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5课时训练: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5课时训练: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30 21: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一、夯基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   ,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2)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   ,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3)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   ,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解析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祸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1)说的是防范火灾,属于“患”的范畴,所以应该使用“防患未然”;(2)“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属于提前作准备,不属于“防”,应该使用“未雨绸缪”;(3)“细小的苗头”对应防微杜渐中的“微”和“渐”。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是未来对居民电价调整的方向,这无疑将体现中国节能减排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解析B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可将“经过”移至“专家组”之后;C项,搭配不当,“体现……例证”动宾搭配不当;D项,结构混乱,“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结构混乱。
答案A
3.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素。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解析这个语段是一个叙述性语段,①句开头有“他”字,可见此句应为起始句。然后从“他”的经历入手,抓住有关表示经历的关键词语:“后来”“之后”“现在”“所以”等,就可以找出其合理的组合了。
答案D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导学号50780001)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美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就系统地提出,以前,一旦完成了收集数据的目的之后,数据就会被认为已经没有用处了。比如,在飞机降落之后,票价数据就没有用了;一个网络检索命令完成之后,这项指令也已进入过去时。但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
数据能够成为一种资本,与移动互联网有密切关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白菜化”,WiFi信号覆盖的无孔不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在线时间”和“不在线时间”之分,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几乎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挂在线上;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注册等网络服务的普及固然方便了用户,却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依赖五花八门的网上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进步,让人们身上更多看似平常的东西成为“移动数据库”,如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带有芯片读取功能的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官方为了信息录入方便,还不断将多种“移动数据库”的功能组合成一体。
数字化时代使得信息搜集、归纳和分析变得越来越方便,传统的随机抽样被“所有数据的汇拢”所取代,基于随机抽样而变得重要的一些属性,如抽样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尽可能汇集所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趋势和结论才至为关键。简单说,以往的思维决断模式是基于“为什么”,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已可直接根据“是什么”来下结论,由于这样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抽样精确性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将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不过,一些学者指出,由于“大数据”理论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那么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在“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的模式下,就很可能出现“灾难性大数据”,即因为数据本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斯坦福大学专家特来沃尔·哈斯蒂也指出,“大数据”的理论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而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而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数据提供者造假”的危险,在“大数据时代”变得更有害,因为“大数据”理论建立在“海量数据都是事实”的基础上,但人们无法控制数据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见和筛选。
由于“大数据”炙手可热,数据的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也成为噩梦,全球各地不时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可被看作“大数据时代”对个人生活的伤害,而“维基泄密事件”则提醒强力部门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魔力同样会对强者构成威胁。
(选自《国际先导报》,有删节)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危险大数据”的内容的一项是
(  )
A.“所有数据的汇拢”使随机抽样中的精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变得不重要。
B.如果过于依靠数据的汇集,一旦数据本身有问题,就会可能导致“灾难性大数据”出现。
C.“大数据”理论需要海量数据都是以事实做基础,但人们无法保证数据都是真实的。
D.“大数据”一旦流失、泄露和私下买卖,不但对个人生活,甚至对各国政府都会带来伤害。
解析A项,是从大数据能够使抽样“更精确,更有预见性”来表述的,而不是“危险大数据”的概念。
答案A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阐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带有存储芯片的第二代银行卡、信用卡、新型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图书证等固然给你带来方便,但数据的流失、泄露和被人私下买卖,也可能成为你的噩梦。
B.“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网络服务,赋予了“大数据”商业资本价值。
C.“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收集者不负责任地“只问有什么,不问为什么”。
D.“大数据时代”,根据“是什么”来下的结论剔除了个人情绪、心理动机等因素的干扰,因此,与传统的随机抽样相比更精确,更有预见性。
解析“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是因为数据本身有问题,更可能是提供者先造假。
答案C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的是更精确、更有预见性的结论,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也变得方便起来,因此,传统的数据抽样的准确性、逻辑思辨和推理判断能力等要素的地位有所降低。
B.“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针”,就是说在“大数据”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小数据,这就需要使用者耐心、细致地去寻找,需要顽强的毅力。
C.数据提供者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全面,搜集者有个人的偏见和筛选角度,往往导致“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针”,以致得出的结论似是而非,好像都是正确的。
D.适应时代发展,提醒人们小心应对“大数据”时代,在数据的运用上趋利避害,这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对人们的告诫。
解析B项,从原文表述看,主要需要“归纳和分析”的能力,并没有叙述“毅力”。
答案B
三、语言运用
7.根据下面的表述,给“公共信用”下一个定义。
政府为对人民提供各种服务,诸如国防、教育、交通、保健及社会福利等,需要庞大的经费支出。但是政府税收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支出的增加,因此,政府每年出现庞大的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发行或出售各种信用工具。这些信用工具代表政府对持有人作出将来偿还借款的承诺。这种偿还债务的承诺来自公共机关,因此称为公共信用。
公共信用也称政府信用,是  的能力。
解析本题是一个填空题,要求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完成“公共信用”的定义。要注意到“能力”前要求填写的部分,是“谁”的能力,是“什么”能力。
参考答案指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举债并能够偿还
8.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
解析画面上“是非”分明,画面中的文字是解答读图题的线索,面对“非”,儿子说“我要……”,父亲的步伐、表情和语言都表明他很乐意往儿子所指的方向前行。题目中的“提醒”告诉学生应该从警示的角度概括。完成漫画题(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①看标题。标题往往透露了漫画的基本内容。②看画面。漫画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对表达漫画的寓意都有提示作用。③看夸张处。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勒出幽默、诙谐的画面,说明某种观点。④看文字。漫画为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文字。思考这些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这些观点有时会成为我们把握漫画寓意的敲门砖。
参考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