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5第3单元 戏剧 过关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5第3单元 戏剧 过关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0 21:0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5分)
三块钱国币(节选)
提示:本剧剧情简单。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强迫她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住在同院的大学生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口角。杨气急之下摔碎另一只花瓶,并送上三块钱国币,完成全剧。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开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警 这里是三块钱国币,交给你。(呈上手中的纸币)
吴 (收下应得的赔款)铺盖怎么了
警 是啦吗,当铺的少奶奶,给了三块钱,听说太太是外省人,她不要李嫂的铺盖。
吴 (不甚中听,赶紧将警察向大门引去)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谢谢你,谢谢你。(引着警士一同走出)
杨 (向成)你说丢人罢 ……这样一个无耻的泼妇!
吴 (走进,不幸听到了对她的批评,向杨)什么 你讲什么 你骂人是不是 (向成)成先生,你听见的,他破口骂人……
成 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
吴 (再转向杨,一逼)你以为我没有听见是不是 无耻,我请问你什么叫无耻 (得不到答复)无耻,是的,旁人的事,不用他管,他来多事,才是无耻。一个在背后骂人的人,才是无耻。……
(杨仍旧无言,一忍。)
吴 (再逼)……一个大学生,以为了不得,自己说话不通,还想来教训旁人,自己以为是受过高等教育,开口骂人!泼妇,请问什么叫作泼妇 哪一个是泼妇 讲啊!
(杨欲言而止者再,再忍。)
吴 (三逼,转到杨的面前)你没得说了是不是 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你骂了人你不承认。你骂了人不敢承认。这才是无耻。是的,无耻!下流!混蛋!
(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茶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吴 (血管暴涨,双手撑腰)你这怎么说!
杨 (理屈词穷,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得说。忽然灵犀一点,恢复了面色,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三张纸币,送上)三块钱——国币!
(吴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词。抢了纸币,握在手内,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
成 (危险暴风波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收拾棋子)
(摘自《西林独幕剧集》)
1.本剧除语言幽默外,还具有强烈的动作性,而构成全剧高潮的一个动作就是摔瓶赔钱,这一动作充分体现了杨长雄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解析要明确杨长雄是为李嫂打抱不平。
参考答案有正义感和斗争精神。
2.“花瓶”在本剧中是一件极其精巧的中心道具。两只花瓶先后都被摔碎,但李嫂摔碎是出于无心,杨长雄摔碎则是出于有意。这样构思的作用是什么 (5分)
解析李嫂无意打碎花瓶带来的是悲剧性的遭遇,杨长雄有心摔碎花瓶则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参考答案这样构思,强调了悲喜剧的效果,也进一步丰富了杨长雄这个人物形象。
3.杨长雄先砸花瓶后赔钱这个情节安排极其巧妙,试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解析从“吴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词。抢了纸币,握在手内,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一句可以看出这个情节安排所产生的效果。
参考答案当冲突双方剑拔弩张,争得不可收场时,作者顺势运用喜剧性的“突转”,让杨长雄摔瓶、赔钱,把吴太太打了个措手不及,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5分,每小题5分)(导学号50780027)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马身人首》(罗丹)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4.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
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忍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内涵的能力。一是阅读原文相关区间,准确把握文中“悲剧”这个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是将选项与原文内容相对照,找出不符合“悲剧”性质的项。文中强调指出“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而B项所述则是历史事实。
答案B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原文、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C项说悲剧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而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答案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D项,主要讲人们喜欢欣赏“悲剧”的原因,只着眼于欣赏者,没有谈及悲剧的“冲突、抗争、毁灭”;说其能让欣赏者“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原文是体验“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答案D
二、语言运用(30分)
7.(2015·河南洛阳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导学号50780028)
(1)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     ,上场守门。
(2)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当,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     的现象。
(3)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有不少     的赝品,如果没有专业的文物鉴别知识,就容易上当。
A.滥竽充数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B.鱼龙混杂
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
C.鱼目混珠
滥竽充数
鱼龙混杂
D.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解析滥竽充数: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答案A
8.(2015·四川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解析A项,句式杂糅,“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应为“是在……举行的”或“是设在……(地方)”;C项,搭配不当,可删掉“和引导”;D项,语序不当,“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
答案B
9.(2015·广东佛山一模)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①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大潮中,这些文艺人迷失了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
②同时不能否认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④我们知道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⑤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倡导体裁、题材、形式充分发展,推动观念、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⑥为此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
A.④③②①⑤⑥      B.④②③①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⑤
D.③②④①⑤⑥
解析本段语句谈改革开放以来文艺方面的得失及如何正确推进文艺的深入发展。③是讲“改革开放”的背景,应放在句首,②紧承③的喜人的一面来写存在的问题,①的“原因在于”是对②的原因探究。④进一步评论文艺“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⑤⑥阐述正确的文艺观。
答案C
10.(2015·河南郑州一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解析①处所在语句谈的是互联网的双重性,从整个语句看,该处应填的语句应该是“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的反面,也就是“用不好”的严重后果;②处从前后文的内容看,应该填写与“享用互联网”并列的对待互联网方面的问题,即加强互联网管理方面的问题;③处,从其后文看,应该是法律保障方面的措施。
参考答案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②也要治理互联网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11.(2015·甘肃一诊)下面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菲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学习效果实验。在前9天,A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的学生不知道;从第10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面的图表,概括实验结论。(不超过25字)(9分)
(导学号50780029)
解析该图的横坐标是天数,纵坐标是学习成绩,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知道自己成绩后的学习效果明显比不知道自己成绩时的学习效果要好。明确这个信息,再选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即可。
答案示例(1)知道自己成绩的一组学习效果高于不知道自己成绩的一组。
(2)知道自己成绩的学生比不知道者学习的效果好。
三、作文(6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叙说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种植物的自然景象;第二句进一步点出这四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第三句从物到人,“物如此,人亦然”。第三句是提示语的重点,作文应在“人”及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社会现象上落笔,在不同的季节,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里,对各色人等表现出来的精彩或叙述或议论,以表达自己的思考。本题主要考查以下能力: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例文
各有各的精彩
若为鸿鹄,直上云霄固然是精彩的,但为家燕,同样也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精彩;若是牡丹,万花园里独争妍固然是精彩的,但为冬梅,一剪寒梅独自开也同样精彩。人亦是如此,只要尽己所能,只要对自己所为之事充满爱,淡妆或是浓抹,总是各有各的精彩。
精彩可以是惊天动地,也可以是润物无声。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往往是“大”的教育:谈理想,必须志向高远;谈目标,必须成栋梁之材。远大的志向固然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固然代表着精彩的未来对我们的召唤,但也别忘了,尽力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承担每一点小的责任,同样也万分精彩。我们欣赏拿破仑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英雄豪情,却也同样为“微尘”们无声息却有大作为的行为所感动。可见,英雄一统江山是精彩的,平凡的每一个人的每次微小善行也可以很精彩。爱风流人物的战旗飘展,也爱彼此脸上的善意笑颜,我们各有各的精彩。
精彩可以是锋芒毕露,也可以是朴实无华。如果空中只有电闪雷鸣则太惊心,只有和风细雨又太无奇。同样,如果生活中只有针尖麦芒就太揪心,只有温声细语又太平淡了。不同的风格,不仅是不同的人所拥有的不同标尺,更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兴奋剂”,各有各的精彩,才能打动人心。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其犀利文字令人大呼痛快,但沈从文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文字,同样也感动了万千读者。不同风格之所以共同出彩,是因为大千世界,本就有性情各异的人,只要将自己的真性情淋漓尽显,豪放或是婉约,我们各有各的精彩。
精彩可以是心怀天下,也可以是淡泊超脱。同样的十字路口,选择不同的方向,就是选择不同的生活。功过是非,总留待后人评说,人生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活出自己的态度,自己的本色,不留遗憾,那便是精彩的。你可以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真正造福天下,那是精彩;你可以用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情怀,在自然之中展现你的才华,实现你的追求,忘我而快乐,这也是精彩。只要有魄力、有实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各有各的精彩。
家燕不必羡鸿鹄,冬梅不必仿牡丹,世界之大,各施所能,我们各有各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