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1章末质量评估(1)运动的描述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必修1章末质量评估(1)运动的描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2-30 13: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评估(一)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旅客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表示(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解析:乙车相对甲车内的人没有运动,说明甲、乙两车运动情况相同;以甲车内的人为参考系,树向东运动,则以树为参考系,甲车向西运动,所以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运动,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D.路程、时间、位移
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时间、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正确.
答案:C
3.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  )
A.静止不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做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解析:加速度为零,即速度不变,可能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A、B项错,C项对.速度的方向改变也有加速度,所以D项错.
答案:C
4.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轻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
B.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此时该运动员可看作质点
C.用GPS定位系统确定正在南极考察的某科考队员位置时,该队员可看作质点
D.在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作质点
解析:当物体的体积及形状等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将其看作质点,不能从物体的体积大小判断,A错误.花样滑冰运动员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时,要关注他的动作,不能将其看作质点,B错误.用GPS定位系统确定科考队员位置时,关注的是科考队员的位置,可将其看作质点,C正确.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要考虑子弹的大小,不可将其看作质点,D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5.一个小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解析:本题是考查基本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要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题中小球初、末位置高度差为3
m,即位移大小为3
m,末位置在初位置正下方,故位移方向竖直向下,总路程则为7
m.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6.下列对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也很小
C.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速度可以在0.1
s内达到10
m/s,说明他的加速度小,但速度变化得快
D.枪膛中的子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却很大,是由于子弹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得很多
解析:430
km/h是最大速度,但不能说明加速度很大,磁悬浮列车有一段以最大速度运行的匀速运动,其加速度为零,故A错.短时间内速度变化小,加速度也可能很大,要看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故B错.加速度大小表明速度变化的快慢,大则快,小则慢,故C错.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得快,一定时间内速度改变得多,故D正确.
答案:D
7.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A.某巨轮在大海中航行,因其体积庞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它当成质点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某战斗机起飞时离地速度大约为300
km/h,此速度是指起飞过程的平均速度
D.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会等于路程.
解析:某巨轮在大海中航行,船的大小相对于大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能把它当成质点,A错误.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大,故B正确.某战斗机起飞时离地速度大约为300
km/h,此速度是指起飞瞬间的速度,故C错误.位移是指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由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故位移的大小一般是小于或等于路程的,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D错误.
答案:B
8.甲、乙、丙三个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时刻甲的位移最大
B.甲的加速度最大
C.开始计时后,甲、乙、丙皆做加速运动
D.开始计时后,乙先静止一段时间,然后做加速运动,并且乙的加速度最大
解析:v-t图象中不能判断甲的起始位置,故A错.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a乙>a丙>a甲,选项B错.开始计时后,甲、丙做加速运动,乙先静止一段时间,再做加速运动,故C错,D对.
答案:D
9.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后,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后,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a1=-2.5
m/s2,a2=-2.5
m/s2
B.a1=-3.5
m/s2,a2=-3.5
m/s2
C.a1=-2.5
m/s2,a2=-3.5
m/s2
D.a1=3.5
m/s2,a2=-3.5
m/s2
解析:沿倾斜木板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6
m/s,木板倾角增大前后,物体在2
s末的速度分别为v1=1
m/s,v2=-1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可得a1==
m/s2=-2.5
m/s2,
a2==
m/s2=-3.5
m/s2,
故C对.
答案:C
10.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率v2(v2>v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率返回队尾,则这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A.eq
\f(2vL,v-v),eq
\f(2v1v2L,v-v)   
B.eq
\f(2vL,v+v),eq
\f(2v1v2L,v+v)
C.eq
\f(2v1v2L,v-v),eq
\f(2vL,v-v)
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在通讯兵从队尾向队前前进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2+v1.通讯兵两次相对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有:t1=,t2=.通讯兵通过的路程为两段路程的和,即有:s′=v2t1+v2t2
将上面的关系式代入得:
s′=v2=eq
\f(2vL,v-v);
整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有:
s=v1=eq
\f(2v1v2L,v-v);故选A.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6分,少选得3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1.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就是不运动
B.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物体一定都是静止的
C.自然界中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择参考系,平常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
解析:物体的位置对某一参考系不变,但对另一参考系可能变化了,所以物体可能在运动,故A错误;两物体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二者可能静止,也可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B错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C、D正确.
答案:CD
12.“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运行15天后,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着陆.关于图中涉及的时刻或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月11日17时38分”“6月13日13时18分”“6月20日10时4分”都是时间间隔
B.“6月11日17时38分”“6月13日13时18分”“6月20日10时4分”都是时刻
C.“43小时40分”“164小时46分”“51分”都是时间间隔
D.“51分”是时刻
解析:“6月11日17时38分”“6月13日13时18分”“6月20日10时4分”都是某个事件发生开始对应的瞬时,都是时刻,A错误,B正确;“43小时40分”“164小时46分”“51分”都是发生某个过程对应的一段时间,C正确,D错误.
答案:BC
13.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
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加速度一定在增大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解析: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由于相邻两个油滴的时间间隔相等,说明速度变小,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同理,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说明速度变大,加速度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可能不变,但是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D正确,C错误.
答案:ABD
14.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
s末,速度为9
m/s
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解析: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A对.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a=
m/s2=3
m/s2,B错.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C对.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D错.
答案:AC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
15.(10分)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时,从几条纸带中选出了一条不很完整的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有七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是厘米(计算结果到小数点后两位).
(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接近多少?
(3)若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如果仍按50
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解析:(1)0~6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
×
10-2
m/s=0.676
m/s≈0.68
m/s.
(2)当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当最接近于计数点3和5点间的平均速度,
则v4==×10-2
m/s=
0.834
m/s≈0.83
m/s.
(3)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时间间隔t将大于0.02
s,即t时间内的位移我们用0.02
s的位移计算,因此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偏大.
答案:(1)0.68
m/s (2)0.83
m/s (3)偏大
16.(10分)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
m,又转向东运动了3
m,到达B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1
m,到达C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位移方向如何?
解析: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路程:
s=4
m+3
m+1
m=8
m
如图所示,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
x=
m=
3
m≈4.2
m
由于tan
θ==1,θ=45°,故位移方向为北偏东45°角.
答案:8
m 4.2
m 北偏东45°角
17.(12分)篮球以6
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地面,然后以4
m/s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碰地的时间为0.2
s.
(1)求篮球在这0.2
s内的速度变化Δv.
(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m/s2=-10
m/s2.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方法如何?
解析:(1)以向下为正方向,所以
Δv=v2-v1=-4
m/s-6
m/s=-10
m/s.
(2)不对.他没有注意速度的方向.正确解法为:
以向下为正方向,v1=+6
m/s,v2=-4
m/s,加速度为a==
m/s2=-50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
答案:(1)10
m/s 向上 (2)见解析
18.(14分)一辆汽车正在以v0=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处有一只静止的小狗,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司机从看见小狗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求:
(1)汽车司机的反应时间;
(2)汽车在各个阶段的加速度;
(3)若司机发现小狗时小狗在车正前方10
m处,小狗是否有危险.
解析:(1)从速度-时间图象上得知,汽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便为司机的反应时间t=0.5
s.
(2)匀速运动阶段汽车的加速度为零,a1=0;减速阶段的加速度a2==
m/s2=-5
m/s2,负号说明加速度方向与汽车的速度方向相反.
(3)汽车做匀速运动的位移x=v0t=10
m,做减速运动时汽车要继续向前移动,故小狗有危险.
答案:(1)0.5
s (2)0~0.5
s内加速度为零,0.5~4.5
s内加速度为-5
m/s2 (3)小狗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