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2 长亭送别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笑靥/梦魇 倩影/腈纶 蜗角虚名/女娲补天
B.狼藉/国籍
憔悴/荟萃
和蔼可亲/暮霭沉沉
C.马嘶/厮打
溢出/谥号
寸草春晖/辉煌灿烂
D.遮蔽/凋敝
挣揣/揣摩
绿树成荫/阴险毒辣
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yè/yǎn,qiàn/jīng,wō/wā;B项,jí,cuì,ǎi;C项,sī,yì/shì,huī;D项,bì,chuài/chuǎi,yīn。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发令枪响,百余名参赛健儿如白驹过隙,向着终点发起冲击,沿途观众也在为健儿们加油助威,将比赛的气氛推向高潮。
B.办案民警在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后,又在窃贼落脚点守株待兔,逮住另外两名购物归来的犯罪嫌疑人,破获了当晚两起入室盗窃案。
C.“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节俭的好风气。
D.书法艺术学习存在“技、艺、道”三个层面,多数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停留在“技”的层面,唯有少数人能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大家。
解析A项,“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此处属望文生义。B项,“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用于此处感彩不当。C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此处属褒贬误用。D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符合语境。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50780021)
A.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C.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载客”后加“压力”。C项,成分赘余,“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改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或“一时难以恢复”;另,“神木县属……过渡地带”也不太规范,改为“神木县地处……过渡地带”为好。D项,语序不当,改为“颁布了一项关于禁止……的禁令”。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列句后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50780022)
演唱,在元杂剧的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①元杂剧的一人主唱也造成了某些弊端,例如由于压抑了旁侧人物,戏剧情境就表现得不够丰满。
②一人主唱可以深化主要角色的情感逻辑,也有利于统一,有不少长处。
③主唱的内容又常常显得冗长和勉强,主唱的演员也会过于疲累。
④由于受讲唱艺术的影响,元杂剧的演唱虽已是代言体,却还是一人主唱。
⑤为此,元杂剧艺术家们已经开始采用一些通融的办法,而后来,这种过于单一的演唱体制仍然成为元杂剧被南戏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A.①③⑤②④ B.②①③⑤④
C.④②①③⑤
D.④⑤②①③
解析大致顺序为: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一人主唱”的优点——“一人主唱”的缺点——寻求变革,但仍被南戏取代。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导学号50780023)
灞桥饯别(节选)
马致远
(番使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送入冷宫。甫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唱)
【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图画模样。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
(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
【驻马听】宰相每商量,大国使还朝多赐赏。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您偏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酒。(唱)
【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捧玉觞,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您则与我半句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驾唱)
【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 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
(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
【殿前欢】说甚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泪,兜的又横心上。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
(番使云)请娘娘行罢,臣等来多时了也。(驾云)罢罢罢,明妃,你这一去,休怨朕躬也。(做别科,驾云)我那里是大汉皇帝!(唱)
【雁儿落】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征西将。那里取保亲的李左车,送女客的萧丞相 (尚书云)陛下不必挂念。(驾唱)
【得胜令】那里也架海紫金梁 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您也要左右人扶持,俺可甚糟糠妻不下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
(尚书云)陛下,咱回朝去罢。(驾唱)
【川拨棹】怕不待放丝缰,咱可甚鞭敲金镫响。你管燮理阴阳,掌握朝纲,治国安邦,展土开疆。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您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尚书云)陛下,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驾唱)
【七弟兄】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尚书云)陛下回銮罢,娘娘去远了也。(驾唱)
【鸳鸯煞】我煞大臣行说一个推辞谎,又则怕笔尖儿那火编修讲。不见他花朵儿精神,怎趁那草地里风光 唱道伫立多时,徘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下)
(番王引部落拥昭君上,云)今日汉朝不弃旧盟,将王昭君与俺番家和亲。我将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坐我正宫。两国息兵,多少是好!众将士,传下号令,大众起行,望北而去。(做行科)(旦问云)这里甚地面了 (番使云)这是黑龙江,番汉交界去处。南边属汉家,北边属我番国。(旦云)大王,借一杯酒,望南浇奠,辞了汉家,长行去罢。(做奠酒科,云)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做跳江科)(番王惊救不及,叹科,云)嗨!可惜!可惜!昭君不肯入番,投江而死。罢罢罢,就葬在此江边,号为青冢者。我想来,人也死了,枉与汉朝结下这般仇隙,都是毛延寿那厮搬弄出来的。把都儿,将毛延寿拿下,解送汉朝处治。我依旧与汉朝结和,永为甥舅,却不是好!(诗云)则为他丹青画误了昭君,背汉主暗地私奔;将美人图又来哄我,要索取出塞和亲。岂知道投江而死,空落得一见消魂。似这等奸邪逆贼,留着他终是祸根;不如送他去汉朝哈喇,依还的甥舅礼,两国长存。(下)
5.【梅花酒】一曲词表达了汉元帝怎样的情感 这首曲词有何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的能力。抓住“悲凉”等词和句式特点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汉元帝送别王昭君时的淡淡依恋和悲伤之情。句短有力,一唱三叹,重叠回环,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6.怎样理解“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一句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应注意语境义和用典义。
参考答案表达了汉元帝对王昭君出塞安危的担忧之情及无可奈何的心态。
7.试析本剧中的王昭君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注意从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形象,根据昭君的具体言行作答。
参考答案忠贞为国、性格刚强的巾帼英雄。
8.从末尾一段文字中分析番王性格特点。
解析根据“两国息兵,多少是好!”“我依旧与汉朝结和”等语句总结作答。
参考答案宽宏大量,性情耿直。
三、语言运用
9.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 。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1)班演出。
串联词: 。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解析要用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这三篇课文的内容高度概括出来,还要注意运用承上启下的手法把它们连缀起来。
参考答案雷雨震荡,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
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十里长亭,崔莺莺泪洒黄花地
10.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
镜头三:
镜头四:
解析可以抓住“抛”和“羞”重点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参考答案(镜头三)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被人远远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