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1同步训练:第2章5-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必修1同步训练:第2章5-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2-30 12: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A级 抓基础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为零、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它的初速度为零.若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故正确答案为CD.
答案:CD
2.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个小铁球,甲的质量是乙的两倍,则(  )
A.甲比乙先落地,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B.甲比乙先落地,落地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甲、乙同时落地,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D.甲、乙同时落地,落地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gt2,t=,知落地时间与质量无关,所以两个物体同时落地.故D正确,A、B、C均错误.
答案:D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v0=0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B.满足xⅠ∶xⅡ∶xⅢ∶…=1∶3∶5∶…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自开始下落的相等时间的位移一定满足xⅠ∶
xⅡ∶xⅢ∶…=1∶3∶5∶…
D.质量大的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A错误.满足B叙述规律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并非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B错误.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是恒定的,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D错误,只有C正确.
答案:C
4.如图所示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以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图都是实验现象
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C.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解析:因为物体下落得太快,伽利略无法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为了使物体运动速度变慢,伽利略转向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问题.甲、乙、丙三个图都是实验现象,采用斜面的目的是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而之所以采用了不同倾角的斜面,则是观察其规律性,形成外推的实验基础,而丁图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D正确.
答案:D
5.物体自楼顶处自由下落(不计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
A.      
B.
C.
D.
解析:设楼顶到地面的高度为h,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的速度为v′则有:2gh=v2,
2g=v′2,
解得:v′=v,t==,故选:C.
答案:C
6.某同学为估测一教学楼的总高度,在楼顶将一直径为2
cm
的钢球由静止释放,测得通过安装在地面的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的时间为0.001
s,由此可知教学楼的总高度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解析:由图可知AB的长度为2
cm,即0.02
m,曝光时间为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m/s=20
m/s,由于时间极短,故A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近似为20
m/s,由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式v2=2gh可得:h==
m=20
m.故B正确.
答案:B
B级 提能力
7.(多选)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
s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  )
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C.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
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解析:由h=gt2得h甲=gt2,
h乙=g(t-1)2.
则Δh=h甲-h乙=gt2-g(t-1)2=gt-g,故两球的距离在下落过程中越来越大,A错,B对;由v=gt得v甲=gt,v乙=g(t-1),则Δv=v甲-v乙=gt-g(t-1)=g,故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C对,D错.
答案:BC
8.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不能算出楼房的高度(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经过楼上一个1.8
m高的窗户所用的时间
C.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
D.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
解析:由石块的落地时间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由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也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由最后1
s位移,可求得最后1
s的平均速度,此平均速度就是落地前0.5
s的瞬时速度,再求落地速度即可求出楼房高度;所以A、C、D项可以求出楼的高度;知道经过楼上1.8
m高的窗户所用的时间,由v0t+gt2=h可以求出楼顶到窗户的高度但无法求楼的高度,所以B项不能求楼的高度.
答案:B
9.2015年6月1日,某空降兵使用新装备从260
m超低空跳伞成功.如图所示,若跳伞空降兵在离地面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
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空降兵的安全,要求空降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
(g取10
m/s2).则(  )
A.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125
m,相当于从2.5
m高处自由落下
B.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125
m,相当于从1.25
m高处自由落下
C.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99
m,相当于从1.25
m
高处自由落下
D.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99
m,相当于从2.5
m
高处自由落下
解析:设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为h时速度为v,此时打开伞开始匀减速运动,落地时速度刚好为5
m/s,这种情况空降兵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则有v2=2gh,v-v2=2a(H-h),解得h=125
m,v=50
m/s,为使空降兵安全着地,他展开伞时的高度至少为H-h=224
m-125
m=99
m,选项A、B错误;他以5
m/s的速度着地时,相当于从h′高处自由下落,由v=2gh′,得h′=eq
\f(v,2g)=
m=1.25
m,选项D错误,C正确.
答案:C
10.(多选)在一次利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数“1”并开始计时,数到“n”时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则(  )
A.每一滴水从水龙头落到盘子的时间为
B.每一滴水从水龙头落到盘子的时间为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
解析: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开始计数为“1”,当数到“n”时,共经历了n-1个水滴下落的时间,故每一滴水从水龙头落到盘子的时间为t=,A错误,B正确;由h=gt2,可得:g=,C错误,D正确.
答案:BD
11.从离地面50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10
m/s2,求小球: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各为多少;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解:(1)由h=gt2,得落地时间为:
t==
s
=10
s.
(2)在第1
s内的位移h1=gt=
×10×12
m=5
m.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内的位移为:
h9=gt=×10×92
m=405
m.
所以最后1
s内的位移为:
h1′=h-h9=500
m-405
m=95
m.
(3)下落一半时间即t′=5
s时,其位移为:
h5=gt′2=×10×52
m=125
m.
答案:(1)10
s (2)5
m 95
m (3)125
m
12.如图所示,在天花板下悬挂一长为l的木棍,在木棍下端的正下方h处有一观察者,他看到木棍因悬线断开而自由下落,求木棍通过观察点P所经历的时间.
解析:设木棍上端到达P点时经历的时间为t1,根据h+l=gt则t1=;设木棍下端到达P点时经历的时间为t2,根据h=gt得t2=,所以木棍通过观察者P所经历的时间为t=t1-t2=-.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