系,引申为辅助.句子翻译为:我是一个狭小鄙浅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左右”所说的话“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可知,“左右”劝谏晏子的原因是“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甲】文中晏子面对楚王的刁难,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保全自己的面子,保全了国家的名声,体现了其机智善辩,爱国至上;【乙】文中晏子并没有因为高缭侍奉自己的时间长而不辞退他,表现其赏罚分明,任免有方.
答案:
(1)①到…去②犯罪③辞退
④因此.
(2)B
(3)①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②我是一个狭小鄙浅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
(4)“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5)【甲】文:机智善辩,爱国至上;【乙】文:赏罚分明,任免有方.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②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
③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④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黄飞《甜甜的泥土》节选)
(1)文中第(1)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黯淡”的眼神里怎么会射出“热切”的光?二者是否前后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3)《甜甜的泥土》的结尾充满戏剧性,颇有“欧 享利式结尾”的特点。文章结尾处写道:“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①小亮为何先哭后笑?
②你是怎样理解“那泥土,甜丝丝的”这句话的含义的?
(4)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母爱“动人的一瞬”,仿照下面语段的第一句,表达你的感恩,传递你的深情。
母亲的爱就像清凉的风,吹走我们心头的阴霾;
母亲的爱就像, 甘甜的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
母亲的爱就像, 美丽的花,装点我们平凡的生活 。
【考点】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此题选文出自《甜甜的泥土》,选文①②两段主要是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描写小亮母校不畏严寒在学校门口等待的感人形象.第③④段主要描写的是小亮的动作与神态,表现他对母爱的盼望.这篇小说以小亮的经历道出了父母的离异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来自学校对孩子的关爱.
【解答】(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从句子内容可见,这里是环境描写.然后结合再结合内容分析出描写的效果即可.(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黯淡”与“热切”不矛盾.因为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不幸,内心感到难过,所以眼神“黯淡”.因为长时间没有看到孩子,现在要看到了,不禁高兴起来,所以“射出热切的光”,这反映了母亲的复杂内心和母亲对孩子的爱.(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句子的含义.内容的理解只要熟知文章内容即可作出判断,句子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去思考,不能仅停留于句子的表面义,努力结合主旨挖掘深层含义.(4)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仿写的要求,句式相同,修辞相同,具有真情,并能传达出感恩之情即可.答案:21·cn·jy·com
(1)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交代了自然环境和故事发生的时令,突出小亮母亲不畏严寒等在学校门口的感人形象,也为下文写奶糖埋入雪中等情节作铺垫.(2)不矛盾.因为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不幸,内心感到难过,所以眼神“黯淡”.因为长时间没有看到孩子,现在要看到了,不禁高兴起来,所以“射出热切的光”,这反映了母亲的复杂内心和母亲对孩子的爱.
(3)①“过去的妈妈”给的奶糖和冰雪一起融化了、渗入了大地,这让小亮似乎觉得母爱随着雪水和糖浆一起消失了,所以他伤心地哭了;但是当地“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时,他分明又尝到了甜丝丝的味道,再次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所以他又笑了.
②含义: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着小亮伤痛的心田;那泥土还包含着传达室老头、学校老师等人对小亮的爱心,让父母离异后的孩子也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人间的至爱亲情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等.(4)示例:甘甜的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
美丽的花,装点我们平凡的生活.
10.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书
桌
叶圣陶
①十多年前寄居乡下的时候,曾经托一个老木匠做一张书桌。我并不认识这个老木匠,向当地人打听,大家一致推荐他,我就找他。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对于木材,我没有成见,式样也随便,我只要有一张可以靠着写写字的桌子罢了。他代我作主张,用梧桐,因为他那里有一段梧桐,已经藏了好几年,干了。他又代我规定桌子的式样。两旁边的抽屉要多少高,要不然装不下比较累赘的东西。右边只须做一只抽屉,抽屉下面该是一个柜子,安置些重要的东西,既见得稳当,取携又方便。左右两边里侧的板距离要宽些,要不然,两个膝盖时时触着两边的板,就感觉局促,不舒服。我样样依从了他,当时言明工料价六块钱。
③过了一个星期,过了半个月,过了二十多天,不见他把新书桌送来。我再不能等待了,特地跑去问他。他指着靠在阴暗的屋角里的一排木板,说这些就是我那新书桌的材料。我不免疑怪,二十多天功夫,只把一段木头解了开来!
④他看出我的疑怪,就用教师般的神情给我开导。说整段木头虽然干了,解了开来,里面还未免有点儿潮。如果马上拿来做家伙,不久就会出毛病,或者裂一道缝,或是接榫处松了。人家说起来,这是某某做的“生活”,这么脆弱不经用。他向来不做这种“生活”,也向来没有受过这种指摘。现在这些木板,要等它干透了,才好动手做书桌。
⑤他恐怕我不相信,又举出当地的一些人家来,某家新造花厅,添置桌椅,某家小姐出阁准备嫁妆,木料解了开来,都搁在那里等待半年八个月再上手呢。“先生,你要是有功夫,不妨到他们家里去看看,我做的家伙是不容它出毛病的。”他说到“我做的家伙”,黄浊的眼睛放射出夸耀的光芒,宛如文人朗诵他的得意作品时候的模样。
⑥我知道催他快做是无效的,好在我并不着急,也就没说什么催促的话。又过了一个月,我走过他门前,顺便进去看看。一张新书桌站在墙边了,近乎乳白色的板面显出几条年轮的痕迹。老木匠正弯着腰,几个手指头抵着一张“沙皮”,在磨擦那安抽屉的长方孔的边缘。
⑦我说再过一个星期,大概可以交货了吧。他望望屋外的天,又看看屋内高低不平的泥地,摇头说:“不行。这样干燥的天气,怎么能上漆呢?要待转了东南风,天气潮湿了,上漆才容易干,才可以透入木头的骨子里去,不会脱落。”www.21-cn-jy.com
⑧此后下了五六天的雨。乡下的屋子,室内铺着方砖,每一块都渗出水来,像劳工背上淌着汗。无论什么东西,手触上去总觉得黏黏的。穿在身上的衣服也散发出霉蒸气。我想,我的新书桌该在上漆了吧。
⑨又过了十多天,老木匠带同他的徒弟把新书桌抬来了。栗壳色,油油的发着光亮,一些陈旧的家具和它一比更见得黯淡失色了。老木匠问明了我,就跟徒弟把书桌安放在我指定的地位,只恐徒弟不当心,让桌子跟什么东西碰撞,因而擦掉一点儿漆或是划上一道纹路,他连声发出“小心呀”“小心呀”的警告。直到安放停当了,他才松爽地透透气,站远一点儿,用一只手摸着长着灰色短须的下巴,悠然地鉴赏他的新作品。最后说:“先生,你用用看,用了些时,你自然会相信我做的家伙是可以传子孙的。”他说到“我做的家伙”,夸耀的光芒又从他那黄浊的眼睛放射出来了。
(1)下列与第②段中加线的“局促”一词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C
A.他坐下来很局促,总感觉到总经理的话里有刺。
B.大多数的人在乡间并无可归的“田园”,终身局促在都市“尘网”之中。
C.因地方局促,就在老人的卧房外面摆了一张床,请他睡觉。
D.只有5分钟时间,实在太局促了。
(2)结合语境,欣赏语句的精彩之处。
他说到“我做的家伙”,黄浊的眼睛放射出夸耀的光芒,宛如文人朗诵他的得意作品的模样。
(3)提取文章相关信息,将老木匠制作书桌的过程补充完整。
①选好木料确定式样→② 解开木料等待干透 →③制作成型打磨光滑→④ 等待潮湿天气上漆
(4)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第①小节交代我是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找到老木匠做书桌的,为下文写老木匠在制作书桌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做铺垫。
B.第④小节写老木匠对我的疑虑“就用教师般的神情给我开导”,是作者用戏谑的笔调调侃老木匠的好为人师。
C.第⑧小节细致形象地描写雨天的潮湿程度,表现了我对新书桌是否做好的关注期待和等待中的焦急心里。
D.第⑨小节详写老木匠与徒弟为我抬来书桌安放过程中的小心谨慎和对新书桌的鉴赏眼光,形象地刻画出老木匠把自己的作品的珍视、欣赏的心理。
(5)如果这个老木匠“穿越”到今天,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他能生存得下去吗?有甲乙两个同学对此展开了辩论,以下是甲同学陈述的观点与理由。如果你是乙同学,你会作何辩驳?(50字左右)21教育网
甲同学:我认为老木匠无法在当今时代生存。当今社会,奉行的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观。快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价值。像老木匠这样花上两三个月做一张书桌的工作效率,早就被淘汰了。当别人奔跑都还嫌慢时,你敢踱四方步吗?
乙同学: 我认为老木匠可以在当今时代生存.当今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快,但还是要靠质量求生存.如果做什么东西都只追求快而不注重质量,做出来的东西就不耐用、不实用,时间长了,人们就不会买你的商品,如果这样的话,还怎么在社会生存呢? 。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情景对话.
【分析】选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我让老木匠给我做一张书桌;第二部分写二十多天功夫,老木匠只解开了一段木头;第三部分写老木匠做好了书桌,但说要等天气合适才能上油漆;第四部分写下了五六天雨,又过了十多天,老木匠给我送来了书桌.文章通过老木匠做书桌的过程,表现了他对自己工作的精益求精和严格要求.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第②段中加线的“局促”意思是狭窄、不宽敞;A中“局促”意思是“拘谨、拘束不自然”;B中“局促”意思是“被限制”;C中“局促”意思是狭窄、不宽敞;D中“局促”意思是“时间短促、紧迫”.故选:C.(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如使用了,就按照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的步骤进行分析.“宛如文人朗诵他的得意作品的模样”是类比,眼里原本的“黄浊”和此时的“光芒”形成对比,突出他对自己作品的欣赏.(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提取信息的能力.选好木料确定式样的内容是文章①②段,制作成型打磨光滑的内容是文章第⑥段,据此推断第②处的填写的应是对③④⑤段的概括;第④处填写的应是对⑦⑧段内容的概括.(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选项B中第④小节写老木匠对我的疑虑“就用教师般的神情给我开导”,是作者用类比的写法表现老木匠的认真.所以B错.(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拟写辩论词的能力.解答时要针对甲同学的观点进行反驳,要说出足以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语句通顺流畅.答案:
(1)C
(2)用作家朗诵自己作品的得意神情类比老木匠的神态,用“黄浊的眼睛”和“夸耀的光芒”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木匠对自己制作的书桌的欣赏和对自己木匠活的自信(职业成就感).(3)解开木料等待干透;等待潮湿天气上漆(4)B
(5)示例:我认为老木匠可以在当今时代生存.当今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快,但还是要靠质量求生存.如果做什么东西都只追求快而不注重质量,做出来的东西就不耐用、不实用,时间长了,人们就不会买你的商品,如果这样的话,还怎么在社会生存呢?
三、作文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现在什么都爱在前面冠以“阳光”二字,如“阳光体育”、“阳光女孩”、“阳光书屋”、“阳光工程”、“阳光志愿者”、“阳光操作”等等。你对“阳光”有怎样的体会。请以“与阳光同行”为题作文。
要求:
(1)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600字左右;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该作文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之前加入了一段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提供了思路,使得学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得到引领与启发.该作文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挖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算很大.
【审题立意】改作文的题目是“与阳光同行”,什么是“同行”,什么是“阳光”,在题干部分的提示语和写作要求中已经有了指点,“
沐浴春日的阳光,触摸自然的生机;沐浴亲情的阳光,享受家庭的温馨;沐浴友情的阳光,感受朋友的善意;沐浴知识的阳光,接受精神的洗礼…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这就是指的“阳光”,“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这就点明了“同行”.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因为有“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要求,写议论文难度较大.
【表达方式】此作文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所以所写文章中,应有一段抒情文字.
【解答】【例文】
与阳光同行
成长,这是一条坎坷而又充满了芬香的道路,因为成长路上的阳光总是温和的.
看,这道景很美“哎呀,这头发咋这么难梳呢?”我又发起了牢骚,也不知为什么,每次洗过头后,我这束“马尾”可难处理了,又长又多,说剪吧又舍不得,唉,坐在一旁织毛衣的妈妈闻声而笑,她似乎有些“兴灾乐祸”:“看吧,叫你剪你又不剪,现在又怨谁呢?”“我不,才舍不得呢.”妈妈看着我的秀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她把手中的针线放下,又好笑地说我像个呆子,我可不管,三七二十一蹦到妈妈面前要她帮我编辫子.也不知为何,这一刻的我总觉得心里好甜,也好舒服,妈妈的手每次都用力适中,并能很快把不听话的头发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说实话,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已好久好久没帮我梳头发了,真希望时间能停留,因为这道景好美,我不想被时间带走这里的阳光.
听,这声音也美
一看天只下着蒙蒙细雨,为了方便些,我的懒性大发﹣﹣不带雨伞就向教室外走去.刚到操场上,便听到有熟悉的声音在叫我:“××同学,下雨了你怎么不带雨伞呢?小心生病呀.”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抬头便看到了以前的生物老师.
也正是这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她并不那么老,因为她的声音一直是这么美.我笑了笑:“没事没事,我以后不这样了.”此刻,若是时间能定格该多好呀?我不想被时间带走这里的阳光.
尝,这缕情更美
已经走上初三的轨道了,但这条道不会让我们停留得太久,朋友间谁都不知别后几时能再相见,所以彼此都在无形中学会了宽容,好朋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爱跟我闹脾气了.她总爱天真地说:“要是能和你做一辈子的朋友该多好?我肯定每天早上都为你准备最好喝的牛奶.”可是…初三总是要毕业的,如果时光能让我多享受一下该多好呀?我不想被时间带走.
我与阳光同行,
成长路上的阳光总是那么温和,那么美,我的世界也因此而芳香四溢.
2016年12月27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