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0 哈姆莱特(节选)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砧石/毡房 吮舐/陨落 虐待/戏谑
B.角色/角斗
觊觎/瘐毙
怪诞/垂涎
C.哀恸/恫吓
忏悔/谄媚
膝盖/犀利
D.佯作/庠序
傀儡/累及
憎恶/锃亮
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zhēn/zhān,shǔn/yǔn,nüè/xuè。B项,读音依次为:jué,yú/yǔ,dàn/xián。C项,读音依次为:tòng/dòng,chàn/chǎn,xī。D项,读音依次为:yáng/xiáng,lěi,zēng/zèng。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Hulu最大的竞争对手,YouTube在网络视频领域内拥有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数据显示,YouTube占据了44%的市场份额,依然为美国规模最大的视频网站。
B.新农村建设、新民居规划,应该考虑“门前地”问题,全盘考虑大街小巷的“高度”平衡;而邻里之间,也应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切莫只图自己舒服,甚至不惜以邻为壑。
C.曲阜尼山石砚,色呈褐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D.在大风的作用下,连云港的巨浪撞击礁石溅起的海水在海边护栏上冻成冰凌,成为冬季海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次旅游虽一日千里,行程很紧,但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解析A项,“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此处应改为“无可争议”。B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C项,“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此处用错对象。D项,“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50780018)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利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解析A项,搭配不当。“理论”与“得到实施”搭配不当。B项,暗换主语。整句的主语是“他”,而“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的主语是“《子夜》”。D项,语序不当。“所”应放在“带来”前。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艺术并不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中,艺术存在于真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落差中。很多时候, 。 ——那是一种神秘的暗示—— , 。 , 。
①便可穿堂过室,直抵艺术的正厅
②直觉中的文体试验是灵性的体操
③我们不可能完全搞懂直觉中的暗示
④我们只要抓住并依从着那一片片模模糊糊的光亮
⑤它恢复着我们原初秉性的柔韧和弹性
⑥社会生活的原则和直觉中的灵感是对立的
A.③②④①⑥⑤ B.⑥③②⑤④①
C.③⑥④①⑤②
D.⑥③④①②⑤
解析⑥句中的“直觉中的灵感”与③句中的“直觉中的暗示”构成因果关系,“那是一种神秘的暗示”显然又是进一步阐述“暗示”的特点。④句中的“只要”与①句中的“便”构成了条件关系。②⑤是承接上文说的“直觉中”的“灵感”“暗示”“模模糊糊的光亮”,说它们来自“文体试验”及其意义“恢复”;⑤句中的“它”应当是指代②句中的“文体试验”。
答案D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导学号50780019)
第一幕 第二场
哈姆莱特 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天地呀!我必须记着吗 嘿,她会偎倚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一般;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我父亲的弟弟。可是他一点儿也不像我的父亲,正像我一点儿也不像赫剌克勒斯一样。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噤住我的嘴!
第四幕 第四场
哈姆莱特 我就来,你们先走一步。(除哈姆莱特外均下)我所见到、听到的一切,都好像在对我谴责,鞭策我赶快进行我的蹉跎未就的复仇大愿!一个人要是把生活的幸福和目的,只看作吃吃睡睡,他还算是个什么东西 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生!上帝造下我们来,使我们能够这样高谈阔论,瞻前顾后,当然要我们利用他所赋予我们的这一种能力和灵明的理智,不让它们白白废掉。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在大言不惭地说:“这件事需要做。”可是始终不曾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像鹿豕一般的健忘呢,还是因为三分怯懦一分智慧的过于审慎的顾虑。像大地一样显明的榜样都在鼓励我。瞧这一支勇猛的大军,领队的是一个娇美的少年王子,勃勃的雄心振起了他的精神,使他蔑视不可知的结果,为了区区弹丸大小的一块不毛之地,拼着血肉之躯,去向命运、死亡和危险挑战。真正的伟大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在荣誉遭遇危险的时候,即使为了一根稻秆之微,也要慷慨力争。可是,我的父亲给人惨杀,我的母亲给人污辱,我的理智和感情都被这种不共戴天的大仇所激动,我却因循隐忍,一切听其自然,看着这两万个人为了博取一个空虚的名声,视死如归地走下他们的坟墓里去,目的只是争夺一方还不够给他们作战场或者埋骨之所的土地,相形之下,我将何地自容呢 啊!从这一刻起,让我摒除一切的疑虑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满在我的脑际!(下)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哈姆莱特性格发展的两个阶段。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性格发展过程的把握能力。其出发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节选的两段文字是思想发展的两步。从“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和“这件事需要做”等语句总结即可。
参考答案从“失望”到“行动”。
6.是什么原因促使哈姆莱特对现实深感痛心失望 在他眼里,叔父和母亲各是怎样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哈姆莱特对现实的失望来源于父王的暴死,叔父的篡位,母亲的再嫁,这些丑恶的现象使哈姆莱特的理想一下子幻灭了。
参考答案父王暴死,叔父篡权,母亲再嫁,现实丑恶,理想幻灭。叔父:奸诈狠毒,荒淫无耻。母亲:荒淫脆弱,假仁假义。
7.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产生“从这一刻起,让我摒除一切的疑虑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满在我的脑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相关信息的辨别与筛选能力。从文中“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在大言不惭地说:‘这件事需要做。’可是始终不曾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像鹿豕一般的健忘呢,还是因为三分怯懦一分智慧的过于审慎的顾虑”等语句不难看出。
参考答案只思考而不行动,无济于事。要实现重整乾坤的大业,必须果断行动。
三、语言运用
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
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 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
磨心无法再待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
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 ”
解析根据磨盘对磨心说的话及它们之间的矛盾,我们能把握其主题——自由和不自由等关系。续写的内容要体现这一主题,语意与上文连贯。
答案示例(1)你别生气,听我解释。虽然我是中心,你围着我转,但并不代表我比你重要。其实,这是我们各自的职责所在,我们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共同完成我们的工作。
(2)磨盘老兄,你听我说,虽然我们都有各自的自
由,但自由这东西不是绝对的。追求自由固然是好事,但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希望你能知道,我不是你追求自由的障碍,而是与你同甘共苦的好兄弟。
9.下面的图表是某校高三语文组对学生三次模拟考试主观题得分情况的分项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不得出现数字)
项目名称(分值)
一模得分
二模得分
三模得分
三次平均得分比例
古文翻译(10分)
4.5
7
5.3
56%
名句名篇默写(5分)
4
4.2
4.7
86%
文学作品鉴赏(33分)
18
22
20
60.6%
语言表达运用(15分)
11.2
6
10
60.4%
作文(60分)
43
45
47
75%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针对结论,你给该校同学的复习建议是:
解析从图表各项的数字中总结规律,针对薄弱项提出建议即可。
参考答案(1)该校学生名句名篇默写和作文题得分率较高,古文翻译、文学作品鉴赏和语言表达运用题得分率较低。
(2)提高主观题的成绩,要在古文翻译、文学作品鉴赏和语言表达运用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